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侵权视野中“共同性”的认定标准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sb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关系也日益加深,多数人侵权发生的损害规模及损害程度亦随之提升,并成为侵权法规范的重要问题。共同侵权责任制度作为规范多数人侵权的重要法律制度,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因其内部及外部中的诸多争议而受到广泛关注。共同侵权行为“共同性”要件作为共同侵权行为制度的本质性问题,连接了主体复数性和责任连带性,是认定共同侵权行为的思维原点。共同侵权行为“共同性”认定标准的确立,决定了共同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适用范围,直接影响了共同侵权制度的内部与外部的逻辑体系的构建,并为共同侵权的体系化和类型化提供标准支撑。研究共同侵权行为“共同性”认定标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采用历史分析法、体系法分析法和类型化分析法,对共同侵权行为“共同性”认定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除引言和结论外,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共同侵权行为“共同性”的认定标准问题是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性问题,在此部分明晰了共同侵权行为的概念、共同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与“共同性”要件间的关系,分析了连带责任作为共同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的价值所在。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并评价了“共同”认定标准的几种主要学说,即主观说、客观说和折中说,其中主观说包括意思联络说、共同过错说,客观说包括客观行为说、行为关联说,折中说是对主观说和客观说的折中,并亮出了文本观点即共同侵权的认定标准问题可以采用原则和例外、一般和特殊的模式来加以确定,即以“共同过错”为作为认定共同侵权的一般标准,在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例外适用“行为共同”或者“损害共同”的标准来认定特殊共同侵权。第三部分以历史分析方法考察了域外和我国关于“共同性”认定标准的制度变迁,展现了“共同性”认定标准经历从主观立场的确定、适当客观立场的过渡到主观立场的回归的发展曲线,以此证明了采用主观标准的“共同过错说”来认定共同侵权行为是符合发展趋势的。第四部分从两个方面论证了采用“共同过错说”作为共同侵权的认定标准的妥当性和优越性。基于逻辑自足下的制度价值实现分析了采用“共同过错”的认定标准有利于共同侵权责任制度与侵权行为法的规则体系、归责原则及基本原则的契合,有利于共同侵权行为与其他多数人侵权的区分;基于利益平衡下的法律政策考量分析了受害人利益保护和行为人的行为自由的平衡性问题。第五部分是在“共同过错说”语境下,运用体系化类型化的方法构建共同侵权制度。将共同侵权行为分为一般共同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分析了“共同过错”内部之争下的共同侵权行为类型化问题,提出过失的共同侵权的认定标准并认为故意与过失的数人侵权不构成共同侵权。
其他文献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其中大额风险暴露越来越引人关注。2008年金融危机的一个关键教训就是,银行缺乏对同一交易对手方风险暴露的持续有效测度和风险预警。全球银
推荐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过滤技术,它的安全性也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指出托攻击的存在严重威胁着推荐系统的安全性。托攻击通过对系统注入带有偏见的恶意概貌能改变推荐系
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带不断形成,多家企业在同一个区域内生产,这决定了很多污染的形成并非一家企业造成的,而是由多家企业的行为所造成的,所以环境共同侵权问题才日益突出,而要将污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火电机组的节能减排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国内已建电厂及新设计火电厂工程中,有很多项目采用低压
股东资格能否得到清晰的界定,涉及到第三人和债权人权益的维护、公司组织内部关系的和谐有序、乃及经济秩序的平稳。在众多的公司纠纷案件的解决过程中,确定股东资格成为解决纠
近年来,虽然连铸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但是,由于钢水在浇注成型过程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连铸坯中无法避免会存在一些表面和内部的缺陷。对于存在缺陷的连铸坯,如果没能以有效的手
个人信息的流通在科技以及商业等领域的价值愈加凸显,个人对于有关自身的个人信息在公私领域是否合理使用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与此同时,个人信息在中国被非法利用的问题却屡见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乡镇企业迅猛发展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扩大,为农村地区建设用地的活跃流转创造动力条件。但我国农村地区有关集体建设用地的政策和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民主政治的构建及公民社会的形成意义重大,如何落实非政府组织的公共责任与监管制度,加强非政府组织的内在约束与外在控制,直接关系到其自身
21世纪是“绿色”世纪。绿色物流作为当今低碳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下,其发展将推使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对绿色物流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