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宫颈锥切术后再次行全子宫切除术病灶残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2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Ⅲ级行宫颈锥切术后再次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全子宫切除标本中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为CINⅢ的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的诊治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147例因CINⅢ行宫颈锥切术(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宫颈电刀锥切术),术后再次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年龄、孕产次、绝经,术前液基细胞学、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锥切方式、锥切术后病理与病灶残留之间的关系。结果:全子宫切除术后无病灶残留组103人(70.1%),有病灶残留组44人(29.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全子宫切除标本中病灶残留率为39.3%,已绝经的患者全子宫切除标本中病灶残留率为43.5%,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6型阳性的患者全子宫切除标本中病灶残留率为47.8%,均高于其相对应的组别,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锥切术后全子宫切除的标本中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绝经、HPV16阳性是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绝经和HPV16阳性是CINⅢ级患者锥切术后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标本中病灶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且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管理及随访。
其他文献
目的:既往我国临床通常将结肠癌按照其肿瘤的不同部位划分为两组左半结肠恶性肿瘤及右半结肠恶性肿瘤两组进行探讨其临床相关性,本文的研究目标主要是把结肠癌分成三组:右半结肠癌、左结肠癌、直肠癌,探讨肿瘤位置对三期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以无肿瘤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为观察指标,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肿瘤科治疗及随访的157例Ⅲ期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所有病人均经病理检验确诊其为结
目的:挖掘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的关键自噬基因,建立GBM患者自噬基因相关的个体化预后模型,探究潜在的治疗新靶点及治疗药物。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肿瘤数据库中肿瘤数据库中提取GBM患者的自噬基因表达矩阵及临床资料。首先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然后进行了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途径富集和功能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对差异表达的自噬基因进行单变量
目的:micro RNAs(miRNAs)的异常表达谱在包括白血病在内的多种癌症类型中具有重要作用。miR-520a在卵巢癌、肺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许多癌症中表现出抑癌因子的作用,而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上调miR-520a可能预示不良预后,其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未见报道。本文旨在观察miR-520a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miR-520a靶向调控微小染色
目的:HSP90α是HSP90的一种亚型,位于胞质内,由730个氨基酸组成。HSP90AA1是HSP90α的功能基因。拟通过质粒转染对HSP90AA1进行过表达和敲减处理,在体外实验及体内实验中探讨该基因在胃癌增殖及转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17-DMAG作为HSP90的靶向抑制剂,验证其对胃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并与多西他赛联合应用,观察联合用药的效果,明确其与多西他赛在治疗胃恶性肿瘤过程
目的:分析1q21扩增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硼替佐米治疗伴1q21扩增型MM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住院治疗的133例新发M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FISH检测方法检测患者染色体核型和基因{1q21扩增、13q缺失、17p缺失及IGH重排(14q32)}情况;分析伴1q21扩
目的: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尤其在卫生资源相对较差的国家,其发生发展与HPV感染密切相关。HPV是一种没有包膜的环状DNA病毒,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特别是HPV16和HPV18型。中国东北地区宫颈癌的发生率与HPV16感染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本实验通过分子克隆和细胞转染技术构建了含有东北地区HPV16全基因组序列的HPV16.HaCaT重组细胞模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晚期肺腺癌患者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前以及治疗后肿瘤体积变化情况的进行分析,探索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后肿瘤体积大小变化规律,以及肿瘤退缩率对于无进展生存期是否存在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肺腺癌患者37例,所有患者通过病理学或者组织学被诊断为肺腺癌,III期、IV期不可手术患者。其中19例患者方案为培美曲塞+铂
目的:检测P2X7受体(P2X7 purinergic receptor,P2X7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分子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2X7受体在1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和34例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x2检验分析P2X7受体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并用Ka
目的:卵巢癌的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第3位,病死率居首位。卵巢癌起病隐匿,缺乏早期的典型症状和成熟的早期诊断方法,且易于盆腹腔广泛种植播散,往往一确诊就是晚期,难以治愈。其5年生存率仅为35%~38%。虽然卵巢癌通常对以铂类化合物和紫杉烷为基础的一线化疗反应良好,但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复发和化疗耐药。卵巢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其发病机制、复发机制和耐药机制尚不清楚。尽管多年以来人们对卵巢癌的认识有所
四川盆地栖霞组是目前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前人已对其开展过大量研究,但在诸多方面仍存在争议,不利于栖霞组进一步勘探开发工作。本文在调研盆地栖霞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川中地区栖霞组勘探实践中相关地球化学实验结果,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包括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带、储层类型、储层成因、白云石化作用类型等。前人认为盆地栖霞组储层类型主要为晶粒白云岩储层和溶洞型灰岩储层,但在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