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主体性研究概观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53272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翻译实践的发展,翻译研究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只言片语式的经验之谈到现在层出不穷的各种翻译观点,人们对翻译这一活动认识越来越深刻,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并且翻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观点也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但是,纵观中西翻译史,传统的翻译研究在“忠实”、“对等”观念的束缚下,着重于语言层面的转换分析,是一种静态的文本研究,几乎完全忽视了翻译活动中主体的作用。在翻译研究的历史长河中,尽管有许多译者从自己的实际经验出发谈论到各自的翻译目的和策略、优秀译者的能力、对译本阅读对象的考虑等,而真正系统的翻译主体性的研究却是出现在上世纪末。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中,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逐渐凸显。意识形态、时代的文化观念对翻译的影响都是通过翻译主体的活动而实现的。翻译主体及其主体性已经成为翻译研究的热点课题。因作者学识有限,本文没有对翻译主体性做出新的研究,而旨在回顾翻译主体性研究的历史发展进程,指出翻译研究中心从“死的文本”到“活的人”到最能动的“译者”的转换是逻辑的必然,这必将更有利于译学研究的发展。全文共分四章: 在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翻译主体性研究的现状及其历史发展线索后,第一章对什么是翻译主体和主体性的问题进行简单而明确的说明,以便于下文对翻译主体性研究的回顾和探讨。 第二章重点分析了传统的翻译思想中有关翻译主体的观点。早期的翻译研究以文本对比为中心,是一种静态的文本研究,翻译主体的能动作用几乎完全被忽视和抹杀。在后来特别是近代的翻译实践中,人们开始注意到译者的特殊身份和译文读者的需要,人的因素开始为翻译研究者所重视,但这时的翻译主体论述,特别是对最能动的主体——译者的研究还没有系统化、理论化。 第三章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翻译主体性研究在当代的发展情况。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主体性研究既有微观的过程的分析还有宏观的社会文化因素的探讨。译者的能动性既可表现在具体的翻译方法、技巧和策略等方面,还可以通过翻译目的、选材、读者观照等反控思想意识、诗学和赞助人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上文对翻译主体性研究的简要回顾基础上,作者在第四章指出翻译主体性成为翻译研究的热点是逻辑的必然,但在研究中我们应当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翻译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忽视翻译主体的能动作用,也不能过分加以夸大,同时还要把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结合起来。 在结论部分作者强调正确认识和理解翻译主体性研究的发展过程不仅有利于译学研究的进一部发展和深入,更会对我们的翻译实践和译员的培训等工作提供许多有价值的参考。
其他文献
名词性谓语句是一种很常见的句型,也是体现了汉语自身特色的句型。本文在前贤的基础上分别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名谓句进行较全面深入地探讨。全文共五个部分:引言、名
90年代初,拉美大部分国家已进行了金融改革,进一步开放金融业。然而,在1994年底,墨西哥首先爆发了金融危机,接着危机迅速蔓延到其他拉美国家。 跨入21世纪,面对全球金融自由化的
由于房地产业、城市公共建设和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电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也与人民群众的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近些年来频繁发生的电梯安全事故,引起了人们对电梯使用安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县城逐渐建设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城市,成了中国改革开放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到城市,促使东莞从一个农业
文章认为,加强中学生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同时这也是全面科学地完成中学语文教学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改革目前语文教学现状、解决目前中学
<正> 评论家们对《巴黎最后的探戈》中性爱成份的赞誉(或诅咒)是如此之强烈,以至于影片的观众(他们尚不能够辨别“性爱”与“色情”之细微区别)失望地发现这部影片根本不是关
论“日台条约”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张茜红1952年4月28日,《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夕,日本与败退台湾的蒋介石集团签订了“日华和平条约”,台称“中日和平条约”,即通称的“日台条约”或“日
本文以“V1着V2”为基础句式,考察动词带“着”多动句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分析带“着”动词的类别、语义特征和其他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构成成因及对不带“着”的动词的制约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开展得更加深入,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面对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形势,传统
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总会带动法治水平提高,而集中反映到刑法方面,最明显的就是刑罚制度的变革和更新。从肉刑为主,到监禁刑为主,到非监禁的社区矫正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是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