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麦醇溶蛋白、植酸、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分析及种质资源筛选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a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全世界重要粮食作物,是人类重要的营养和能量来源。小麦品质包括加工、营养和健康品质三个方面。20世纪国际国内主要进行了小麦磨粉和小麦加工品质改良研究,提高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曾是营养品质的研究重点,前者研究取得较大突破,培育出一些适应加工产品的专用小麦新品种,但后者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更加关注谷类作物中微量营养元素、功能性膳食纤维和植物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营养和健康的作用,营养和健康已成为近年国际小麦品质改良研究的主题。而中国小麦营养和健康品质的相关研究还在起步阶段。因此,分析中国普通小麦资源材料中与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植物生物活性物质:植酸含量,功能性膳食纤维阿拉伯木聚糖含量,面筋过敏蛋白(醇溶蛋白)含量,对中国小麦营养健康品质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三套小麦实验材料:(1)中国小麦核心种质资源材料(HZ)共240个;(2)高代重组自交系RIL(R146/R316F8:9)共217个株系;(3)四川省2017-2018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材料(Q)共65个。测定了植酸、阿拉伯木聚糖、醇溶蛋白含量并进行了变异性分析,利用A-PAGE分析了醇溶蛋白组成并分析了品种间、地域间、选育品种与地方品种间含量差异,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其实验结果如下:1.实验材料植酸含量及变异分析对中国小麦核心种质资源材料(HZ)和四川省2017-2018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材料(Q)的植酸含量及变异分析表明:(1)两套实验材料的植酸含量主要集中在3.00-4.00%之间,材料HZ的植酸含量最大值为4.55%,最小值为0.90%,平均值为3.23%。材料Q的植酸含量最大值为4.42%,最小值为1.65%,平均值为3.54%。(2)材料HZ和Q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2.56%和15.19%。其中材料HZ植酸含量平均值最大的麦区是北部春麦区(3.76%),最小的是黄淮冬麦区(2.85%),各麦区间植酸含量差异不显著,选育品种与地方品种间植酸含量差异也不显著。材料HZ中植酸含量变异系数最大的麦区是北部冬麦区(27.02%),变异丰富度高,最小的是新疆冬春麦区(10.59%)。同一麦区选育品种与地方品种相比较:四个麦区的选育品种变异系数大于地方品种,六个麦区的选育品种变异系数小于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变异系数大于地方品种的麦区是:长江中下游麦区、华南冬麦区、黄淮冬麦区、西北春麦区;选育品种变异系数小于地方品种的麦区有北部春麦区、北部冬麦区、东北春麦区、青藏春冬麦区、西南冬麦区、新疆冬春麦区。同时黄淮冬麦区与青藏春冬麦区的选育品种和地方品种间的植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说明在小麦育种中植酸含量的改变不是定向选育的结果,如果在以后的小麦品种选育中加入植酸含量指标的定向选育是可以对植酸含量进行定向改良的。(3)对重组自交系材料R146/R316 F8:9两年间的植酸含量分析表明,两年间植酸含量存在差异,2019年3.75%以上植酸含量占比大于2020年,这与气候环境有关,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吻合,表明植酸含量除了受基因型的影响也受环境影响。对两年平均含量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其峰度为-0.243,属于平顶峰,偏度为-0.556,属于左偏,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该材料不能为有关基因定位提供依据。2.实验材料阿拉伯木糖含量及变异分析对中国小麦核心种质资源材料(HZ)和四川省2017-2018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材料(Q)的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及变异分析表明:(1)两套材料的阿拉伯木聚糖含量主要集中在7.00-10.00%之间,材料HZ的阿拉伯木聚糖含量最大值为13.02%,最小值为2.99%,平均值为8.17%。材料Q的阿拉伯木聚糖最大值为13.00%,最小值为3.00%,平均值为8.14%。(2)材料HZ和Q的变异系数分别是25.83%和31.55%。其中材料HZ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平均值最大的麦区是北部春麦区(8.84%),最小的是长江中下游冬麦区(7.59%),各麦区间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选育品种与地方品种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差异也不显著。材料HZ中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变异系数最大的麦区是长江中下游冬麦区(43.48%),变异丰富度高,最小的是新疆冬春麦区(10.09%)。