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付秀莹小说创作的古典化倾向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付秀莹作为“70后”实力派作家之一,她的小说以思想内容上的丰盈、创作风格上的清新俊逸和语言上的典雅精致在当代文坛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其中有不少学者指出付秀莹的小说有着浓厚的古典风韵。就目前来看,学术界对于付秀莹小说中古典韵味的研究多集中在她的单个作品上,并且研究的角度多是探讨其小说在语言上的古典意蕴,对于付秀莹小说在整体创作上的古典化倾向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地阐释。因此,本文在目前对于付秀莹小说创作研究的基础上,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文本细读法两种研究方法,从家园意识、叙事艺术、美学意蕴三个方面来细致地探讨付秀莹小说创作的古典化倾向,形成对付秀莹小说创作的整体性研究。本文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研究付秀莹小说创作中对传统家园意识的持守。主要从乡土家园的怀旧书写、乡村异变下的伦理坚守和“异乡人”的思乡情结三方面切入,通过付秀莹对乡村家园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的怀旧书写,在乡村裂变过程中对传统孝道伦理、亲情伦理、两性伦理上的坚守,身为“异乡人”对乡土家园深深的眷恋和怀念三个方面来探讨付秀莹小说创作对于传统家园意识的持守。第二章对付秀莹小说创作的叙事艺术进行研究,主要从叙事模式和艺术手法上探讨付秀莹小说创作对于古典叙事艺术的承续。首先在叙事模式方面,主要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上探讨付秀莹小说向史传叙事传统的靠近,其次在艺术手法方面,探讨古典文学中常用艺术手法:赋比兴、白描、草灰蛇线艺术手法在付秀莹小说中的运用。第三章对付秀莹小说创作的美学意蕴进行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语言之美、意境之美、中和之美来探讨付秀莹小说对于古典美学的继承。首先通过对付秀莹小说创作中语言的引诗词入题、“红楼风格”和色彩美、音乐美三方面来探讨付秀莹小说的语言之美。其次通过对付秀莹小说的意境分析来展现其的意境之美,最后通过对付秀莹小说在题材上中和的特点和小说创作中的适度抒情、有意留白和景与人的天人合一三方面来论述小说的中和之美。结语,在全文的基础上对付秀莹小说创作的古典化倾向做出进一步的总结和提升,付秀莹从传统文学中汲取创作的灵感,是作家对于时代赋予其历史使命的自觉担当,为当代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图景。
其他文献
卢梭是法国影响力最大的启蒙思想家之一,更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之父。卢梭一生著述甚多,晚年时期《忏悔录》的出现更将欧洲近代传记文学带入到一个新的纪元,并对世界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20世纪初期,卢梭思想及其《忏悔录》伴随着“五四”运动和“西学东渐”的双重文化语境进入到中国,并掀起了一股“卢梭热”。在20世纪20年代,随着卢梭《忏悔录》的进入,国内学者不仅掀起一股译介高潮,译本众多且数次再版,评论界
学位
状态变化动词为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动词,蕴含了事物性质、组成发生转变的动态事件。此类动词的论元结构复杂多变,包含及物、不及物和及物与不及物交替(致使交替)三种情况。目前,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性质特征描写和致使交替的派生问题上;汉语状态变化动词在此两方面的研究都还不多。本文结合中心语驱动短语结构语法对汉语状态变化动词的特征进行分类描写;进而聚焦交替次类的派生,总结分析现有分析的不足,提出该次类的语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异域之上,是尘埃落定的地方。在范稳的笔下,“藏地三部曲”所呈现出的是带有人性悲悯意识的西藏。人性的悲悯,让藏地人的生命由沸腾走向平静。面对外来宗教文化的冲突,悲悯让异质文化水乳交融。悲悯意识是贯穿于藏地的大爱。本文试从西藏历史、人物形象、情与理以及书写方式等不同角度,探讨西藏大地上的历史与宗教,人物与情感。第一部分,试从藏域宏观视角出发论述西藏历史、宗教与文化的冲突与演变。在历史的缝隙里,处处流露
学位
学位
军礼是周代“五礼”之一,在礼乐文明盛行的先秦时代具有重要地位。先秦史传散文包括《尚书》《逸周书》《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它们当中的军礼书写各有侧重。《尚书》所载主要涉及军礼的誓师辞,侧重誓辞的内容和文体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这些誓师辞从结构可以分为主誓人、听誓人、誓辞三个部分。誓辞又包括数责罪状、作战要求、赏罚原则三方面。从语言特色来看,《尚书》中的誓辞语气严肃、权威性强。情感色彩浓厚、鼓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