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学习的超强台风对中国东南部森林影响的遥感监测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风/飓风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沿海地区。近年来,很多超强台风登陆中国沿海城市,对生命安全、财产、作物产量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2014年7月18日,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我国海南省和广东省,风速超过60m/s,共造成中国384.8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2019年8月9日,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我国浙江省,仅在浙江省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37.2亿元人民币。台风对生命安全、财产、作物产量等损失的报道很多,但是,目前在中国很少有关于台风对森林造成损失的区域或全国性评估。本研究基于Landsat8 OLI遥感影像和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服务平台,使用机器学习中的随机森林(RF)算法和单变量图像差分方法(UID)对受台风影响的森林进行检测,并计算了森林的损害程度。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体系能够在区域尺度准确评估“利奇马”和“威马逊”台风造成的森林损失,为综合评估过去和未来强台风对中国森林的影响和经济损失提供了方法和数据支持。本研究主要结果包括:(1)对比实地调查的样地数据和基于Google Earth Pro高清影像获取的样方数据,本研究评估了基于RF和UID两种方法获得的检测结果的精度。精度评价显示两种方法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都大于87%、Kappa系数大于0.75。基于RF的机器学习方法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都显著高于基于单个植被指数的UID方法。精度评价表明,本研究中的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受损森林的分布和损失程度。(2)浙江省受台风“利奇马”影响(损失程度大于5%)的森林面积为4598.87km2,占森林总面积的8.44%,森林总体冠层损失率为2.57%。损失的森林中,轻度(5%-20%冠层损失率)、中度(20%-50%)和重度(50%)损失面积占比分别为45.79%,44.00%和10.21%,表明利奇马台风对森林的损害主要集中在轻度和中度损失率类别。受影响的森林在空间上比较分散,并未聚集在台风登陆区域。受影响森林比例最高的是舟山市和嘉兴市,分别有18.75%和13.75%的森林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5%)。(3)广东省受“威马逊”影响的森林面积为13556.33 km2,占森林总面积的13.80%,森林总体损失率为3.97%。海南省受“威马逊”影响的森林面积为3913.78km2,占森林总面积的18.49%,森林总体损失率为5.09%。受影响的森林中,广东省轻、中、重度影响的森林比例分别为52.20%、26.95%、20.85%,而海南省三种受损程度的森林比例分别为64.9%、13.8%和21.3%。对比两省受损面积和程度,发现海南省森林受损面积占比更高,但是大部分森林的损失程度要显著轻于广东省。相比“利奇马”,受“威马逊”影响的森林区域比较集中,特别是海南省,主要集中在离台风登陆比较近的东北部区域。受“威马逊”台风影响的森林面积比例最大的是广东省的湛江市(52.24%)、珠海市(52.30%)和海南省琼山县(72.08%)和临高县(79.39%)。“威马逊”造成的局部区域很高的森林损失率表明了台风“威马逊”对这些区域森林的极大破坏力。(4)台风引起的森林损害程度受海拔、坡度、降水量和森林类型的影响。对台风“利奇马”,当海拔低于1400 m时,森林破坏的严重程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而当海拔高于1400 m时则开始降低;坡度介于20o-60o时损失程度最大;降雨量小于250 mm时,降雨对森林的损失程度并没有显著影响,但当降雨量大于250 mm时,森林的损失程度显著增加;常绿针叶林相比其他森林类型具有更高的损失程度。对台风“威马逊”,海拔的影响与台风“利奇马”相同;坡度介于40o-50o时损失程度最大,小于40o或大于50o时,损失程度逐渐减小;常绿阔叶林相比其他森林类型具有更高的损失程度。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一株分离自渤海海泥的贝莱斯芽孢杆菌CT2628为研究对象,对其促生长与抗逆作用进行探究。通过对菌株自身的促生抗逆特性和该菌株与植物间的互作研究,初步揭示了该菌株促生抗逆的作用机理。1.对贝莱斯芽孢杆菌CT2628进行促生、抗逆的特性研究,发现该菌株具备促生的特征,如具备产生物膜、固氮、解磷、产铁载体和产IAA的功能。菌液可溶磷量高达162.1 mg·L-1,产IAA的量为43.67 mg/
毛竹林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持碳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叶面积指数(LAI)作为森林冠层重要的结构参数,是模拟冠层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过程的主要变量,也是影响冠层与大气间能量和物质交换的重要参数。然而,目前用于毛竹冠层碳水循环模拟和验证LAI卫星遥感反演结果的地面LAI估计结果都是基于未经验证的地面遥感方法获得的。另外,以往地面遥感观测估计的毛竹冠层LAI在2.2m2·m-2~6.5m2·
