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研究

来源 :许頔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秋声馆词话》是清代自作词话中卷帙最富的一部,是晚清词论家丁绍仪就见闻记忆,拉杂书写而成,内容的排列杂乱无章,共20卷,308条。该词话有同治八年刻本,通行的是词话丛编排印本。第一章是对丁绍仪生平和《听秋声馆词话》成书、版本等基本信息的考述。从丁绍仪的家世和交游两个方面,了解所处的词学环境和社会背景。《听秋声馆词话》的内容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丁绍仪的见闻记忆,一是亲友提供的文献帮助。目前已知的《听秋声馆词话》刊本不外乎同治八年刻本,《词话丛编》中的通行本亦是据同治八年刊本整理而成。此外,在国家图书馆还发现了清代手抄本,与同治八年刻本在序文和内容上有所不同。第二章是从收录词人、词作角度梳理《听秋声馆词话》的主要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具体统计出《听秋声馆词话》中所著录的词人词作,尤其是对清人清词的收录情况。《听秋声馆词话》在存录清人清词中体现出鲜明的群体性和地域性。如突出家庭词人、女性词人、方外词人等群体,又以地域视角收录词人词作、编选词选。同时清代词社和唱和等词学活动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壮大,以词人、词作的形态推动了词学创作由高到低的强大传播。可见清词的繁盛不仅表现在数量巨大的词人、词作上,还得益于中心地区的辐射、领袖人物的号召等强大传播。第三章是从词籍文献整理的角度梳理《听秋声馆词话》的主要内容。丁绍仪把学术理念和方法应用于词学研究中,包括词籍校勘和辑佚两个方面。校勘对象是万树《词律》、朱彝尊《词综》。丁绍仪认为校订具有工具性、典范性的《词律》、《词综》有助于后学,是必要且长远的学术行为。词籍补遗的对象是《词综》、《明词综》、《国朝词综》、《词综补遗》四部,有的是为了延续雅正词风,有的是为了更加完备。且来源比较丰富,有丁绍仪的见闻记忆,还有词总集,甚至《永乐大典》这样的类书。第四章是挖掘《听秋声馆词话》中的词学观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词体的风格论、创作论和功能论。风格论便是对雅正词风的推崇。创作论即重视审音辨律和词体格调。而功能论则是通过比兴寄托的手法、“词史”理论中的家国视角,实现词体功能的拓展。这三点构成了倒三角式的模型,三角之间相互制衡,为清词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道路。第五章是探讨《听秋声馆词话》的得与失。得表现在其文献价值和理论价值,失则集中在文献层面的文字舛误和不注出处。文献价值具体在保存大量清人清词,尤其是同时代的词人词作,为清词研究提供丰富材料。其理论价值则是形成了新的词学理论的框架,二是完成对浙西词派、吴中词派和常州词派词学观念的融汇重组。
其他文献
本研究基于社会空间理论对于空间不平衡与建构空间的研究,以及项目试点逻辑下的资源分配,提出了“盆景化”这一概念。本研究所指的“盆景化”是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村庄管理者所采取的一种空间管理策略。在这种策略下,为了满足乡村建设的试点要求,将资源密集投入到村庄的部分区域,通过造景活动以达到特定的感官效果,与之相对的剩余区域则较少受到关注,最终导致空间不平衡甚至割裂。这种空间形式在鄂东塘村的空间建设中得到了
学位
金文作为华夏文明的璀璨明珠之一,内蕴古代先民的象形智慧,外显笔画形态的艺术之美,上承甲骨古朴文风,下启小篆隶书汉字传继,在艺术和历史文化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但却鲜为人知。鉴于此,本文以金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期的文献研究,对金文的起源、发展演变脉络、造字方法和传承现状进行了整体性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总结出金文字体性、图像性、叙事性和感官多维性等视觉设计特征。通过对金文的视觉设计实践现状的调研和
学位
