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K2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se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鳞癌(O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我国食管癌主要的病理亚型。虽然食管鳞癌的综合治疗方式逐渐趋于多样化,但其五年生存率仍然相对较低,食管鳞癌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安全健康危险因素之一,而其相对较差的预后主要与转移和化疗耐药有关。因此,深入探究食管鳞癌在转移和化疗耐药方面的相关机制,发现提示转移和化疗耐药的相关分子标志物,有可能成为提高食管鳞癌综合治疗效果和改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突破点。本课题组对食管鳞癌已进行了多年深入的研究,已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的并上传至GEO数据库的食管鳞癌数据库(GSE53625)。通过对TCGA和GSE53625数据库中食管鳞癌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我们发现血小板-白细胞C激酶底物2(Plekstrin2,PLEK2)能够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此外,PLEK2的表达还与接受过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有关。以上所有结果都提示PLEK2可能在食管鳞癌中起重要作用。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我们进行了体内体外一系列功能实验来探究降低及过表达PLEK2对于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通过RNA-seq数据的分析锁定PLEK2调控食管鳞癌转移的上下游分子。同时运用qPCR、Western Blot、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和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定法等对PLEK2调控食管鳞癌转移的内在机制做了深入探究。研究结果提示食管鳞癌组织中PLEK2对比其邻近的癌旁组织表达高且PLEK2的较高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较差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相关。在食管鳞癌细胞内降低PLEK2的表达能够降低体外实验中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同时在体内实验中有降低肿瘤细胞皮下成瘤和远处转移的作用。在食管鳞癌细胞系中过表达PLEK2则具有相反的作用。我们的结果还提示PLEK2的较高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对于化疗的低反应性相关。而在食管鳞癌细胞内降低PLEK2的表达能够增加其对于化疗的敏感性,与之相反的是过表达PLEK2则会增加化疗耐药。对小鼠皮下肿瘤进行化疗时,随着化疗剂量的增加,PLEK2在肿瘤的表达也逐渐升高。在机制研究方面,研究结果还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通过经典通路刺激Smad2/3的表达,该转录因子复合物可直接与PLEK2的启动子序列结合,上调PLEK2的表达,从而促进食管鳞癌的转移。而脂质运载蛋白(Lipocalin2,LCN2)则作为PLEK2直接调控的下游分子参与调控ESCC的转移。LCN2作为调控ESCC转移的重要分子,可以逆转PLEK2表达降低的食管鳞癌的迁移和侵袭的减少。TGF-β可促进LCN2的表达,但是当PLEK2表达水平被降低时,上述作用消失。值得一提的是,PLEK2调控食管鳞癌细胞转移的一系列过程中都有Akt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提示Akt通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综上,本研究主要证明了 PLEK2通过调节LCN2的表达来激活Akt的磷酸化,进而促进食管鳞癌的转移和化疗耐药。我们的发现表明PLEK2可用于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同时可做为食管鳞癌潜在的治疗靶标。
其他文献
放射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然而肿瘤乏氧和DNA自我修复一定程度的降低了放疗的抗肿瘤效率,甚至产生放疗抵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通过联合提高DNA损伤、抑制DNA自我修复、抑制DNA增殖或复制、以及改善肿瘤乏氧,从改善肿瘤微环境和全方位抑制DNA增殖来提高放疗的抗肿瘤效率。基于此,我们基于组装的可注射水凝胶构建了三重联合治疗(131I-Hydrogel/DOX/GNPs aggregat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然而,后期乳腺癌发生了转移才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到目前止,我们对转移性乳腺癌的基础理论研究尚不充分,临床上也缺乏有效的检测靶标和治疗药物。转移性乳腺癌还是肿瘤界的一大世界性难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DUBs)通过维持肿瘤转移过程中多种重要蛋白的稳定性,从而在肿瘤
[研究背景]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1)是色氨酸(L-Trp)代谢途径中重要的限速酶,其高表达可以促进色氨酸代谢并使其下游产物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从而使肿瘤逃逸免疫。目前对于IDO1的研究集中在胚胎发育、炎症反应、恶性肿瘤等方面,在结直肠癌中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探索其临床价值。同时,Ⅱ期结直肠癌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有较大的争议,对患
食管癌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五年生存率约15%-25%。根据组织学类型:分为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食管鳞癌占食管癌90%以上,也是我国的特色癌症。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联合放化疗,但治疗后容易出现耐药、复发、转移,患者整体预后较差。因此,我们需要深入
目的:寻找卵巢浆液性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研究其在卵巢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以及调控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卵巢浆液性腺癌的原发灶和匹配的转移灶肿瘤组织进行高通量LncRNA表达谱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显著的LncRNA。随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单纯疱疹病毒2型是引起生殖器疱疹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在免疫缺陷患者中可引起疱疹性脑炎和更严重的性传播疾病,该病毒可经性传播和母婴传播。HSV-2感染后可经感觉神经轴逆行至骶背根神经节建立潜伏感染,这种潜伏感染在受到外界刺激时,可以表现为显性感染出现症状。反复感染给患者造成了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由于这种潜伏和反复感染导致HSV-2的治疗药物和疫苗研发困难重重。另外,感染HSV-2后可增
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见于30%-40%的糖尿病患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重要病因,也是预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糖、血压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
研究背景和目的: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是惰性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来源于T或NK细胞,现分类命名为T-LGLL和CLPD-NK。该病发病率低,属于罕见病。自1985年首次定义以来,国内外少有大宗病例报道。并且,该病目前缺乏共识性的标准一线治疗,当前主要为经验性免疫抑制治疗,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及环孢素等。临床医师对该病存在较大困惑,需要厘清认识,规范诊疗。为更好理解T-LGLL和CLPD
背景与目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trophoblasticneoplasia,GTN)是一类由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恶性疾病。GTN对化疗敏感,低危患者通常采用单药化疗,生存率接近100%,高危和超高危患者则需多药联合化疗,虽然高危GTN患者治愈率可达90%,但超高危和难治性GTN患者的预后仍较差,约40%的患者死于疾病复发和耐药。免疫治疗已成为继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和
第一部分须癣毛癣菌复合体的分类目的:探讨须癣毛癣菌复合体的分类及其进化历程。方法:本实验共收集了 182株菌,分别来自欧洲(n=63)、印度(n=46)、中国(n=49)、日本(n=2)、澳大利亚(n=21)和美国(n=1),其中162株来自病人,17株来自动物,3株来自土壤。采用ITS构建系统进化树对所有菌株进行分型,再从每个分枝中挑选113株菌进行Tef1-α、HMG测序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