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材榫卯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l_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建筑结构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国古代能工巧匠杰出的智慧,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榫卯节点的连接方式就是其中的一个杰出智慧的表现。因不用一钉一铁而具有很好的连接效果,此外在传力方式和抗震性能上也显示出极大的特点,因此深受古代能工巧匠的欢迎。由于榫卯节点在结构传力受力过程中处于关键地位,以及需要和相邻构件有效连接,榫卯节点部位相较于其他部位已经被削弱,更容易发生变形和损伤,甚至发生断裂。因此,榫卯节点性能的研究对古建筑木结构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决榫卯节点在木构架中抗震问题,将针对各类典型榫卯节点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以扬州周扶九住宅为原型,归纳主要的典型榫卯连接形式,进行其受力特征和破坏形式的理论力学性能分析,对其各个典型榫卯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试验和有限元模拟分析,得出各个典型榫卯节点在低周反复加载的抗震性能指标,对比各个典型榫卯节点的不同抗震性能以及得出不同阶段的弯矩-转角公式。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徽派建筑的特征,总结其具有的特有地域风格、木构架特征以及典型榫卯连接形式;(2)在进行榫卯节点试验研究之前,通过材性试验来分析旧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得出木材强度,如顺纹抗压强度,横纹抗压强度等;(3)选取两种典型的榫卯节点形式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分析在受力过程中的特征及可能出现的破坏形式;(4)基于木材各种物理力学指标,对几种典型榫卯节点进行有限元非线性模拟分析,分析模型在低周反复加载下的受力特征,得出其在受力过程中的应力、内力等参数;(5)通过在实验室进行榫卯节点力学性能试验,得出旧材的抗震性能指标,如M-θ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等,并比较不同形式的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6)对比分析有限元模拟和试验结果,并根据试验的骨架曲线总结出不同形式的榫卯节点的转角刚度公式。本文研究成果对于揭示徽州地区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机理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对旧材结构试验的研究,能真实地在现古旧建筑榫卯节点的受力性能。然而,由于试验条件与软件的局限性,对榫卯节点表面损伤的表述以及相应的折减系数,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其他文献
目前在顺层边坡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其一,对边坡与其赋存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较少;其二,对人工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形与渐进破坏过程研究较少。因此,深
基于极限分析理论的特征线法是一种令人熟知并被广泛应用的数值方法。本文即采用特征线法,对不同粗糙程度基础下的地基承载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首先将土体视为理想刚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深入,快速增长的城镇人口数量和稀缺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层建筑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成为城市建筑中的
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较普通混凝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耐久性能也低于相同条件的普通混凝土,限制了再生混凝土在建筑结构中的广泛应用。在薄壁钢管中灌注再生混凝土,形成
大宫至王庵河段宽、浅、散、乱,属于黄河下游典型的游荡型河段。2004年~2005年由于河势上提,整个河段主流呈“Ω”型河湾,主溜在大宫工程前坐弯形成横河,导致王庵工程上首滩地不断
我国现行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中的设计规定均建立在Q235和Q345钢材试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高强钢材因缺乏试验研究依据而无明确规定,因此,有必要对其
梁理论的发展历史悠久,出现了各种各样经典的梁理论。常用的主要有Euler-Bernoulli梁理论、Rayleigh梁理论以及Timoshenko梁理论。传统的梁理论获取振动控制的微分方程都是采
旧城改造是我国各地政府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宽柱双梁框架结构体系是改造旧建筑物的一种新的理念,可广泛应用于砌体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的住宅、旅馆、医院等建筑物的改造
功能梯度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热冲击性,其优越的高强度和耐热冲击性源于功能梯度复合材料消除了两种或多种材料的接触界面,缓解了界面处的热应力集中。由不同的梯度组
由智能材料组成的智能结构系统是在结构中集成传感器、控制器及执行器,赋予结构健康自诊断、环境自适应及损伤自愈合等某些智能功能与生命特征,达到增强结构安全、减轻质量、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