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时空差异及绩效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h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从新增长理论来看,FDI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因素,同时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来说,也是比较安全、成本相对较小的利用外资方式。在全球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积极参与国际劳动地域分工与交换,融入全球生产体系,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东道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如何评价等有关FDI的理论是国内外学者一直关注的问题。 以江苏省为例,对FDI发展特征和绩效的研究,将有助于从中观尺度把握FDI演变规律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揭示省级区域利用FDI的规律,从而为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优化、贸易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思路。这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对于政府有针对性的改善投资环境,更好的利用FDI发展经济以及其他省份利用FDI具有实践上的借鉴意义。 全文共分为五大部分七个章节,具体安排以及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第一章,首先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并确定论文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前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理论和绩效的研究,搭建本次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平台。 第二部分,即第三章。以江苏省65个县(市)为研究对象,对改革开放以来,重点是1990年以来的江苏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况进行了总结。从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方式、来源国或地区、行业分布及空间差异和演变的角度对外商直接投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分析,总结江苏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特征。最后,对2004年影响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策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引起外商直接投资空间差异原因。 第三部分,即第四章。对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的业绩和潜力进行时间上的纵向比较和空间上的横向比较,通过与东部沿海省份和省内65个县(市)之间的比较,揭示江苏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业绩和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利用的潜力因素,并就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业绩和潜力进行地域类型的划分。 第四部分,即第五章。对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进行绩效分析,重点从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区域进出口贸易、区域就业及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五个方面探讨,并试图从中观尺度进行解释,以此为江苏省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供决策参考。另外,指出了江苏省目前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以便为今后更好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供思路和方向。 第五部分,包括第六、七章。第六章指出近年来江苏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新趋势和今后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第七章就主要研究结论和待探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其他文献
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城市形态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素以“浙江模式”而闻名的浙江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一种以传统产业集群为主的发展模式,对浙江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评价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的前提。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本文对宝鸡市居住区空间特征及居民居住区位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宝鸡市的城市居住区已经呈现出空间分异的特征。受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共同的作用,居住区在空间上跳跃发
虚拟现实技术是上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门涉及众多学科的高新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渐融合,出现了Web3D技术。Web3D技术不仅能应用于游戏和娱乐,更加诱
生态是生存之基,环境是发展之本。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稳步推进,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史也就是一部产业变革史。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产业转型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如何更好的实现产业转型,为经济增长和竞争力提升的目标服
本文对水资源禀赋对水上游憩活动的适宜性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将水上游憩活动分为三类,从水资源禀赋的角度出发,分别探讨了三类游憩活动具有影响作用的水资源禀赋指标,在此基础上
本刊讯“十三五”期间,河南省价格协会将紧紧围绕河南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加强调查研究,提高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沟通交流、参谋咨询、组织协调作用,做
为了恢复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1998年以来,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得到了有效恢复。但植被覆盖变化的环境影响有待深入研究,尤其是植被覆盖与区域气候
目前,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大中城市发展中的普遍问题,并不断向中、小城市蔓延发展。深圳的“城中村”无论其规模、形成机制及改造难度等在珠三角乃至全国诸城市中都最具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