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成分工作记忆模型的提出距今已有30多年,它为早期的认知研究工作提供了巨大理论支持,许多关于认知策略的研究围绕工作记忆三成分模型开展探讨,为我们了解策略运用的认知机制提供了丰富研究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三成分模型理论的解释力开始受到一些学者质疑。Baddeley等人(2000)在早期三成分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新成分--情景缓冲器(episodic buffer),构成了新的四成分工作记忆模型。情景缓冲器被认为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多种形态编码的临时存储系统,将新信息与长时记忆中已有的信息进行加工联结,以意识觉察的方式提取出来。工作记忆中中央执行、语音环路与视空画板在数学认知加工过程的作用已经得到许多研究证据的支持。而情景缓冲器作为近年来提出的工作记忆新成分,现有研究还主要集中于验证其本身的存在性,以及与语言阅读能力的关系上,而在数学认知领域的研究非常罕见。中央执行是一个有限的控制系统,当情景缓冲器联结长时记忆进行暂时的加工贮存时,其过程中必然需要抑制无关信息的进入,选择性地注意对问题解决有效的信息,因此中央执行抑制功能可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执行功能的神经解剖机制主要基于通过丘脑联结的前额皮层、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的皮层与皮层下环路。前额叶皮层受损会引起一系列心理活动的缺陷.。研究显示,认知功能障碍是临床精神疾病的核心症状之一,主要涉及注意、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方面的障碍。本研究依托眼动技术,借助选择/无选法范式,采用两位数加法估算问题,对工作记忆中央抑制功能与情景缓冲器功能在两位数加法算术策略运用中的作用进行了考察。论文总共包括两个研究部分。研究一探讨了轻度精神疾病患者在情景缓冲器功能和抑制功能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算术策略选择所造成的潜在影响。研究二则借助眼动技术并结合选择/无选范式对情景缓冲器能力和中央执行抑制功能对算术策略运用的影响进行了考察。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轻度精神疾病的临床患者的情景缓冲器能力和抑制控制能力均差于健康对比组。2.在策略分布上,上调策略使用百分比略多于下调策略。3.在冲突任务之后,个体策略选择和策略执行的效率更高。4.高情景缓冲器能力个体能够将视觉信息完成有效的转化,然后将不熟悉的任务利用长时表征进行关联,将任务以组块的形式进行加工,能够找到加法估算策略运用中问题解决的关键区域,加工效率更高。5.在两位数加法估算策略运用中,兴趣区1、3是问题解决中首先选择的目标加工区域,反映了个体执行算术加法估算任务时加工过程的顺序性,兴趣区1、2是问题编码过程中的关键区域,反映了编码过程中加工难度和认知效价。6.临床个体的估算策略选择适应性差于对比组个体,冲突条件下个体的策略选择适应性好于基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