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有效性实证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ianxia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系诸国央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最关键的措施,该措施对于平稳物价,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增长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当局通过对该国宏观经济进行分析研究后制定的货币政策、经由货币政策工具来对中介目标产生影响,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使得宏观经济得到调节以达到货币政策所预期的目标的整个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货币政策在实施后具体影响实体经济的途径和方式。中央银行若想货币政策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去影响实体经济,那么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的畅通情况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货币政策传导体系不但对货币政策来说特别重要,同时它在整个宏观经济里所处的位置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它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货币政策理念、甚至整个宏观经济的重点探索内容。
  在传统的理论上,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主要有两个方式:货币传导体系和信贷传导体系。具体来看,两个途径还可以细分,货币渠道通常可分为如下几种:其一,利率渠道;其二,非货币资产价格途径;其三,汇率途径。而信贷渠道则可分为以下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途径。对于西方经济学专家来说,货币政策信贷传导途径的存在性、货币途径及信贷渠道到底哪一个所发挥的作用最关键始终是一个存在较大争论的问题。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特殊时期,市场经济、金融市场的发展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还落后很多,并且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体系的联系还不够紧密,所以利率传导机制的作用在我国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反而信贷传导渠道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因此,本论文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以及在当前形势下提出适当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传导渠道的畅通,从而使得货币政策的实施获得预期的效果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及发展有重要意义。信贷传导途径是中国当下最关键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所以,本文对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理论及实践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并自中国当下的社会实际出发,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以更好地确保其传导的通畅性,进而让货币政策的推行实现预期的目标,以更好地推动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实现。
  鉴于中国于1998年至2002年四年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出现负增长现象。同时货币供应量及流通速率也有所下降,这些因素均表明我国宏观经济将出现通货紧缩。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经济,那几年里,央行选用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比方说降低存款利率及取消贷款限额等等。2003年,中国又出现了经济过热的现象,具体表现有消费价格指数不断升高、借贷增长过快等。面对这些问题,央行随即选用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等。但在这两次货币政策实施后,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来看其效果不是特别理想,特别是2003年那次,虽然各项指标有所下降,但通货膨胀仍然存在于宏观经济中。因此,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已有很大改善,但仍然在某些方面会表现出低效性,从而其效果受到怀疑。导致货币政策出现低效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因素就传导机制的问题,然而在我国由于金融体制不够健全、金融市场不够完善等,利率途径及非货币资产价格途径的传导作用并不是特别显著,因此货币政策传导体系身为关键方式却无法及时并且较好地传导货币政策为关键的因素。尽管自此之后中国金融经济的前进走向而言,货币传导的关键方式将转变成利率方式及非货币资产价格方式,但是就目前而言信贷渠道作为主渠道就需要改善其传导条件及环境,使得渠道保持通畅。
  本文即针对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体系所存在的阻塞展开分析,且运用将理论和实际相融合的方式实施实证探索。于理论层面,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及专家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理论分析,并且以伯南克和布兰德所创建的信贷传导体系为基础,借助ADF单位根检验及E-G两步法实施的协整检测等计量经济学方法,选用stata软件实施回归研究,自此自实证的立场就货币政策有效性展开分析。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信贷渠道和货币渠道是共同对实体经济发挥作用的,并且对现阶段而言,信贷渠道相较于货币渠道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更大。本文的后面章节对实证结论展开了探讨,结合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现状,自信贷途径及其他途径两大层面给出了一系列创新性建议,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根据前面所提到的思路,本论文一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个章节为绪论。本文开篇介绍了背景、选择及研究该主题的意义等,从而说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当中,文献综述环节在分析了全球学者及专家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探索成果后,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体制的存在性和其重要性两个方面来对处于不同国情背景下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