毛竹林具有高效固碳能力,其碳汇功能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准确定量估计毛竹林的光合固碳能力十分关键。叶片尺度和生态系统尺度的光合固碳能力的研究较多,然而介于二者之间的冠层尺度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其原因主要是冠层结构的复杂性所带来的困难以及对冠层内异质性、对光谱和光合的影响程度被估计不足。本研究充分考虑了毛竹林冠层内的生化和结构参数的垂直异质性,把冠层从上到下分为多层来处理,发展新的冠层多层辐射传输模型;利
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植物病原细菌,在世界范围能造成200多种农作物和木本植物发生青枯病,常见有海防林木麻黄青枯病等。青枯病菌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遇到寄主植物后会引发侵染。目前,青枯病的研究以草本作物上的病原致病机制为主,而对侵染木本植物的致病机理较少涉及。青枯病作为土传病害,其病原菌如何在土壤环境中侵染寄主植物的内在机制研究对于控制病害传播具有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亦是最大的碳库,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研究,对调节全球碳平衡、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上升趋势以及维持全球气候变化稳定性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研究以杭州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数据、气象数据和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CASA模型对2004-2014年杭州市森林碳储量进行估算,并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角度对森林碳储量的影响因子进行探讨。为
由于人类活动加重和化石燃料的大量焚烧,全球变暖已成为不可避免并亟需解决的难题。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服务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二氧化碳(CO2)的重要碳汇。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拥有庞大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为改善生态环境和维持区域碳平衡发挥重要作用。精准估算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及其分布特征和驱动因子已成为区域碳循环的核心研究内容。然而迄今为止,很少有关浙江省长期森林
本论文针对太湖流域南苕溪上游农业区河流水体较为严重的氮(N)污染问题,结合区域内竹林河岸带已基本取代木本河岸带的环境背景,以太湖流域上游农业区竹林河岸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夏、秋(因新冠疫情冬季无法采样)和春季河岸带土壤反硝化特征(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反硝化酶活性:Denitrifying enzyme activity,DEA;反硝化速率:Denitrifying rate,DR)及其影响因素,同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是引起家兔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该菌具有高度传染性,严重制约了兔产业的健康发展。临床上常用抗生素进行防治,然而细菌耐药性问题的日益加剧致使养殖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我国自2020年开始全面禁止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该政策的落地实施成为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因此,寻求新
覆盖经营通过提供养分和改善土壤条件来提高植物生长和产量。然而,长期或高度覆盖经营会产生负面影响,如:土壤质量下降、森林退化和环境退化等。为缓解竹林退化,在竹林覆盖经营过程中会进行适度休耕。本研究以毛竹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在高强度覆盖经营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高强度覆盖经营对土壤和毛竹鞭根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组成和潜在生态功能的影响。结果如下:1.高强度覆盖经营使毛竹林中土壤
森林在缓解气候变化和平衡碳收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中国森林更是重要的碳汇,在全球的碳收支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亚热带是中国森林的主要分布区,占中国森林面积的44%,是中国的主要商品林和木材资源基地。过去50年来,中国亚热带森林受到各种自然和人为干扰因素的强烈影响,包括森林砍伐、土地利用变化、火灾、干旱、病虫害等。同时,中国也实施了许多新的林业政策或法规,如集体林权改革、天然林保护、造林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