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ROS响应负载槲皮素的纳米颗粒治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作用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x0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最严重的肠道炎症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治疗方式有限,效果欠佳,究其原因可能缺乏针对发病机制以及特异性定点释药的治疗策略。NEC发病过程中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失衡,且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过量,加重肠组织损伤。槲皮素(Quercetin)是一种天然的类黄酮化合物,不仅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而且来源广、安全性高,临床价值极高。因此,槲皮素是NEC治疗的潜在有效药物,而槲皮素的疏水性、生物利用度低、清除快等缺点,极大限制了其治疗效果。ROS响应纳米载体可以提高疏水性药物的溶解度,且能够在高水平ROS环境中特异性定点释放药物,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NEC病变部位显著增多的活性氧为ROS响应纳米载体的定向释药提供了有利条件。海藻酸水凝胶保护纳米载体抵御胃液破坏,递送药物至结肠,充分发挥口服给药的方便、灵活、安全、依从性高等优势。研究目的1.制备一种负载槲皮素ROS响应纳米颗粒R-NPQuercetin,探讨其表征与性质;海藻酸水凝胶包裹纳米颗粒R-NPQuercetin,观察其在模拟胃肠环境中的释放;2.在细胞水平探讨ROS响应载药纳米颗粒R-NPQuercetin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IEC-6细胞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3.在动物模型中探讨口服ROS响应载药纳米颗粒R-NPQuercetin对肠组织损伤修复的作用以及体内安全性评价。研究方法1.ROS响应纳米颗粒R-NPQuercetin表征与性质:(1)采用粒度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纳米颗粒R-NPQuercetin尺寸及形貌;(2)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验证R-NPQuercetin对槲皮素的成功包被并计算包封率、载药量;(3)在模拟肠液环境PH=6.8和PH=7.4的PBS溶液检测R-NPQuercetin的稳定性;(4)在含有或不含1 m M H2O2的PBS溶液中,观察纳米颗粒R-NPQuercetin包被的槲皮素释放;在模拟胃液(PH=1.2)和模拟肠液(PH=6.8)检验水凝胶包裹的纳米颗粒R-NPQuercetin中的槲皮素释放。2.ROS响应纳米颗粒R-NPQuercetin体外生物学效应:(1)采用MTT实验检测空R-NP对IEC-6细胞的细胞活力影响;(2)激光共聚焦和流式细胞技术分析LPS刺激的IEC-6细胞对R-NPQuercetin的摄取;(3)实验分为正常组(Control)、损伤组(LPS)、游离药物治疗组(LPS+Free Quercetin)、非响应纳米颗粒治疗组(LPS+NCQuercetin)、ROS响应性纳米颗粒治疗组(LPS+R-NPQuercetin),通过DCFH-DA荧光探针观察细胞内ROS水平,分别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色法和丙二醛(MDA)比色法检测细胞内SOD、MDA表达水平;(4)ELISA法检测LPS刺激的IEC-6细胞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IL-10)表达水平,髓过氧化物酶比色法测定MPO含量;(5)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细胞PCNA阳性细胞数和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水平。3.ROS响应纳米颗粒R-NPQuercetin体内生物学效应:(1)新生乳鼠分为正常组(Control)、损伤组(NEC)、游离药物治疗组(NEC+Free Quercetin)、非响应纳米颗粒治疗组(NEC+NCQuercetin)、ROS响应性纳米颗粒治疗组(NEC+R-NPQuercetin)。出生5天,采用人工喂养、缺氧、冷刺激、LPS灌胃的方式构建NEC模型;(2)观察新生乳鼠的活动量、皮下脂肪、便血、体重变化与生存情况等一般情况;肉眼观察肠组织有无胀气、出血等NEC样损伤病理变化;(3)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损伤并组织学评分。(4)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比色法检测肠组织内SOD表达水平;丙二醛比色法分析肠组织MDA表达水平。(4)通过ELISA检测肠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IL-10)表达水平和髓过氧化物酶比色法测定肠组织MPO含量;(5)免疫组化(PCNA)观察肠组织上皮细胞增殖;TUNEL染色分析肠组织上皮细胞凋亡;(6)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检测肠组织ZO-1、Occludin、Mucin 2、E-Cadherin的表达分布;(7)口服给药后观察新生乳鼠的体重、血常规、血生化检测以及主要器官的HE染色,评价R-NP纳米颗粒的体内生物安全性。研究结果1.ROS响应的纳米颗粒R-NPQuercetin表征与性质:R-NPQuercetin纳米颗粒为球形,形态规则,大小均一,粒径为70 nm左右;槲皮素的吸收波峰发生偏移,R-NPQuercetin在450 nm显示较强的紫外吸收,载药量为6.2±0.65%,包封率为65.90±2.55%;R-NPQuercetin纳米颗粒在PBS溶液,室温条件下储存7d,粒径未发生显著改变;R-NPQuercetin在含有H2O2的溶液中释放速率加快,6 h内随着时间增加药物释放率上升,达到80%以上;而在不含H2O2的溶液中,释放速率缓慢。水凝胶包裹的R-NPQuercetin在模拟胃液环境(PH=1.2)中少量释放,而在模拟肠液环境(PH=6.8)的环境中快速大量释放。2.ROS响应纳米颗粒R-NPQuercetin体外生物学效应:空R-NP浓度在12.5-400 ug/ml之间,细胞活力保持在90%以上。R-NPQuercetin/DID纳米颗粒与IEC-6细胞共孵育,发现IEC-6细胞内有较强的荧光信号,细胞摄取较多。相较于LPS组,LPS+R-NPQuercetin组降低了细胞MDA表达,提高了细胞SOD水平(P<0.0001),且显著减少细胞ROS的生成。LPS+Free Quercetin组、LPS+NCQuercetin组、LPS+R-NPQuercetin组的细胞TNF-α、IL-1β、IL-6水平均明显低于LPS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LPS组(P<0.001),其中LPS+R-NPQuercetin组纳米颗粒最为显著。与LPS组相比,LPS+Free Quercetin组、LPS+NCQuercetin组和LPS+R-NPQuercetin组的PCNA阳性细胞数增多,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且LPS+R-NPQuercetin组比LPS+Free Quercetin组、LPS+NCQuercetin组PCNA阳性细胞数更多,TUNEL阳性细胞数更少。3.ROS响应纳米颗粒R-NPQuercetin体内生物学效应:在NEC乳鼠动物模型中,R-NPQuercetin改善其活动度、体重、便血、死亡率等一般情况;降低肠组织MDA水平、炎性介质MPO以及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提高肠组织SOD活力和抗炎因子IL-10水平。