  第二个章节主要是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进行分析。该章节首先对货币政策的各个渠道做了简要的介绍,紧接着对信贷传导机制的理论从其发展历史和继续对其进行细分的两个途径来进行针对性的重点分析。当中,狭义信贷传导途径思想注重的是货币政策借助影响信贷供给水平而发挥影响,其传导过程即货币政策的转变将作用于银行准备金,进而不利于银行贷款水平的提升,那些对银行贷款集资依赖程度特别高的借款人便会受到借贷供给转变的影响,最终实体经济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资产负债途径隶属于广义信贷途径的范畴,该渠道给予了借款人财务情况对其外部融资升水的作用特别的关注。该章最后一节自中国国情出发,分析了中国人民银行从实行央行职责后落实货币政策的现状,并列出了1998-2012年的各项经济数据以非常直观、具体的方式展现出来,具体分为贷款增加额、股票筹资增加额的比较和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等两个方式进行分析对比,并提出了导致信贷渠道不够畅通的原因。
  第三个章节为文章的实证模型构建。该章内容为下一章的实证研究供给了理论前提及基础,本章分别对在实证章节主要用到的单位根平稳性检验和采用E-G两步法的协整检验等理论进行简明扼要地阐述与分析,且将实证研究过程中将牵涉到的回归方程式等信息罗列了出来。
  第四部分为实证检验部分。本章内容是本文最重要的部分,为研究信贷渠道的存在性以及其地位的重要性问题,本章在第三章的理论基础上首先需要将所选取的实证经济变量构造回归方程式,以备在具体操作时使用,且全部实证内容均由stata和Eviews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操作。相关数据系选自1998-2013年十五年间的经济数据,办法即先对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及金融机构各类贷款总额的名义值进行季节调整,并借助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实施调控及消除通货膨胀等措施对模型结果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从而取得实际数据;本文实证挑选的是ADF单位根检验及E-G两步法的协整检验等计量方式实施研究。实证内容的具体操作是经过以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为代表的货币政策信贷渠道和以货币供应量代表的货币渠道分别对我国实体经济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发现信贷传导机制相较于货币传导机制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可以得出在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是主要传导渠道,这与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与国民经济运行是一致的。
  第五章为政策建议部分。这一部分是通过对实践得出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的说明,首先是根据上一章的实证结果进行分析,从提高信贷渠道的有效性和促进其他传导途径的发展为出发点,结合我国的现状来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此外,本篇论文的主体部分是第四章的实证分析,采用的是我国目前最新的金融时间序列的数据,通过stata软件来做实证检验,最后把检验结果和我国现状结合起来,并针对完善信贷传导渠道和促进其他渠道的发展分别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会议
投资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源泉,是企业持续成长的主要动力。然而企业的投资计划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整个经济环境和政府的宏观经济计划有着紧密的联系。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企业投资情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中国出口下降,沿海中小企业破产严重,失业率上升。为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政府出台了四万亿的刺激计划。四万亿的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桥梁等)及大型民生工程的投资(廉租
学位
在中国,商业银行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的主体,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对整个经济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中国银行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和商业银行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加深,中国很多银行都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入股光大银行,标志着境外战略投资者开始通过入股中资银行来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在2002年中国加入WTO并承诺扩大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后,中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
学位
随着中小企业成为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吸纳就业等方面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中小企业也是一个较脆弱的群体,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盈利能力不断降低和资金短缺、偿债能力下降,导致中小企业经营难、发展难。其中,财务风险是这些问题中最关键的症结,如何合理的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对财务危机进行预测,将有效的提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防范财务危机,提升可持
学位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创造了大量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新增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巨大,其经营发展状况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小企业存在自身积累资金的速度慢、内源融资比例不高的特点,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从外部获取资金支持。由于中小企业普遍成立时间短、经营不透明、可抵押资产少,想要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融得资金十分不易
学位
会议
报纸
信用评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关系发展的产物,可以为经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投资者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其根本目的在于揭示受评对象违约风险的大小,对解决资本市场上信息不对称问题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为了促使信用评级这一作用的充分发挥,政策层面逐步放松,允许国际知名评级机构以合资方式参股国内的评级机构,虽说参股后本土评级大多受到国际力量的控制,但伴随国际评级机构的涉入,国内评级行业在规范性科学性方面都得
传统的资产定价理论认为:投资者获取到市场的各种消息后,进行信息的处理,如果对资产收益率的预期发生变化,就可以进行资产的买卖活动,利好信息买入资产,利空信息卖出资产,这种买卖行为反映到市场中即是资产价格的上涨或下跌,直到这种资产的价格上涨或下跌到与市场中具有相同风险的资产的价格一致。在这种理论中有一个重要假设前提,那就是市场中的投资者对于某种资产拥有相同的预期收益期望,即同质信念。  不管是现实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