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Zhong Yong by Legge and Ku Hungming from the Perspect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2ut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时期,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社会形势内忧外患。中国的文化身份也因国势的衰弱濒临世界文化的边缘。爱国人士为了拯救中国,争相引入西方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试图将中国从这一片颓废中挽救回来。而这些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首当其冲就是愈加拉大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赤字,中国文化身份也长期处于被书写的被动状态中。在这样一片全民倡导西学的大环境下,辜鸿铭和理雅各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努力将真实纯粹的中国传统文化较少到西方去。他们的译作如《大学》、《中庸》、《论语》得到了西方读者的高度赞誉。
  后殖民翻译理论为我们研究辜鸿铭和理雅各的儒家经典英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辜鸿铭和理雅各的翻译行为在当时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后殖民翻译关注译本生成外部的制约条件(权利关系、政治因素、文化差异等)及其生成后对目标文化的影响。在这个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了辜鸿铭和理雅各的译作以及他们采取的翻译策略。期望能够探讨辜鸿铭和理雅各的儒经英译在中国文化身份构建中祈祷的独特作用,并为后殖民理论的研究和今后的中国古典典籍英译带来一些启示。
  本文首先介绍了文章的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其次,对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回顾,重温了学者们对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建设;然后,论文从语言、文化和风格三个层面具体地分析和比较了辜鸿铭和理雅各的译作;最后结合前篇的论点论据,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角度对辜理二人的作品进行了深层次的对比研究。
  通过详实的资料和缜密的分析论证,本文作者发现了研究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两个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并认为这一发现对今后中国传统经典著作的英译同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翻译标准之争由来已久,“案本”、“信”、“神似说”、“化境说”不一而足,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辜正坤教授1988年提出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不以单一的标准来评判翻译的优劣,而是从多个角度来审视翻译,这种评价方法对诗歌翻译尤其具有指导意义。辜正坤教授指出,从翻译多元互补的角度看翻译是多元的,具体的翻译标准不可能只有一个,我们应该对多个标准的共时性存在持宽容
期刊
本文以自传体书籍Marva Collins Way中的否定话语作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应用概念整合理论对书中教师的否定话语进行定性分析。该研究阐释了否定话语中包含的积极概念,对产生积极情绪的概念结构进行了概括,并讨论了影响其积极效果实现的各因素。  本文以否定词not及其紧缩形式nt为中心,以主要助动词和限定动词为否定因子,通过数据分析看出dont为最多的否定形式,结合时态和人称代词的搭配
学位
期刊
期刊
在日常的会话中,人们以话轮转换推动交谈的顺利进行,国内外的许多社会学家,语言学家以及学者等都对会话中的话轮转换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语用策略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语用策略的选择是语言使用者选择语言形式的基础,适用于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王熙凤是我国古典著作《红楼梦》中个性鲜明,擅长言语交际的一位文学人物。自这本小说问世起,她的语言就受到了许多学者的的关注和研究。概括起来,学者对王熙凤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