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线虫致病杆菌Txp40蛋白毒素的分离纯化及作用靶标的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enmi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xp40蛋白是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产生的一种具有血腔注射杀虫活性的毒素,编码该毒素的txp40基因广泛存在于多种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中,具有很强的保守性。为了明确该毒素的杀虫机理及其在共生菌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探索其开发应用的潜力,本实验以X. nematophila HB310菌株为材料,首先通过盐析和非变性凝胶电泳native-PAGE方法以及原核表达的方法获得此蛋白,然后通过免疫共沉淀的方法寻找其作用靶标。实验结果如下。1.利用85%饱和硫酸铵盐析的方法获得X. nematophila HB310菌液细胞内总蛋白,然后通过制备型非变性电泳8%native-PAGE方法从中分离纯化Txp40蛋白,回收的蛋白样品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回收的蛋白为单一的约40KDa蛋白条带,将其注射5龄大蜡螟幼虫,致死迅速,虫体头胸部黑化。回收蛋白与Txp40抗体进行点杂交检测,出现阳性反应。这些实验结果表明回收的蛋白为具有杀虫活性的Txp40蛋白毒素。2.为了得到大量的的Txp40蛋白,从X. nematophila HB310中克隆了txp40基因,构建了pET28a-txp40重组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后,经IPTG诱导表达出42kD左右的蛋白,和预测的重组蛋白分子量一致。对目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ing鉴定,证实诱导表达的42kD蛋白为Txp40蛋白,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重组Txp40蛋白对大蜡螟幼虫具有血腔注射活性。3.为了解Txp40蛋白的杀虫机理,利用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Txp40蛋白在大蜡螟幼虫体内的靶标互作蛋白,首现提取大蜡螟5龄幼虫的总蛋白,利用Pierce Co-Immunoprecipitation试剂盒与Txp40蛋白进行免疫共沉淀,将洗脱下来的特异性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进行检测,获得分子量分别在200kDa、100kDa、60kDa、40kDa、35kDa处的5个蛋白条带,将这5个蛋白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AS)进行鉴定,初步确定了其中两种蛋白分别是细胞色素P450和半胱氨酸合成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性精神障碍患者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8例颅脑外伤性精神障碍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溴菌腈(bromothalonil)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杀菌剂。本文以气相色谱(GC-ECD)为检测手段,研究了农药溴菌腈在香蕉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残留消解动态规律、最终残留量,溴菌腈
目的:探讨护理在重症支气管哮喘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1例重症支气管哮喘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护理、病情观察、机械通气护理、人工气道管理、营
台202属中迟熟晚粳新品种,白叶枯病抗性明显优于秀水11,稻瘟病抗性比秀水11略好,产量略高于秀水11,在白叶枯病区种植增产更大,熟期稍长,穗型大,千粒重高,耐肥抗倒,脱粒适中,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包括感染部位、细菌类型、治疗方法.结果:130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6例患者复发,1例
民营医院可促进市场竞争、方便患者就医,是医改重要的内容和要求,然而民营医院的发展受到政策、资金条件、自身缺陷的限制,目前其发展仍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分析民营医院发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手术后I C U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脑出血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3例以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微课程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手术室实习学生150人,2016年9月—2017年3月8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一对
本文通过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大豆不同诱变群体六个数量性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对 M_2、M_3群体与相应对照的分析表明: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蛋白
本文基于广西十万大山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关于该地区农药活性植物资源的系统调查,本研究对该区域的农药活性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建立了其资源档案,并设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