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龋病与唾液溶菌酶关系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j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龋病是口腔常见病,龋病的预测及鉴别龋病的高易感人群是龋病预防的重点。长久以来唾液中的含有蛋白质、激素、抗体以及其他成分与全血中的成分相似,因此唾液也可以反应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并且唾液收集比全血方便,同时不会给受试者带来痛苦和损伤。唾液的抗龋能力已被公认。其中的溶菌(Lysozyme,Lyz)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本实验分析了大学生中高龋组、低龋组和无龋组非刺激性全唾液(un-stimulated whole saliva,SWS)溶菌酶的含量,初步探讨唾液溶菌酶与患龋程度的关系,为龋病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65名健康大学生受试者知情并同意后参与本实验。排除标准为:有系统性疾病,正在进行药物治疗、吸烟、有牙周病和口腔卫生差的人。受试者分为三组:高龋组(龋、失、补牙数,DMFT≥5)15例,低龋组(DMFT=1~4)15例,无龋组(DMFT=0)20例。上午9~11时,受试者收集唾液前90min未进食刺激性食物,用清水含漱口腔,吐尽漱液15min后,用无菌离心管收集混合唾液。患者静坐低头,用吐唾法收集唾液3 ml作为样本。每份样本采集不超过15 min,规定时间内未采集到3ml唾液者,不纳入本项研究。最终,50名(女26名,男24名)大学生纳入本实验。所收集样本即刻-20℃冻存,待集中测定。通过人溶菌酶ELISA试剂盒(上海森雄)进行检测。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行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无龋组、低龋组和高龋组非刺激性全唾液中溶菌酶的差异。通过卡方检验比较高龋组和无龋组及低龋组与无龋组唾液收集成功率的差异。P<0.05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高龋组SWS采集成功率(65.00%)低于无龋组(9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SWS中溶菌酶含量无龋组(10.15±2.60μg/ml)显著高于高龋组(8.52±2.03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三组大学生不同性别间SWS溶菌酶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无龋组的SWS中溶菌酶含量高于高龋组。说明唾液中溶菌酶含量与龋病有关,这将有助于龋病的预防。   2.无龋组的SWS流速高于高龋组。说明唾液流速与龋病的发生有关。   3.SWS中溶菌酶含量与性别无关。
其他文献
生活化教学是近年来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以往初中科学教学以课本为主,与现实生活的脱离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实际应用科学知识能力较弱.我们知道,许多科学知识来
在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更注重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教师语言、实物或形象化所展示的情景和境地中去主动学习.当学生处于真实情境中时,学习情绪高涨,能更好地参与到
目的:通过对比伴焦虑与非焦虑牙周炎患者在基础治疗前后的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出血指数、菌斑指数、龈沟液内弹性蛋白酶水平的变化,分析焦虑对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
1989年许多国际矿业联合体的共同利益一直处于最高水平,如煤、黄金及有色金属(如铜)等主要矿物的世界产量继续增长,因此,1989年将是国际采矿工业很好的一年,而1988年世界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正确地掌握实验的基本
化学中的某些计算题如果采用常规方法很难解答,而采用极端假设法则可以大大提高解题的效率.所谓极端假设法是从极端的角度去考虑分析所给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处理顺利
相对于初中化学而言,高中化学不仅内容多,而且要求高、难度大.表面上看初中化学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但实际上无形地增加了高中化学教学的难度.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学生又该如
初中化学课程已全面实施多年,它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因此,教学中既要继承过去的优良的传统又须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尽管随着牙科粘接技术的不断发展,牙本质粘接系统已具备令人满意的即刻粘接强度,但其粘接耐久性仍然不理想。其中一个导致修复体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受到侵
随着全球范围生态危机的加剧,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反思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近年来困扰人类的所谓生态危机其实属于文化危机,人类要走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