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视域下的“白马湖作家群”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tg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马湖作家群”是以夏丐尊、丰子恺、朱光潜、朱自清、俞平伯等为代表的一个具有鲜明生态审美特色的现代作家群体,这个群体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又积极投身教育,还涉足出版工作,表现出鲜明一致的文化个性。“白马湖作家群”的文学创作既体现了儒释道生态审美文化的深厚积淀,又反映了江南地形环境和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也是他们生态审美理想的艺术表达。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从生态的生活审美观、创作的生态审美个性和生态审美的意义三个方面对“白马湖作家群”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本文绪论部分简要梳理了“白马湖作家群”的研究现状。第一章首先充分分析了“白马湖作家群”在创作理念、教育思想、生活审美实践等方面与生态美学思想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从生态美学角度研究“白马湖作家群”创作的充分根据和必要性。第二章主要分析了“白马湖作家群”生态审美观念的成因。“白马湖作家群”之所以会形成强烈而丰富的生态审美理念,原因有三:(1)以大江南为背景的白马湖畔的自然环境培育了他们的自然生态理念;(2)具有悠久江南诗性文化传统和根基的春晖中学强化了他们诗意的人生追求;(3)在上述两种因素和中国传统深层生态审美思想共同作用下,他们产生了以生态审美的方式表现自我的强烈愿望。第三章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深入研究了“白马湖作家群”创作的生态审美个性。“白马湖作家群”创作的生态审美个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以白马湖这一江南地理空间为根据展开了民族的“家园”想象;二是以在白马湖这个“家园”的诗意生活为基本经验展开对生命自由的歌唱;三是在自然环境、传统文化与时代等多重力量的交织中建构了新的白马湖“神话”。第四章着重探讨“白马湖作家群”的生态审美理念所具有的现代意义及美学启示。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大众文化的平面化、江南诗性文化的逐渐遮蔽等等问题的普遍化和扩大化趋势,使我们民族的诗意生存理想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迎接这一挑战,我们需要吸取历史的诗性智慧和力量。“白马湖作家群”的生态审美追求,他们所建立的白马湖“神话”联系着遥远的古代神话,更启示着未来的中国梦,我们需要重建我们的江南神话。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对风力发电机组火灾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加强设备管理、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等方法进行火灾防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解决了风力发电机组如何防止发生火灾的问题。
一项工程建设能否顺利、投资能否成功,安全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是关键.安全控制是基础,投资控制是核心.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最终体现为项目投资的合理性.但是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家庭化迁移趋势逐渐加强,随之产生了一个新的群体——“随迁老人”。随迁老人离开原本熟悉的家乡进城与子女一起生活,面临地
刘盛亚是1930、40年代至1950年代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一位较有影响的作家,中年早逝,创作丰收期主要在1930、40年代,代表作有《小母亲》、《夜雾》、《地狱门》、《水浒外传》
本文基于2000-2016年统计数据,构建灰色G M(1,1)模型实证分析居民消费与流通经济增长的耦合性关系.研究发现,耦合度系数表现较为稳定,其中2000-2004年间表现为逐年交替,2005-
民营化改制后的中小国企,其核心员工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核心员工的心态和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是分析核心员工激励要素的基础。本文认为中小改制企业核心员工的激励要素主要
大兴安岭地处我国寒温带地区,地带性植被是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的明亮针叶林,它不仅是大兴安岭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系统,而且也是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天然屏障,维护着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工程建设项目也变得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在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有着很大的影响;文章
哈耶克是二十世纪西方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涉及经济学、政治哲学、法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他为捍卫自由主义的理想,毕其一生精力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全面而
虚拟现实技术在逐渐运用到风力发电中,传统风力发电机组一般自然位置比较偏僻,不利于实际现场的风电设备检修培训。为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提高风电检修人员的专业检修技能,运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