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传播载体多元化与受众心理研究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czd198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变革,新兴电子媒介迅速蓬勃兴起,传统影院的单一播映方式被打破,电视、计算机、手机、MP4、PSP等成为新的电影传播载体。作为一种媒介,电影自身的传播载体在发生着变化,电影受众的心理也在同样变化着。运用多种载体传播电影的方式,给电影自身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给受众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影响着电影受众感受外部世界、构建社会现实的方式。本文将电影传播载体多元化现象与受众心理相结合,探讨在不同载体下受众心理的不同表现与特点,并反思受众心理在电影传播载体多元化语境下的新变化,及对电影传播载体的反作用。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部分绪论,简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电影传播载体多元化与受众心理的构建,阐述电影传播多元化语境的形成、引入受众心理,并将两者结合论述,为问题的探讨构建语境。第三部分传播载体多元化语境下受众心理的表现,此段依据电影传播载体的发展历史将载体分为影院载体、电视载体、网络载体、移动载体四类,其中移动载体又分为MP4、PSP、手机、平板电脑四种。在四大类传播载体的语境下依次分析受众的不同心理表现和特点。第四部分受众心理在电影传播载体多元化语境下的反思,分为受众心理在电影传播载体多元化语境下的新变化和受众心理对电影传播载体的反作用两部分。第一小节通过前文对传统单一电影传播方式向多元载体电影传播并存发展的历时性梳理,提出了受众观影时空的封闭到开放、观众参与度由高到低、从受众控制到受众自治的新特点。第二小节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探讨了受众心理对电影传播载体的作用。积极方面,电影传播载体促使制作方的“明星制”倾向日益突出,电影产业日益丰富完善;同时为适应新的播放载体,新的电影形式也不断出现。消极方面,多元化载体的电影传播使得受众观影呈现出大众文化视域下的通俗化、感性化消费的特点,电影内容再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内容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第五部分结语,总结前文所述,说明在多媒介整合的背景下,电影传播呈现出日益开放的图景。
其他文献
学前教育对于推动我国民族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社会公平与和谐,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双语教学有效开展和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等意义重大,应加大普及力度。
"创生性"和"再生性"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两种取向。"创生性"取向强调原创性;"再生性"取向强调再创性和学生本位性。两种取向下的课程开发均符合儿童发展和一般能力获得的价值
《淮南子》问世于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建元二年),流传至今已有2100多年。《淮南子》研究始于西汉后期,尤其从东汉后期开始颇受重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其主流是《淮南子》
目的:了解高龄老人居家照护者情况、社会支持现状、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分析影响照护者社会支持的因素,探索高龄老人居家照护者支持对策,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
目的探究CD44分子的体外岩藻糖基化修饰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归巢能力的影响。方法首先,构建稳定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
养生是人类不变的主题,尤其在当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各种疾病频发,养生显得尤为重要,而精神养生是我国传统养生中核心一派,它在仅有物质的基础上,发挥养生的巨大魅力
分别利用用户名和微博文本对个人与非个人两种用户类型进行判别,并对不同的特征(例如:字特征、词特征等)进行研究分析;其次,在针对用户名和微博文本的两个分类器的基础上,使
基于对物理问题解决表征体系特征的研究, 本文用口语报告法, 对不同数理基础的被试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表征体系的动态特征差异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结果证明, 数理基础扎实的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城市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其中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用地紧张尤为突出。为了缓解这种趋势、改善居住环境,人们已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发展,中学教育的重要性逐步体现出来。在整个教育阶段,它是衔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具有独特性。作为中学阶段的教师在师德方面应该具备其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