此外,R-NPQuercetin增加肠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数,减少TUNEL阳性细胞数目;提高ZO-1、E-cadherin、Occludin、MUC2的表达。口服给药,R-NP和正常组新生乳鼠的体重、血常规、血生化检测以及主要器官的HE染色无明显差异。研究结论1.成功制备负载槲皮素的ROS响应纳米颗粒R-NPQuercetin,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较高的包封率、载药量,较好的ROS响应性释放特性;海藻酸水凝胶能够辅助纳米颗粒R-NPQuercetin避免胃液破坏,且在肠道中大量释放。2.基于LPS刺激IEC-6细胞的体外损伤模型,R-NPQuercetin减轻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增殖与抑制细胞凋亡,修复细胞损伤。3.NEC动物模型中,R-NPQuercetin缓解了肠组织氧化应激,降低肠组织炎性因子表达与炎性细胞浸润,促进肠上皮细胞增殖与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肠组织屏障功能,修复肠黏膜损伤。口服给药,R-NP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有望为NEC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其他文献
背景:COM33是一种异紫堇碱衍生物,有研究报道COM33对Hep G2细胞有抑制作用,然而,其对肝细胞癌的抑癌效能尚缺乏更多的证据,并且其抑癌机制也尚不明确。目的:旨在探讨COM33对肝细胞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抑癌机制。方法:以二甲亚砜(DMSO)为对照组,COM33和索拉非尼为实验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克隆集落形成实验评估COM33对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
学位
背景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原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血管移植物的需求也在增加。尽管自体血管是移植的金标准,然而由于可及性以及质量问题不能保障,仍然需要寻求其他来源的异体或异种血管,这也包括由非自体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血管。它们经脱细胞处理后作为具有再生能力的生物移植物支架材料,可能成为解决血管移植物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的方案之一。血管移植物植入体内后的宿主免疫反应是移植成败的关键。固
学位
研究背景当前,在世界不同地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各阶段的患病率在7-12%之间变化,需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人数预计将从2010年的260万增加到2030年的540万。而在不久的将来血液透析仍将是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良好的血管通路是建立充分有效血液透析的前提,也是患者的生命线
学位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口死亡的首要因素,其中大多数心血管疾病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而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重要机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在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RAGE可通过结合多种配体启动下游信号转导,阻断RAGE与配
学位
目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而引起的疾病。目前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为基础的治疗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移植后在梗死部位的低细胞存活率严重限制了它在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表明Apelin-13对MSCs具有保护作用,但其机制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Apelin-13预处理是否能在缺血缺
学位
背景:慢性失眠障碍因其患病率高且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已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目前慢性失眠障碍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DNA甲基化已被证实与人类多种慢性病相关。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设立慢性失眠障碍组与健康对照组,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探索中老年群体的慢性失眠障碍与慢性病及DNA甲基化的关联性,旨在绘制与慢性失眠障碍相关的疾病谱,挖掘其相关生物标记物,为慢性失眠障碍的
学位
兴趣点的推荐与人的出行息息相关,它能为出行提供良好的选择,兴趣点签到分享也是目前社交网络上的热门内容。将知识图谱与推荐系统融合,能有效提高推荐结果的精准性。就目前而言,兴趣点推荐系统仍存在推荐精度不高,知识图谱的元路径设计不佳,用户特征融合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包括:(1)针对兴趣点推荐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图谱的兴趣点推荐系统框架,旨在提高特征提取能
学位
第一部分炎症性肠病中IgA/G结合菌群的变化目的: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是粘膜产生的主要抗体,IgA结合菌群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我国IBD患者粪便IgA结合菌群改变,及IgG(Immunoglobulin G,IgG)结合菌群是否也有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本章检测了IBD患者IgA和IgG结合
学位
研究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慢性睡眠呼吸障碍疾病。患者在睡眠期间频繁发生上气道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引起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从而导致夜间出现低氧血症和睡眠片段化,其临床表现多样化,非特异性。研究认为OSA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除了自身引起的损伤外,可导致全身多个系统的损害,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夜间多导睡眠图(Polys
学位
目的1、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短期疗效的影响因素。2、观察db/db小鼠视网膜中细胞骨架相关蛋白2(cytoskeleton-associated protein 2,CKAP2)的表达及其与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关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