同一麦区选育品种变异系数大于地方品种的麦区有北部春麦区、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西北春麦区、西南冬麦区。选育品种变异系数小于地方品种的麦区有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东北春麦区、华南冬麦区、青藏春冬麦区、新疆冬春麦区。其中西南冬麦区的选育品种变异系数显著高于地方品种,这就为今后育种改良提供依据。同时黄淮冬麦区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选育品种和地方品种间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也可以从中筛选出优良的新品种。(3)对重组自交系材料R146/R316 F8:9两年间的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分析表明:两年间的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存在差异,说明阿拉伯木聚糖除了受基因型的影响外,也受环境降水的影响。对两年的平均值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其峰度为0.213,属于尖顶峰,偏度为-0.297,属于左偏,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该材料不能为有关基因定位提供依据。3实验材料醇溶蛋白含量变异及其组分分析对中国小麦核心种质资源材料(HZ)和四川省2017-2018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材料(Q)的醇溶蛋白含量变异及组分分析表明:(1)材料HZ的醇溶蛋白含量最大值为3.37%,最小值为2.51%,平均值为3.02%。材料Q的醇溶蛋白含量最大值为3.6%,最小值为2.66%,平均值为3.11%。(2)材料HZ醇溶蛋白含量平均值最大的麦区是西南冬麦区(3.12%),最小的是华南冬麦区(2.84%),各麦区间醇溶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选育品种和地方品种间醇溶蛋白含量差异也不显著。两套材料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27%和7.32%都不高。材料HZ中醇溶蛋白含量变异系数最大的麦区是黄淮冬麦区(6.93%),最小的是新疆冬春麦区(3.27%)。同一麦区选育品种变异系数大于地方品种的麦区有北部春麦区、黄淮冬麦区、西南冬麦区、新疆冬春麦区。同一麦区选育品种变异系数小于地方品种的麦区有北部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东北春麦区、华南冬麦区、青藏春冬麦区、西北春麦区。四个麦区的选育品种变异系数高于地方品种,六个麦区的选育品种变异系数低于地方品种。(3)利用A-PAGE对材料Q进行了醇溶蛋白组分分析结果显示:材料Q的醇溶蛋白电泳条带共分离出34条带,共有41种不同的醇溶蛋白电泳带型,总条带数最多的30条,最少15条。将醇溶蛋白电泳条带分区与醇溶蛋白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醇溶蛋白条带总数及α、β区的电泳条带数与醇溶蛋白含量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说明醇溶蛋白含量受α、β区组分的影响大于其他区域组分。4.实验材料植酸、阿拉伯木聚糖和醇溶蛋白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对中国小麦核心种质资源材料(HZ)和四川省2017-2018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材料(Q)的植酸,阿拉伯木聚糖和醇溶蛋白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套材料各性状间均没有相关性,说明这三个性状可能是由不同的基因群控制的,因此在育种中如何同步改良这三个性状值得进一步研究。5.筛选出用于营养健康品质改良的优异种质资源材料本研究从中国小麦核心种质资源材料(HZ)中筛选出低醇溶蛋白含量的种质资源4个:它们分别是泾阳60(西北60),紫秸红,白芒小麦,小偃6号,高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种质资源材料三份,它们是糯麦,青春28,红老麦。根据前人研究并结合本实验结果以低植酸含量(<2.50%),高阿拉伯木聚糖含量(>11.60%),低醇溶蛋白含量(<2.72%)为标准,从Q材料中筛选出两个小麦新品种,分别是中科麦169、川麦608,而且这两个材料在醇溶蛋白电泳图谱上均表现为ω区靠近γ区电泳条带数减少,此结果说明在品种选育过程中醇溶蛋白含量的降低可能是由其控制醇溶蛋白基因中的ω区和γ区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的改良较为容易所致,这对育种中降低醇溶蛋白含量的亲本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全球范围内化学药及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大量耐药菌的出现,近年来由于国际“禁抗”呼声的不断高涨,具有独特优势的中药引人瞩目,有研究表明不同中药提取物复配使用可增加抗菌活性。肠杆菌科与葡萄球菌科为常见的两大类致病菌,其中引起畜禽腹泻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是大肠杆菌。本研究以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为材料,通过溶剂法分别
学位