时代发展背景下传统生活方式不断消失,设计人类学给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目前有关设计人类学在乡土设计领域内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践较少。如何将设计人类学与具体产品装置设计实践相结合探讨,是当前急需拓展的研究方向。中国用火文化背后呈现的是在特定历史、经济、地理、气候等限定之下所产生的文化内核和精神情结。本文基于设计人类学的方法对宜昌地区的农家火炉进行整体研究。研究过程基于民族志的“田野式”调查方式,
学位
虽然在现代字体设计中的“易读性”设计理念对于中文字体设计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因为中西文所属文字系统存在根本性差异,故而无法直接套用。本文从“易读性”的字体设计理念出发,进入中文字体设计领域,借助中国书画磅礴厚重的艺术理论,思考在汉字语境内,中文字体设计有别于西文“易读性”设计的观赏感。以观看为切入点,思辨分析作者与观者在山水画与汉字的平面与空间中的交互关系,从“以形写形”得出“观形写形”,并深入分析
学位
乘波体布局因其优异的气动特性,被认为是突破现有“升阻比屏障”的有效途径之一,已然成为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设计的研究热点。其中,吻切锥理论因无需预先指定激波生成体、可从激波出发反向设计乘波体、便于同推进系统一体化设计等优势,成为了目前工程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乘波体设计技术。吻切锥理论有两个基本假设:①各吻切面内的轴对称圆锥激波强度相同;②吻切面间的横向流动可以忽略。上述假设将三维流动近似为一系列二维流
学位
露丝·达克沃斯(Ruth Duckworth)是1919年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优秀女性陶艺家。她的作品充满着脆弱与力量并存的美感也充满了现代主义色彩。本文准备从从她的成长环境,社会背景,生活环境等来探究露丝·达克沃斯的陶瓷作品的独特脆弱美感形式语言的形成由来。同时从露丝的作品中来浅析其作品中所蕴含的脆弱与力量。并且研究学习她在创作过程中的思想观点,以及露丝·达克沃斯的陶艺作品对于我创作的影响。学习加以
学位
磷硅渣因组成复杂资源化利用难度大且造成环境污染,根据磷硅渣的组成特点提出了磷硅渣硫酸浸出—沉淀制备磷酸铝的技术路线。该技术不仅可实现磷硅渣的减量与无害化,同时可将其中的铝与磷制备为高附加值的磷酸铝产品。
期刊
鉴于锂空气电池具有超高的理论比能量,因而是极具应用潜力的能量存储与转换装置。但目前锂空气电池仍面临着充放电过电位高、电极及电解液稳定性差等诸多问题。本课题主要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非碳基空气电极,探索了可溶性氧化还原介体分子催化剂和酰胺类电解液体系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以乙醇作为反应溶剂,采用化学置换法制备了自支撑结构的Ir纳米催化电极。研究发现Ir纳米电极的放电及充电过电位相对Super P碳基空
学位
作为现代陶瓷化妆土技法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加拿大陶艺家史蒂文·海恩门(Steven Heinemann)是一位技艺精湛、手法凝练的艺术家,他以丰富细腻的材料语言创作了大量风格独特、简约唯美的当代观念器皿陶艺,其作品在强烈的视觉张力中体现出一种诗意的表达,在国际现代陶艺界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他从1979年开始着手化妆土创作技法研究,历经了四十多年的探索,极具代表性的多层化妆土技法使他的作品充满
学位
在“道德哲学”的名义下来研究朱子的思想,具有解决时代困境的现实意义。对朱子而言,道德哲学以人身心性命的安顿、人类的生存以及万物的存在为切身关照。其中,“道德哲学”一词具有通过工夫修为以实现生存转化的意味,它在契合于朱子思想原初语境的同时,又保持着与西方道德哲学的沟通。在这个意义上,对朱子道德哲学适宜的提问为:人应该使自己生存于其中的世界成为一个怎样的世界?对朱子道德哲学适宜的研究方法为:介于诠释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