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的信用伦理研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创新是现代金融发展的动力,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一次金融创新都在不断突破旧的金融体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束缚,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体制新的需求,金融业也不断获得新的发展机会与空间,同时也不断增加社会净福利。信用是一切金融活动的核心,以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为代表的金融创新的每一步发展,在本质上都是信用工具的创新和信用关系扩张过程。金融体系本身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比一般市场体系更严重,金融创新又能绕过金融监管的视线,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金融创新中更容易出现因失信背德而造成的信用问题,尤其是在资本逐利本性的驱动下。
   尽管现代金融体系建立了超越私人信用的庞大制度体系,包括独立的审计和会计系统、独立的司法与法庭抗辩系统,信息披露制度以及自由契约制度等有效的制度。由于金融创新的复杂多样性,以及金融本身固有的投机性,金融创新中一些金融机构的欺诈、造假、投机等一些信用缺失行为难以避免,这是对传统的经济伦理道德关系新的挑战。这些信用缺失行为直接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秩序,侵蚀了信用制度,增大了市场运行成本,增加了金融监管的成本,使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失效,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危及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有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有可能诱发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中金融创新信用衍生品市场的信用问题是重要原因之一。
   金融创新以及所有的金融活动是以信用为媒介的,金融创新活动有一个基本的预设前提,即“参与者是守信的人”。良好的信用伦理道德能维护市场秩序的有效运行,创造良好的投资消费环境以促进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如果在金融创新的同时能维护良好的信用体系,并使其正常、规范地发展,将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否则,会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给经济社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创新飞速发展,其中次级按揭贷款及其衍生品等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无序发展,使信用系统的风险增加,信用体系变得非常脆弱,与此同时金融监管没有起到相应作用,加之金融创新中的信用缺失行为泛滥,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的发生,以至于全球性的金融风暴。
   在金融创新过程中由于存在市场失灵,所以政府很有必要干预金融创新信用风险的规制。对于金融创新信用问题的规制分为正式制度的法律规制与非正式制度的信用伦理道德的规制。由于正式制度本身的滞后性,并且其制定与生效需要一定的成本与时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法律、法规的缺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让一些失信、背德等投机行为有机可乘。因此,道德化的信用伦理规范就尤其重要。同时,也更加需要作为非正式制度的信用伦理道德作为“主观意志的法”发挥其作用.金融创新的信用伦理道德可以约束、规范、与引导金融创新主体在金融创新活动中自觉维护信用,为金融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守信环境,从而促进金融创新活动的有秩序、健康发展。金融市场良好信用的维护需要相关正式制度法律的制约,也需要伦理道德的调节,两者缺一不可.两方面可以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需要以金融创新的信用伦理道德理念为其内在精神;另一方面,根据现实需要,一些伦理道德规范可以通过法律的形式增加其约束效力。
   只有在金融创新的信用伦理得到普遍尊重和维护,金融创新活动才会促进参与者相互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否则,金融创新活动将成为不公平的游戏场所和严重侵权的中心。金融创新市场效率的提高不可能脱离伦理与道德的支撑。金融创新活动只追求经济效率而无视信用伦理道德是不可取的。金融创新中的信用伦理不仅对金融创新行为具有直接规范、调节与引导作用,对金融市场秩序也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成为金融创新的法律、法规的重要支撑。
其他文献
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样式,其本身往往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文化情境特征。在复杂的文化情境中,如何理解“艺术何为、何为艺术”的艺术难题,我们需要更为宽阔的历史与文化视域。伽达默尔“审美无区分”思想,立足于理解本体论,强调艺术作品及其世界、艺术作品及其表现中介之间的无区分,突出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在艺术活动整体中的核心作用,为我们理解该艺术难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审美无区分”思想本身具有辩证性,
学位
长期以来,抽象思维以其精炼的概括性及严密的逻辑性被人们认为是在科技历史进程中的专用思维方式。的确,抽象思维以其严谨的逻辑推导对科学研究的理论创新起到了必不可少的把关作用。然而,当人们在关注抽象思维的时候,却忽略了包括形象思维在内的人类其他思维方式。与此同时,形象思维也一直被误认为是艺术家的专利。  事实上,无论从人类个体或者群体的发展,乃至整个人类认识的角度来看,形象思维都是早于抽象思维而存在的重
学位
技术异化的研究一直是科技哲学的重要领域,但已有研究大多针对技术异化产生的消极作用进行分析。本文基于科技异化这一现象,从技术构成的三大要素:技术主体、客体及科技本身进行根源分析,并从技术的特性出发分析科技异化产生的不可避免性。但是,技术异化的不可避免性并不代表人们无法应对技术异化的消极影响。技术异化有多种消解途径,本文仍立足于技术构成三大要素,总结了克服技术异化应当遵守的原则,和消解途径。  本文共
学位
随着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的提出,中国科技人才成长的软环境引起大众的关注。本文以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理论作为指导,对新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师承关系进行初步研究,主要探究师承关系在新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成长的过程中的作用,揭示新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师承关系的特征,旨在为我国杰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构建优良科学传统提供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说明此选题的来源、目的及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位
地学是以地球整体为研究对象,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和主客体矛盾关系的特殊性所决定,假说在地学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自然科学由事实过渡到理论的桥梁,是形成地球科学理论的前提和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假说的产生,假说反过来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地学是充满假说的科学,对地学假说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部分确定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自己的研究
学位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都是以信用体系的完善为标志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因而对信用危机进行哲学上的反思从根本上是为了社会主义信用体系建立的需要。  近年来,美国爆发了一次金融危机,范围遍及到全世界,对于全球经济的破坏力巨大。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
学位
从青年马克思开始政治经济学研究到他思想成熟时期的《资本论》,货币一直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将货币视为人的本质的异化的人本主义异化逻辑,到从资本主义现实经济关系中分析货币的客观唯物主义逻辑,再到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研究货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视角,马克思的货币批判思想经历了一个螺旋型的上升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凸显出了马克思货币思想研究的社会存在论读写、历史辩证法读写、人学读写和社会交
科学规范是默顿理论的重点,也是科学社会学较多讨论的一个主题。默顿通过对近代科学的考察,他提出了科学的四条规范,即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是科学规范维持了科学系统的有序运转。然而,这一规范体系的提出遭到了许多质疑。马尔凯将默顿规范称之为“假定的科学规范”,认为没有证据证明它们是存在的,存在的科学规范也只是技术性的而非社会性的。默顿将科学家的行为和职业研究方向进行了划分,纯粹科学与应
学位
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企业是转型最为有力的推动者。产品召回制度作为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强有力的保证制度,是企业长远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制度,然而,这一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在我国却不尽如人意。  本文从制度伦理角度对产品召回制度进行伦理思考,主要在于论证产品召回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并从伦理学的机会平等和社会正义角度、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和低度均衡角度对产品召回制度进行辩护。从现实情况看,国有产品召回的乏
“富士康事件”、“用工荒”现象等使得劳动关系问题再度成为热点。当前,我国企业的劳动关系已经呈现出比较紧张的态势,各种统计数据显示有关劳动者的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频发,已然威胁到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问题深层原因是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效率而忽视了给予劳动者公平的待遇。改革之初,“效率优先”的经济发展理念就被贯彻到各个领域中去了,在经济发展的战略上,从原来优先发展重工业转向利用劳动力资源的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