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性分子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异常的浓度可能会引起相关疾病的产生,因此精准地测定这些活性分子的含量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众多分析方法中,基于纳米材料修饰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因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低成本、易于改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因此,本文利用生物质碳(BC)的大比表面积、过渡金属纳米材料的高导电性和催化活性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MIP)的仿
学位
氧气和水之间的电催化转化是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和分解水等新能源技术中非常关键的步骤。由于电催化动力学反应缓慢、贵金属较为稀缺、商用贵金属催化剂成本高且稳定性差等问题,目前非贵金属修饰的氮掺杂碳材料被认为是替代电催化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Pt/C)和氧析出反应(OER)催化剂(Ru O2)最有前景的材料。可再生的生物质来源广泛且成本低廉,以其制备非贵金属修饰的氮掺杂生物质碳纳米材料并探讨其
学位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多年生木本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油茶蒲(果壳)是茶油生产中最大的副产物,未得到有效利用,造成大量浪费,大大降低了油茶经济价值。因此,本研究以油茶蒲为材料,以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优化了油茶蒲多糖的热水浸提和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并结合多糖提取率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选取出较好的多糖提取方
学位
以“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为例,通过情境导思引入大概念、铺设阶梯抵达大概念,再通过思维导图内化大概念,最后将大概念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学生生物学课程核心素养。
期刊
近年来,无机或有机污染以及耐药性致病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便捷、可靠的污染物探测方法和新型抗菌化合物的开发成为必然选择。研究表明金属配合物在化学传感和抑菌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因此,本文主要以6,6’-二羟基-2,2’-联吡啶(H2L1)和2-氯异烟酸(HL2)为配体分别合成了3个过渡金属配合物(1-3)和12个稀土配合物(4-15),并对它们的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优化实验方案,基于2
学位
碳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同时也是构成生物体内绝大多数分子的基本元素。碳点(C-dots)是一种新型含碳化合物制备的零维碳纳米材料,是继富勒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之后的新起之秀。由于其优异的光学性质、卓越的导电性质、稳定的化学性质、高生物相容性以及低细胞毒性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医学成像、生化传感、食品安全监测、能源开发等领域。在光学传感应用研究中,由于C-dots优异的光学和化学特性,因此在检
学位
渔游蛇属Xenochrophis Günther,1864和滇西蛇属Atretium Cope,1861隶属于蛇亚目Serpentes、游蛇科Colubridae、水游蛇亚科Natricinae,是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印度半岛和东南亚各国的半水栖或水栖的无毒蛇类。渔游蛇属和滇西蛇属共下辖15个物种,由于缺乏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这两个属物种的有效性,属级关系的划分都有待进一步探究。目前研究表明
学位
本试验首先探讨了幼鲤鱼L-肉碱合成能力,然后在饲料中添加啤酒酵母与黑水虻饲喂幼鲤鱼,考察二者协同对幼鲤鱼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科学利用啤酒酵母和黑水虻替代部分鱼粉研制高脂饲料提供依据。试验一,为探究添加肉碱合成原料是否可以促进幼鲤鱼合成肉碱,选取50 g左右健康幼鲤鱼180尾,随机分为3组(普通组、高脂组、高脂原料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饲喂普通鲤鱼饲料(粗蛋白38.01%
学位
现如今,聚丙交酯作为一种优秀的聚酯材料,因其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可降解的特性被人们广泛应用。目前,分子量高,可控性较好的聚乳酸一般是由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而成。近年来,丙交酯开环聚合的催化体系受到广泛研究,除了铝、稀土金属配合物等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外,有机催化体系也因无金属残留的特点而受到关注。本文采用低毒金属乙酸盐作为丙交酯开环聚合的催化体系,既保留了金属配合物的选择性,也保留了乙酸根有机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