茁霉多糖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zhang164327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茁霉多糖(Pullulan)是由出芽短梗霉分泌的胞外多糖,该糖无色无味、无毒,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气密性好,具有优良的水溶性、成膜性、氧气不渗透性、成纤性、可塑性、粘结性和自然降解性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可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烟草和农业等领域,是一种具有极大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的多功能新型生物材料。出芽短梗霉在发酵后期会产生黑色、黄色色素,不利于茁霉多糖的应用,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紫外诱变,化学诱变等微生物学或分子生物学手段来获得不产色素,高产茁霉多糖的突变株。二是运用合适的下游分离技术来去除色素及其它杂质。本文就以茁霉多糖发酵液为原料,对茁霉多糖脱蛋白、脱色以及多糖的进步纯化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用颗粒状活性炭、粉末状活性炭及硅藻土对茁霉多糖发酵液进行脱色,三者均先从用量、脱色温度、溶液pH值、溶液浓度、脱色次数、脱色时间六个因素来考察其对茁霉多糖发酵液脱色的特性,后进行了正交实验,确定了三者脱色的最佳条件。并对比了颗粒状活性炭、粉末状活性炭、硅藻土脱色效果,三者相比,粉末状活性炭脱色效果最好,最佳脱色条件:粉末状活性炭用量为0.6%,pH值偏酸性,温度40℃,将发酵液浓度加水稀释3倍,脱色20min,脱色次数为2次。糖损耗为9.36%,脱色率为93.45%。对比了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混合物,有机溶剂与盐的混合物对茁霉多糖分离效果,发现用有机溶剂混合物分离茁霉多糖的效果最好,实验以丁酮与乙醇混合物分离效果最理想,茁霉多糖沉淀完全,且有最低的色素含量,用此种方法获得的茁霉多糖沉淀颜色很浅,接近商业上使用的茁霉多糖,丁酮与乙醇的混合比例为40/60。对比了盐酸法、三氯乙酸法(TCA法)、氯化钙法、氯化钠法、Sevage法的脱蛋白效果,发现三氯乙酸法脱蛋白效果较好,脱蛋白时先配置3%的三氯乙酸,再以等体积的量加入到茁霉多糖发酵液中。对比了D201树脂及透析法的去离子效果,发现透析法效果较好,离子去除率可达92.5%。在大孔树脂对茁霉多糖发酵液色素吸附性能研究中,用了D201,D4006,AB-8,D201四种大孔树脂,实验表明D201树脂效果较好,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考察了温度、pH值、洗脱速度对大孔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在洗脱时先用蒸馏水洗脱,再分别用NaCl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并绘制了蒸馏水及NaCl溶液的洗脱曲线,实验结果较理想,此时茁霉多糖脱色率为94%,糖保留率为93.86%。DEAE纤维素柱分离纯化茁霉多糖研究中,洗脱速度为2ml/min,洗脱剂为蒸馏水及用0.05ml/L,0.1ml/L的NaCl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分离纯化后的茁霉多搪过Sepharose CL-6B凝胶柱,鉴定为均一级分多糖。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的变化以及白芍总苷(TGP)对
高等教育决策与管理的需要推进了高等学校学生培养成本的计量。在我国还没有建立成本核算制度的情况下,目前只能按照成本会计原则,对现有会计资料进行调整,计量高等学校学生
目的通过对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与标准开腹手术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及总结手助腹腔镜结技术在结直肠手术中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手助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与开腹
政府在推行政策时需要有意识地选择政策工具来达到政策目标。这既是政策实践的反映,也是政策理论提出的规范性要求。文章以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系列政策为例,来分析
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电能质量的好坏是确保整个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而电压质量则是衡量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无功功率是影响电压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对系统进行合
铁基非晶及纳米晶合金具有优异的软磁、力学性能,低廉的价格,在功能材料和结构工程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非晶形成能力较低,两次晶化温度区间过窄,非晶相居里温度偏低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是一种保守的核蛋白,对维持核小体稳定、DNA重组、复制、修复及转录有重要作用。其可由坏死的细胞被动释放,或在适宜刺激
<正>Visual Basic语言在国内外各个领域的应用都十分广泛,是普通用户首选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VB程序设计也是目前大专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课程。VB程序有三种基本的
多环芳烃(PAHs)是广泛分布于环境中的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生物富集性及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毒性,危及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因此,环境中PAHs的污染修复引起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