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影视作品片段提升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w6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一个人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展现,表面上是文学功底的呈现,实际上则反映了作者的思维及价值观。目前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有教师反映,学生不想写、不知道怎么写、害怕写不好,从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也常常反思,如何才能让学生克服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升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如何使自己的写作教学变得更有效从而达到真正提升初中生写作能力的目的?面对传统写作教学的枯燥无味,学生的兴趣缺缺,使得写作教学成了语文教师最需要思考教学方式的重要教学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如今,随着近年来网络的发达、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和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崛起,时间较短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与喜爱,越来越多的教师也乐于将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带进课堂,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很多教师忽略了影视作品之中蕴含的丰富写作素材、人文素养,无法将影视作品这一“沃土”运用到写作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鲁迅先生曾说:“用活动的电影来教学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由于影视作品具有声画结合、视听兼备的直观性特点,与教科书的平面文字相比,叙事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容易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思考。因此,本文意在开发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时长适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播出的、蕴含丰富写作素材与人文素养的影视作品片段,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迁移到习作中,以此提升写作能力。本研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多媒体认知理论、双重编码理论、学习迁移理论、认知发展理论,通过对漳州一中分校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运用影视作品片段提升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问卷调查,以及对部分一线语文教师的访谈,分析调查和访谈结果,总结出“运用影视作品片段提升初中生写作能力”的若干思考,其中包括运用到写作教学中影视作品片段的开发原则、教学策略以及局限性等。
其他文献
朗读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直是重要的一环。然而,课上受限于时间和空间、课下缺乏系统练习和科学指导等仍是如今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提出,借助线上视听平台作为朗读教学工具,实现线上与线下、课堂与课外的有效整合,以此更好地推进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文章首先对教学领域涉及的线上视听平台进行了分类,分为视听资源网站、直播互动平台、通信社交媒体以及智慧教学软件四种类型。接着,对这些线上视听平台具
青少年体质健康一直受到国家的重点关注,《全民健身计划》、《健康中国纲要》等一系列文件均强调学校体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关注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既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前提,也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需要。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对漳州市区高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差异
规则是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工作与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一系列行为准则的总和。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亦是学生养成规则意识的重要时期。强化初中生规则教育,不仅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为国家未来发展培养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的要求,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实需求的重要体现。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着丰
高中英语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知识及其运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学用分离”等问题,以致多数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英语成绩不甚理想。产出导向法以“学用一体”为教学理念,旨在解决外语教学“学用分离”的弊端。目前,该方法在大学英语层面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但在高中英语教学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因此有必要开展该
时代飞速发展,新的科学发现和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需求,STEM教育应运而生。STEM教育正是由四门核心课程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整合而成的教育新形式。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学生的启蒙和基础性学科,是目前国内STEM教育的主要载体,对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实用主义理论为研究基础,以重庆市某些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察、问卷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探究式学习不论在理论层面还是教学实践中都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可。探究式学习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然而在高中美术学科的应用和研究仍然较为薄弱。本文以研究国内外学者关于探究式学习在教育领域的成果与不足之处为基础,以闽南师大附中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实践为例,将探究式学习融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并将探究式学习的理论与高中美术鉴赏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语言技能新添加了“看(Viewing)”,并在实施建议中“通过恰当的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35-40)。然而,从查阅的文献资料中发现,国内鲜有对人教版普通高中英语教科书(2019)必修模块展开深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因此,为了提升教师对多模态教材的有效使用,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
历史学科的特点在于其研究对象是过去发生的、不可重复的客观事实,不能被人直接观察和体验。史料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人们能借助史料了解和探索历史的真相。高中生学习历史需要以史料为媒介,正确解读史料信息是高中生学好历史学科和有效备考的关键。随着新一轮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时代历史教育对高中生的史料解读能力提出更为具体和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历史新课改的背景下,
主观社会地位是个体对自己所处地位的综合情况的一种主观知觉与判断,它是个体对自身状态的整体认知。对于正处于“暴风骤雨时期”的中学生来说,其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在不断地变化,对自身的社会地位的认知也在不断地变化。基于此,本研究引入了自尊和生活满意度这两个变量,旨在考察当前中学生主观社会地位的特点,探讨自尊、生活满意度与主观社会地位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活满意度在自尊和主观社会地位之间起到的中介作用,并采用
课堂作为英语写作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师生对课堂环境的感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结合高中英语课程新标准的要求,可发现,近年来高中英语写作越发重视文章的思辨性与逻辑性,对学生运用思辨技能的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思辨技能是集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于一体的综合能力,是当代高中生应当具备的素养。因此,笔者将探究当下高中生英语课堂环境感知与思辨技能的现状,挖掘二者与英语写作成绩的关系,以期更有针对性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