指称转喻:词汇语义的认知途径——基于英汉语诗歌文本的认知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176239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转喻研究的历史悠久,但其受重视的程度目前还远远不够。近年来,转喻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也随之扩大和加深。指称转喻是转喻的一个分支,用以区分述谓转喻和言外转喻。指称转喻在语言中表现形式为词汇中的名词,人们长期以来研究的转喻绝大部分都是指称转喻。指称转喻不仅是认知语义学研究的重点,也是词汇语义研究的重要部分,是词汇意义变化的一种主要途径。一些中外词汇学家或语言学家编撰的词汇学或语言学研究专著都会专辟章节讨论指称转喻在词汇意义变化方面所起的作用(汪榕培,卢晓娟,1997;汪榕培,2002;汪榕培,王之江,吴晓维,2005;王希杰,2004;Taylor,1995;Behrens&Zaefferer,2002;Croft& Cruse,2004.等)。从他们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指称转喻在词汇意义变化中的作用研究逐步深化,逐渐从侧重讨论指称转喻在词汇修辞方面的修辞作用过渡到研究指称转喻在词汇意义变化中的认知作用。本论文借鉴了目前对转喻的划分,以指称转喻为研究对象,从认知图式角度探讨了指称转喻在词汇语义变化方面的作用,并对其相应的功能以及其研究的启示进行了探究。 本论文首先从修辞学、结构主义语义学、认知语义学三方面对指称转喻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从不同视角对指称转喻研究的共同点都是努力探究其在词汇意义表达、信息传递方面的作用,只不过侧重点不同而已。修辞学和认知语义学对指称转喻的研究与词汇学对词汇的修辞研究和词汇语义研究在很多地方有重合之处,指称转喻也是词汇语义研究和词汇修辞研究的一部分。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仅从修辞学或结构语义学角度讨论指称转喻在词汇修辞效果和词汇意义变化方面的作用已经远不能适应当今词汇语义发展和研究的需求。指称转喻已不再被简单地看作是词之间的替代关系,而是一种映射关系,其本质上是概念性的(Lakoff& Johnson,1980;Kovecses,2002;Panther& Thornburg,2003等)。实际上,认知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家在一定程度上也应该被称为认知词汇学和认知词汇学家。认知语言学讨论的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最后基本上也是侧重于或归结于讨论词汇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和相关成果在很大部分上都是以词汇研究为开端并且主要以词汇为语料的(如原型理论的研究、范畴化的研究、隐喻的研究等),句子和文本研究往往是他们在词汇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指称转喻的研究也是如此,词汇研究仍是指称转喻理论研究的基础,转喻词语在很大程度上既是转喻理论研究成果的来源,也是转喻思维在语言中的体现。词汇语义研究一直是词汇学研究的重点,指称转喻是词汇语义变化的一种认知途径(Croft& Cruse,2004),指称转喻的深入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和了解词汇语义的变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虽然词汇语义会受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发生变化,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认知主体(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了解和掌握认知主体对词汇语义变化的认知途径对于21世纪词汇学的发展和研究尤其必要和重要。根据唯物主义认识论,事物万变不离其宗,只有在抓住事物(词汇语义)变化的实质或关键,才能发现事物(词汇语义)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并且以不变应万变。 指称转喻在词汇意义变化中的作用虽然一直未被忽视,但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20世纪末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转喻和隐喻一样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体验,建构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Lakoff& Johnson,1980;Radden& Kovecses,1999;束定芳,2000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指称转喻的描述呈现出众说纷纭、术语层出不穷的局面,有时还会出现同一学者在不同书籍中使用不同术语或在同一书籍中通用不同术语的情况,这往往会使人们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混淆对指称转喻的认识和了解。 本论文借鉴了认知图式的研究成果,同时引入心理学对图式的相关理论研究,对指称转喻的认知过程、指称转喻的理解以及指称转喻与文本中认知图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结合英汉语诗歌文本中指称转喻的体现形式——转喻词语——进行了分析。指称转喻,作为一种概念转喻,其认知过程和理解过程是一致的。指称转喻的理解除受认知主体的个人图式、社会图式和文化图式的影响和制约外,还受文本中语言图式(词汇图式)、文本图式的影响和制约。很多情况下,指称转喻的理解是认知主体结合认知图式进行语用推理、动态识解的过程。换言之,认知主体只有在综合考虑这些认知图式因素的前提下,才能把握住指称转喻在语言中的体现形式——转喻词语——反映出的世界图式。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本论文最后结合认知图式对指称转喻的概念化功能、推理功能、修辞功能和社会功能进行了系统的探究,最后探讨了本研究对词汇教学、词典编撰的启示。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以Robin Lakkoff和Deborah Tannen理论为基础,对中文博客语言中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尽管博客很多是匿名的,但是本研究对此提出了三个假设:(1)中文博客的语言在
民乐县南古镇杨坊村有9个村民小组,418户村民,总人口1736人,党员49名。村党支部以“双培双带”工程为载体,坚持以发展与创新并举,走出了一条“链条传动抓培带,能人带动促发展
J.D.塞林格是二战后享有盛名的美国小说家。《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最为著名的作品,也是颇具争议的一部小说。该小说探索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内心的压抑、痛苦、疏离和矛盾
学位
赵超构评论写作风格被人们称为“林氏”风格,很多人受到了它的影响,更加注重新闻报道的实效性和群众的接受度,使原有的长篇大论的写作风格转变成更加通俗、幽默和平易近人的
在英文中,液晶显示器通称为L 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它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可以轻易地以全平面直角来显示图像.但它具体是如何工作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语言模糊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使用的方方面面。而从文献上看,将模糊语言运用于各种文体的语用分析是近些年来中西方语言学者所致力研究的课题,近几年来,有些学者开始将模糊语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说是我国公民的整体道德行为规范。“干部干部,先行一步”,“官员官员,百姓典范”,“八荣八耻”更应该是为官者的基本
“杂合”最初应用于生物学领域,指“不同种、属的两种动物或植物的后代”(Berube1982:629)。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随着各学科对杂合问题的探论,杂合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连日来,农四师六十三团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积极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团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