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农村地区,无论是农村经济还是农民的生活质量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提高,整个农村地区的面貌也是焕然一新。而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也越来越严重;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同时,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也在日益弱化,一方面表现为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另一方面表现为耕地的质量不断下降;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实施,农村日益呈现出4-2-1或4-2-2式的家庭结构,加上随着普遍“二孩”政策的推广,我国总抚养比将以更快的趋势的日益上升,进一步加大了年轻人的抚养与赡养的压力;再加上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在城里定居生活,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使得人的家庭观念慢慢淡化,这些都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使农村养老的形势的日益严峻,农村社会养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14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意味着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开始推行;制度颁发和实施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发展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却存在着参保缴费档次普遍偏低的现象,农民的缴费档次的高低关系到农民在未来领取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养老金待遇水平的偏低又会影响农民未来养老的基本养老需求,而养老基金的偏低又会影响基金的运营和发展,从而会对新制度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农民参保缴费问题无论是对整个社会发展还是对个人养老需求的保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关的调研问卷进行数据的收集,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对山东省潍坊市的实地调查,本次调研期间一共发放了260份问卷,收回的问卷数量为245份,问卷的回收率高达94.23%,其中有效问卷为236份,无效问卷有9份,有效率高达96.32%,结合问卷调研结果,初步分析当前农民参保缴费的现状,分析来看,农民的参保缴费档次选择普遍偏低,如本文对山东省潍坊市农民参保缴费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在236名被调查对象中,农民当中选择300元及以下缴费档次的有171人,占比高达72.44%,而选择500元及以上缴费档次的各有分布,且缴费档次占比都很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尽管缴费水平较以前有所提高,但呈现出的仍是普遍偏低的缴费档次。然后运用二元Logistic方法,以是否选择低档缴费为因变量,相关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对农民意愿缴费档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相关结论,并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适度提高农民参保缴费档次选择的政策建议和对策,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涉及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等。本文研究结论为:婚姻状况、女儿数量对农民意愿缴费档次几乎没有影响;年龄、身体状况、政策了解程度和政策了解途径对农民意愿缴费档次具有一定的影响;家庭年净收入对农民意愿缴费档次具有显著性的影响。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有关提高农民参保缴费档次的建议,即首先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以提高农民收入,其次要继续加大政府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财政支持与补贴力度,同时政府要实施更为有效的差异化补贴政策,拉开各档次的收益水平,更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的深度,培养他们的养老风险意识,更为注重的是要提高年轻人的养老风险意识,发挥年轻群体的良好的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