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商业银行表内外业务结构比较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收益的组成结构有很大的转变,表外业务收益与表内业务收益间存在有明显的此增彼减的态势。从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业年度运行报告来看,截至2012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突破7万亿元。2013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虽有所下降,然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依然保持20.7%的增长势头。表外业务正逐渐成为拉动商业银行盈利增长的动力,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与此相对的银行表内业务收入占总收入之比则越来越低,表内业务增张速度速正在逐渐减慢而表外业务增长速度则在逐渐加快。
  无独有偶,在世界其他国家银银行业发展史上亦曾出现此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与传统业务此进彼退的现象,往往在传统业务低迷时表外业务开始兴盛,而在传统业务发展加速时期表外业务发展速度会减慢。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借机敲开了商业银行对存贷款业务垄断的大门,并向商业银行零售贷款业务的垄断地位发起挑战,同时银行对传统存贷业务间的争夺愈发激烈。面对竞争愈见激烈的金融市场,美国商业银行开始从表外业务寻找新的增长点。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商业银行的表现与我国商业银行很相似,均是存贷款业务逐渐衰落而表外业务开始兴盛。时至今日,随着美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不断发展,美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之比从1980年时的仅有22%,发展到2000年的显著高于40%的水平。以美洲银行为例,2000年前后美洲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比稳定在45%左右,同期花旗银行为61%,巴克莱银行的比重则为50%。与此对应的则是美国商业银行传统存贷业务占总收入之比的大幅度收缩。
  从以上现象来看,中美国商业银行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均表现出表外业务扩张与表内业务相对收缩的现象。对这一现象深入思考,有以下问题值得探究:商业银行传统资产负债业务与表外业务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如果存在,那么中美两国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与表内关系表现具体是怎样的?如果不同,那么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进入深水区,中国商业银行纷纷拓展表外业务,非利息收入占商业银行总收入比越来越重要。在此情况下探讨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因素、与美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进行对比并得到相关经验,这对我国商业银行转型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美国商业银与中国商业银行表内外业务间关系的不同。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研究背景并引出本文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商业银行传统资产负债业务与表外业务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如果存在,那么中美两国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与表内关系表现具体是怎样的?如果不同,那么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的研究问题。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现今国内外对影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因素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分别关注的是对影响表外业务的外部影响因素与内部影响因素。我国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前者,关注诸如金融抑制、银行监管、经济环境与社会潜在需求等外部因素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也逐渐开始关注商业银行内部因素对表外业务的影响,诸如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意识、银行间竞争的激烈程度、银行金融创新的人才储备等。然而这些立题并没有找出有代表性的且方便进行实证研究的变量。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定性描述上,少有扎根于实证研究之上的。这不仅降低其可信度,同时所提出的针对表外业务的政策建议也难有实际参考价值,因此为本文的进一步探究留下了空间。
  第三部分主要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进行概述。通过对中美两国表外业务的对比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与表内业务表现出明显的替代性,表外业务与表内业务在其经营领域上重合度较高,本质上依然是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贷资金的工具。在其收益增长率上也表现为明显的此增彼减,很明显的是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增高时,表外而业务收入占中收入之比便会降低。美国的商业银行则表现出与我国截然相反的关系,即商业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有明显的互相促进的互补关系,这是由于美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并非二维平面上的与表内业务的空间挤占,而是三维空间中对商业银行表内业务的承接与递进,即商业银行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将原有贷款流动性释放出来,进而创造更多的贷款,更多的贷款又通过资产证券化进一步释放出更多的流动性,表现出商业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间明显的互补关系。
  第四章主要为构建实证模型进行准备,抽象出商业银行表内业务具有代表性的因素,如净息差、存贷利差、不良贷款率与存贷比等,来代表商业银行表内业务的盈利能力、风险水平与表内资产规模。美国商业银行数据源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按照不同资产规模划分的银行业的时间序列数据。中国商业银行数据来源于16家上市银行数据均来自各大上市银行年报与半年报,就数据类型来讲属于面板数据。
  第五与第六章分别通过构建实证模型对中国与美国的商业银行表外与表内业务关系进行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商业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间存在有紧密的联系,而中美两国银行的表内外业务的关系则有很明显的不同,中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与存贷业务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形象来讲是一种二维平面上的与表内业务的业务挤占,同时官方管制的表内因素较银行自身因素对表外业务的影响更大,国有商业银行较股份制商业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间关系的替代性更强。表内业务盈利能力越强,中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越缓慢而美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则越迅速;表内业务风险水平越高,中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水平越低,美国恰恰与之相反;表内业务规模越大,中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越低而美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占总收入水平越低。有趣的是资产规模小于1亿美元的商业银行的表现则与中国商业银行极其相似,这些地区性银行的经营风格也与现今中国的商业银行类似。
  第七部分是正文的最后一章,这一章主要分析导致中美两国表内外业务关系不同的原因,并对未来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提供的建议。本文认为在我国商业银行演进过程中,在我国货币市场与存款市场相互割裂的条件下,依然眷顾于表内业务的商业银行所经营的表外业务必然与传统存贷业务存在高替代性。而美国银行的表外业务与存贷业务间则表现出的是类似于三维空间中相互承接与递进的关系,即商业银行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将原有贷款流动性释放出来,进而创造更多的贷款,更多的贷款又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进一步释放出更多的流动性的互补关系。导致我国表外业务快速发展的最直接原因在于表内业务的发展受到利率管制等金融管制的影响而放缓,而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与传统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间的相似度依然很大,表外业务仍然是表内业务的延伸与附庸。
  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成将必将使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利率回归市场水平,诸如理财产品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再难单单依靠收益率吸引客户。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需要通过表外业务的革新来吸引顾客,在创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类似于欧美国家高杠杆、期限错配问题严重的表外业务,中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与表内业务间的关系也将逐渐体现为互补性。对此,本文认为应在支持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的基础上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对银行表外业务实施差别化监管,根据表外业务逆周期的特点对其监管进行灵活调整。同时,商业银行应当抓住现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契机,发展自己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其他文献
学位
期刊
企业并购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方式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通过并购可以实现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在短期内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团企业,快速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并购绩效是并购交易完成后,并购双方通过整合,实现并购初衷,提高经营效率的情况。并购是否产生协同效应、是否实现了优势资源互补、是否促进了企业发展壮大、资产是否得到最优配置、管理效率是否提高等等问题都与并购绩效的
学位
伴随着快速发展的金融全球化,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更是深受其影响,同样的经济全球化的新格局中中国所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举足轻重。对比其他的行业来说,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脚步却相对缓慢。金融危机之后,新兴经济体在在国际金融和贸易的舞台上逐渐大放异彩,慢慢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中中国的表现最为抢眼,随着国内企业全球化布局的加速,中国商业银行走出去的内在需求也日益强烈,与此同时,中国商业银行开展国际化战略发
学位
报纸
期刊
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形式对企业的全球扩张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与企业在外国投资设厂等方式比较,跨国并购可以帮助企业在短期内整合全球的优质资源,较快速地提升国际竞争力。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为了快速提高市场份额,我国企业开始走向海外寻求并购目标。而发生于2010年的吉利控股集团以100%股权收购沃尔沃汽车事件是我国汽车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的一个成功案例,这起“蛇吞象”的并购引起
期刊
报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