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以东北地区为例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2269ac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曾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自建国以来为加快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坚强支撑。随着新一轮工业革命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东北地区传统重化工业与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偏高、产业结构固化与单一等问题日益凸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新兴产业规模小且成长带动能力较弱,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解,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各行其是,形成产业间发展僵化且存在割裂的局面,尚未完全形成双向互动的发展模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2018年9月28日,习总书记在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强调,“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形成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东北地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如何实现融合发展,对于东北地区实现产业振兴、实体经济振兴和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因此,本文认为,对东北地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能力进行准确评价、甄别影响产业融合能力的主要抓手、剖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对创新与企业成长的驱动效应、检验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效果,对于全方位把脉东北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内在依从关系,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能力与融合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证和政策参考价值。本文核心章节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第3章对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剖析,并构建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首先,结合东北地区产业发展的特征事实,分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侧、供给侧驱动因素,涉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研发人员与经费支出、从业人员数量、社会融资规模等,以阐明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等指标刻画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其次,依托核算地区生产总值的支出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内涵等理论基础,构建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能力、融合发展渠道与融合发展效果的理论框架,并对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运行机制进行理论阐释。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使得需求拉动与供给推动的各指标呈现出下降趋势,但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的部分细分行业仍表现出了较强的比较优势,营商环境指标表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需求拉动、供给推动与营商环境是决定融合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技术、产品、业务和组织、市场融合是融合发展的主要渠道,新兴产业支持政策、传统产业调整改造政策与金融支持政策作用下,企业通过研发联盟、兼并重组与转型等途径,能够在产业结构升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优化、节能减排与生产率提升等方面实现融合发展效果。第4章首先将产业融合能力分解为需求拉动、供给推动与营商环境等3个维度,基于2003—2016年东北地区34个城市相关数据,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的支出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协同特征为理论依据,采用指数功效函数法进行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以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构建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能力指数;其次,就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为表征的信息化、政府研发投入为表征的科技创新和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为表征的融资水平等产业政策工具对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能力的提升效果进行基于系统GMM模型、面板VAR模型的经验分析,藉此为提升产业融合能力的产业政策选择提供实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东北地区绝大部分城市产业融合能力水平较低,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和大庆等城市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能力显著高于东北地区其他城市;营商环境在产业融合能力指数中所占权重明显高于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在营商环境中所占权重最高;科技创新在供给推动中所占权重遥遥领先,人力资源则处于最低水平;信贷在供给推动中的权重也不断处于下滑态势;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与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显著提升了产业融合能力,信息化对产业融合能力提升的效果要显著高于信贷支持政策;政府对科技投入并未有效提升产业融合能力。从长期来看,给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一般公共预算科学技术支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均在期初对产业融合能力有明显的正向作用,而且这种正向作用均在长期逐步趋于稳定;预测方差分解方面,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对产业融合能力指数的方差贡献率在第10期达到7.17%,一般公共预算科学技术支出对产业融合能力指数的方差贡献率在第10期达到11.30%,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对产业融合能力的方差贡献率在第10期达到9.11%。东北地区应巩固信息化优势、补齐科技投入短板和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以精准的产业政策工具助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能力提升。第5章首先基于2009—2016年东北地区34个城市专利申请数据,就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对创新产出的影响进行准自然实验,以检验东北地区是否实现了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溢出与带动效应;其次,探究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对企业盈利与成长的影响,基于WIND资讯金融终端沪深股票东北振兴板块2003—2017年78家上市公司数据,就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对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政策对东北地区专利申请量具有正向影响,但该正向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表明东北地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技术创新惰性,此外,一般公共预算科学技术支出对专利申请量的影响显著为正,一般公共预算科学技术支出提高1%,将推动专利申请数量上涨0.29%左右,政府研发投入增加是助推创新产出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对专利申请量的影响显著为负,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提高1%,将使得专利申请数量下降0.69%,表明信息化对创新驱动力产生了削弱效应,可能的原因在于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使得知识和技术更易于传播和学习,导致引进吸收或模仿式创新较为凸显,显著降低了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政策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和支付的各项税费均对总资产报酬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政策对净资产收益率具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和支付的各项税费均对净资产收益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东北地区上市公司规模扩张显著快于盈利能力提升,表明企业粗放式增长模式在东北振兴进程中仍然比较明显。东北地区研发投入应重点投向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共有技术领域,发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双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而加速推动创新产出,合理遏制信息化对自主创新积极性的负面影响,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从企业层面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实现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高质量融合发展。第6章以东北地区入选《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名单的23个地级市为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实施的实验组,东北地区其余1 1个地级市为对照组,基于调整改造目标变量,运用DID模型和PSM-DID模型对2003—2016年东北地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效果进行准自然实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政策”显著推动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并显著降低了单位GDP用电量和提高了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但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抑制了产业结构服务化趋势,表明工业高质量发展仍然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互联网宽带接入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影响不显著,但显著降低了单位GDP用电量。