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及种植区适宜性评价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ony2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关乎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光热资源丰富,玉米种植面积广,研究该地区玉米光温生产潜力以及种植区适宜性,为黄土高原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极为重要。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域,运用逐步订正法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结合Arc GIS,分析了黄土高原1961~2017年光温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计算了该地区光温生产潜力,分析了光温生产潜力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确定了黄土高原玉米种植适宜种植区的潜力以及适宜性评价。主要结论如下:(1)黄土高原年平均气温升温趋势明显,其中以冬季和春季的增温幅度较大。年平均气温在1996年发生突变,由相对较冷阶段转向相对较暖阶段。年均温从北向南、由西向东依次递增,年平均气温和海拔高度和地形分布一致;黄土高原北部以内蒙古河套地区、陕西北部、山西五台山地区、宁夏北部和甘肃东部为主的地区气温上升幅度比较大,南部地区整体升温幅度较小。年均日照时数呈波动式变化,整体呈减少趋势,但减少趋势不显著;日照时数春季显著增加,其余季节均减少。年均日照时数在1983年前后发生了突变。日照时数增加部分集中于黄土高原中部,东部和青海西宁地区呈减少趋势。(2)黄土高原玉米生长季内各物候期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玉米的物候期提前,具体表现为黄土高原玉米播种至拔节期显著提前,抽雄至成熟期日期也有提前,但比前者少,因此黄土高原玉米整个生育期总天数反而略有增加,增长为每10年增加0.8天。就站点而言,中卫、榆林、忻州、大荔、晋城地区玉米在出苗~开花期间推迟,在开花~成熟则提前。生长季内积温有显著上升,辐射有显著下降。(3)黄土高原光合生产潜力年际之间呈波动状态,整体呈显著减小趋势。光合生产潜力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梯度下降的分布,高值区集中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区域,低值区分为关中平原地区和晋东南大部。黄土高原西部和东部光合生产潜力呈减少趋势,增加区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宁夏宁南区域和陕西西安。光温生产潜力分布同光合生产潜力相似,西北高,东南低。甘南、宁南、鄂尔多斯-榆林-延安一带光温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宝鸡-西安一带以及山西省大部、青海西宁-甘肃兰州一带气候倾向率为负值,光温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4)GRNN和GIS相结合是一种有效分析种植区适宜性的方法,准确率达到80%。研究区域内约8.44%的地区(16811km~2)非常适合种植玉米,主要分布在地形相对平坦的关中平原和晋南地区;69.69%(138846km~2)中度适合种植玉米,分布在高度适宜区的周围、中卫-银川-石嘴山一带、内蒙古河套地区、陕西大部以及山西的部分盆地;21.14%(42118km~2)不建议种植玉米,有0.73%(1447km~2)的土地永久不适合种植玉米,不适宜种植的地区分布在晋西北地区、宁南部分地区和青海大部。GRNN和GIS方法确定的适宜种植面积要高于实际玉米种植面积,这与黄土高原退耕还林政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杂粮和经济作物种植有关,黄土高原地区扩大玉米种植范围的可能性较小。
其他文献
随着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实施以来,该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植被覆盖率明显上升,其中乔木林以经济林苹果和生态林刺槐较为明显。然而大面积种植的苹果和刺槐也带来了新的生态问题,如土壤干化、植被退化等。而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水资源消耗量的增加,再加上黄土高原地下水储量小且深,降水补给不足,水逐渐制约着植物的生长。为了进一步评价和预测植被恢复的可持续性,必须研究区域水分利用效率及对
学位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作为典型的绿肥植物,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生草和退耕还林(草)工程中被广泛种植。干旱半干旱地区绿肥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主导因子是水分,而土壤水分常呈现多变低水状态。同时,根据相关模型预测,全球CO2浓度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这势必会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产生影响。因此,
学位
日光温室中番茄生长状态的检测是番茄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目前实现日光温室中番茄生长状态检测的主要方法是人工检测,这种检测方式不仅需要病害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员定时记录,增加人工成本。并且在夜间等暗光环境下无法进行有效的检测与记录,导致无法快速应对时效性强的病害问题及其他突发状况。因此本文结合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以及目标检测的深度学习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日光温室内番茄生长状态的检测研
学位
近年来,低肥效和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高效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具有节水节肥、增产增收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毛管布设方式和施肥周期等滴灌施肥技术参数会影响水分养分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从而影响根系的生长和分布。研究不同毛管布设方式和施肥周期对苹果树细根生长动态和空间分布的影响,可为通过滴灌施肥模式调控苹果树根系生长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渭北黄土高原矮
学位
我国农业用水总量常年占用水总量的60%以上,且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加快推进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大范围应用,是缓解国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管道灌溉系统与供水管网系统发展尚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的需求。农村地区的管道灌溉系统在设计上还缺乏智能化的手段。并且,针对我国农村地区输水距离长、长期缺乏维护的特点的供水管网研究较少。此外,在我
学位
土壤氮肥监测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土壤含氮量监测对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均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土壤含氮量测量手段和技术主要是依靠实验室内的仪器如连续流动分析仪或有关化学分析方法完成,其测量精度虽然较高,但速度较慢,测量结果存在一定滞后性,不能及时指导灌溉施肥。基于目前缺乏田间氮素长期监测设备以及相关测量理论的背景,本文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同轴探头等介电测量设备,基于介电极化、介
学位
近年来河套灌区种植结构变化明显,但因缺乏适宜的用水效率和效益综合评价指标,已往种植结构优化难以统筹考虑灌溉水和降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以及区域内外作物用水效率和效益的协同,水足迹与虚拟水理论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难题开辟了新途径。以中国北方河套灌区为例,利用Aqua Crop模型量化了单位能量水足迹(EWF)、单位产量水足迹(PWF)和单位净效益水足迹(NBWF),基于此评价了灌区作物用水效率和效益的时
学位
水稻(Oryza sativa)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提供了全世界超过一半人口的口粮,对我国所在的亚洲地区尤为重要。同时水稻作为一种经典的单子叶模式作物,为人类研究和探索生命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基因编辑技术对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领域的基因工程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2012年由科学家发现的来源于古生菌免疫机制的CRISPR/Cas9系统可以使Cas9蛋白在g RNA的引导下在基因组DNA
学位
桑葚富含花色苷、多酚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症、抗癌、抗氧化等生理功能。桑葚果粉一般是将新鲜桑葚干燥后粉碎制成粉,但由于桑葚果粉的吸湿性强,易造成较大损失率。本文以成熟期新鲜桑葚为原料,选择合适的冻干助剂和湿法粉碎工艺参数制备冻干桑葚果粉,并对桑葚果粉的生物活性、稳定性及在面包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3种冻干助剂糊精、β-环糊精和麦芽糊精对桑葚果粉含水量、水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