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循环动脉瘤术中皮质和头皮脑电双相监测的临床研究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d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皮质缺血的监测方法,并探讨皮质和头皮脑电联合监测在前循环动脉瘤术中对手术策略、患者术后病情的影响及在其监测下各主要载瘤动脉临时阻断的安全时限。方法2008年4-11月,对在常温、常压下对行开颅手术的52例、58个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术中头皮和皮质脑电双相监测。根据国际10/20系统将头皮电极放置于O1,O2,P3,P4,T5,T6,用于监测麻醉深度变化;条形皮质电极放置于术中可能阻断动脉的供血皮质表面,用于监测可能的皮质缺血。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后皮质脑电出现抑制者与头皮脑电变化进行比较。术后观察有无阻断血管相应的缺血事件发生,将术中有无临时阻断、阻断时间、术中脑电变化、脑电监测对手术策略影响及术后有无阻断动脉相关缺血事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58个动脉瘤术中40个动脉瘤41根主要动脉应用临时阻断,18例患者中的19(19/41)根血管临时阻断后,皮质脑电有明显变化,而头皮脑电无明显变化。术后仅在皮质脑电明显变化组出现阻断血管相关的缺血事件9(9/18)例。其中术后永久神经功能障碍5例。麻醉深度改变对皮质脑电和头皮脑电影响一致。脑电信息影响手术策略19次,其中,因皮质脑电明显变化改变吻合方式1例;预防性去骨瓣减压2例;采用分次阻断7例;快速分离、夹闭7例;另外2例阻断30min皮质脑电无明显变化安全牺牲载瘤动脉。皮质脑电重度变化在各主要血管阻断后均有出现。皮质脑电提示严重皮质缺血时,在10min内恢复脑血流的患者,术后未出现阻断载瘤动脉相关的缺血性并发症。结论皮质和头皮脑电同步双相监测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术中皮质缺血监测方法,可以有效辨别麻醉对脑电的影响并为手术决策提供参考。重视并理解脑电提供的信息可以减少阻断血管相关并发症及避免复杂的血管重建、二次手术等。临时阻断载瘤动脉致皮质脑电重度变化提示重度皮质缺血后,10min可能是最长阻断安全时限。就不同个体而言,各主要血管对于临时阻断的耐受时限可能无区别。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关节止痛胶囊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凝胶复合体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和扩增BMSCs,取第三代BMSCs制备纤维蛋白凝胶复
目的:应用VVI(velocity vector imaging)技术定量检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前及术后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并与正常人比较,观察其变化特点;观察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心
目的:建立兔股骨头骨缺损模型,缺损区置管金葡液定时灌注。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NFH)病灶清除术后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正>目前,网络环境已经成为影响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因素。本文试根据高校档案工作现状,指出了传统环境下高校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工作的特点和对策
目的观察小鼠腹主动脉移植后受体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反应情况。方法建立小鼠腹主动脉移植模型,设实验组(异系移植组)和对照组(同系移植组),不同时间段(术后3,7天)获得受体
从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的档案鉴定实践出发,通过依次论述各国宏观鉴定理论下档案鉴定工作环节具体划分、不同鉴定主体的职能范畴,进而分析各国宏观鉴定理论下档案鉴定
目的:通过比较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停跳与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
<正> 新中国的档案事业已有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档案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中日益发挥着显著作用,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1980年国家档案局发出《关于开放历史档案的
<正>课程总体设计应该突出通识教育新闻学的课程体系设计是为新闻教育服务的,它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新闻学教育的总体目标。目前,世界各国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有4种模式:
第一部分大鼠移植物血管病变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大鼠同种异体移植物血管病变模型以探讨其发病机制及进行干预研究。方法:将48只Wistar系和SD系大鼠分为两组:即同基因移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