东北地区须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重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服务功能上进行预算安排的倾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将污染物减排作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发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技术协同性,推动工业内部的创新要素结构优化;以更高的开放水平和更优质的外资进入为抓手,盘活东北老工业基地各类要素的国际流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手段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进而大幅提升东北地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效果。相对于已有文献,本文可能的贡献或者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框架、融合发展能力指数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方面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能力分解为需求拉动、供给推动和营商环境等三个维度,从核算地区生产总值的支出法角度对个人消费、企业投资和政府支出构成的需求侧进行理论界定、从现代产业体系协同发展维度对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和现代金融构成的供给侧进行理论界定;从宏观角度对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信息化程度构成的营商环境进行理论界定;二是采用指数功效函数对各级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构造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能力指数;三是为突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的特点,拟采用东北地区2003—2016年3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产业融合能力指数的逐年测算,有别于省级层面的已有相关研究;四是为克服变量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基于系统GMM方法进行面板数据模型估计,有效克服了内生性问题,以确保结论的可靠性;五是拟探讨互联网宽带接入、一般公共预算科学技术支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等主要产业政策对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能力可能存在的差异化影响,能够为产业融合能力提升的产业政策选择提供稳健的实证依据。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的创新驱动效应与企业成长效应分析方面,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一是研究视角较为新颖,捕捉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的创新效应,并从产业融合发展的维度对企业的成长效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二是全面搜集了东北地区34个城市2009—2016年的专利数据及2003—2017年78家东北地区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为深入研究东北地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效应提供了微观数据支撑;三是运用双重差分法模型对产业融合的驱动效应和企业成长效应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为甄别东北地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是否存在双向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融合政策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效应提供了定量依据,能够为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相关产业支持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效果的现有文献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一是理论分析的主观性较强,呈现出较为粗糙的特征,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测度模型或方法相对单一;二是仅以部分代表性行业为例进行融合度的测算,研究范围比较狭窄;三是就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效果的相关实证研究指标维度仅局限于产业绩效方面,对产业融合发展效果的指标体系缺乏全面的设计和评价。本文关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效果的研究,其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一是选取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分化相对较为明显的东北地区34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二是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政策与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时间交汇节点作为产业融合发展效果准自然实验的关键依据,具有高度的合理性;三是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确立的改造目标构造多维效果评价指标并分别进行经验研究,能够为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质量提升的政策设计提供稳健的实证依据。
其他文献
国家治理是当今全世界最重要、最核心的命题之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制度及其执行力的集中体现,旨在实现国家善治目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政府在各个治理领域的重要性和主导性,
丧葬在我国古代一直被视为礼之大节,是任何阶层都必须面对的具有最普遍意义的极少数问题之一,它像一根无形的线串起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丧葬则要受丧葬观的支配,丧葬观是一个时代知识、思想和信仰的集中体现。探讨唐人的丧葬观可将唐人对于丧葬的态度揭示出来,这样既可从一个侧面来观察唐代的社会面貌及民众的思想和行为,又可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解释唐代的时代思想,有助于我们对唐代
会计信息在企业披露的众多信息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投资者最为关注、咨询最多的信息。应该按照何种标准向需求各异的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一直是会计学术界与实务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模式逐渐复杂化和多样化。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过程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在多个备选方案中进行择优选择的过程。由于会计信息是投资者在决策时所倚仗的重要信息,所以投资者的择优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评估比较各备选企
中国产业结构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工业化初期逐渐步入工业化后期,无论用产出比重还是用就业比重衡量,总体呈现出Kuznets事实。为了更好地解释中国的产业结构变迁,寻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安排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深入认识地方政府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决策和行为选择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尤其是中国式分权的体制和格局赋予了地方政府剩余索取权以及促成了地方政府在产
哲学按其本性“不过是人作为人的自觉意识,也就是对人、人的生活世界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的一种反思性质的理论。”换言之,哲学源于现实、源于对人之关注。回顾历史,对人之关注融汇于古今中外哲人的思想文化研究中,其中,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目标的马克思主义则更为经典和科学地表现了对于“人”的关注,正如马克思所言,“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由此可见,谈及人,最本体的表现便是其生命
目前,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创新驱动开始逐步替代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信息化、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及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加速成长期的新形势下,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中国经济转型、提升产业价值、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
本刊讯:2021年11月8日,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发酵食品专业委员会印发"关于启动《中国酒庄分级管理》团体标准制定的通知",通知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民政部印发的《团体标准管理规定》通知要求,促进中国酒庄健康有序规范发展,我会于2020年4月8日下发了"‘关于组织制定《中国酒庄分级管理》团体标准的通知’(中食药质安促发函[20
期刊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经验,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当今世情国情党情,就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内涵丰富、完整系统的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是关乎民族命运和人民福祉的重大议题。事实证明,中国昔日“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环境问题经年累积,为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时至今日,中国经济面临着增速换挡和结构调整等多重挑战,环境负荷也到达临界水平。雾霾天气、水源污染、土壤重金属超标等环境问题频现,不仅给生态修复工作带来巨大压力,而且严重危害国民健康。为转变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促进生态环
近年来我国工农业不断的发展,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重金属污染物在矿区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显著影响着矿区复垦后农产品的生长、产量和品质,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发现由于国情差异较大,国外相关研究的可借鉴性较差;国内相关研究大都是土壤污染治理技术研究,鲜有基于土地利用的矿区重金属超标土地安全利用政策方面的系统研究。为了探索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