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与土地权益——基于法律规定与农民认知的比较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b54gh4hg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仍占大多数的国家,土地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利益的保障、农村问题的解决和全社会的稳定。土地制度作为农村经济制度体系和农业发展的基础制度,一直是农村变革最核心的问题。而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推进土地的有序流转必须保障农民的利益,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构建既能支持工业化与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又能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并让农民分享工业化与城镇化成果的土地制度。因此,从产权的角度探讨在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民土地权益认知与法律的规定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赋权——保护——流转”为研究逻辑,研究农村土地产权、农民权益保护、土地流转行为三者间的关系。首先,以我国土地流转制度变迁作为研究起点,探寻变迁过程中各种权利主体之间与各种权利之间的冲突与演变的过程,从而揭示现行土地流转制度的缺陷与不足。接着,通过对增城和梅州的实地调研数据的分析,得出土地流转的现状以及农民土地权益的认知与意愿。然后,通过建立计量模型,研究农民土地权益认知、法律规定与土地流转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而验证本文提出的三个假设:土地确权程度越高,土地产权的可分性和可交易性越强,发生土地流转的成本越低,越倾向于流转;土地承包期越长,土地产权越稳定,将改善农民对土地投资的预期,越倾向于不流转土地;农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越深,表明行使土地经营权的信息成本越低,土地产权执行效率越高,越倾向于流转。   结合调研结果,本文认为土地流转相关法律的规定与实际的运行存在不一致,土地流转相关法律规定与农民对法律的认知也存在差异,这主要与法律本身的缺陷,如:法律边界不清晰、法律缺乏一致性、法律的可解释性不同有关,同时农民本身的“经济人”理性、农民土地权益认知具有的发展性和阶段性特征以及农民日益增长的土地财产需求都影响着农民对土地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因此,重视农民的土地权益,按照农民土地权益认知完善现有的土地流转制度,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以缩小农地产权公共域都是改善现状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1998年3月,何勇就任监察部部长,此前他已经做了11年的监察部副部长。不久前,他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主持人:我们来之前,听说很少能见到您笑。何勇(以下简称何):那倒不是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的扩大,将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进步。珠海市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研究珠海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影响因
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重视宣传教育的作用。因为这是人们激情的鼓动、心态的疏导、精神的支持所必须的,是我们争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保证。然而这只是指那正确
中国正进入城镇化加速期、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期、资源环境约束期及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同益增加,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日益逼近;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政策,也是国家制度不断创新的重要体现.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大学生村官现状是我国广大地区大学生村官目前状况的一个缩影,目前我
大学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导致心理危机.大学生自我干预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个体自觉地通过心理调节,使自己的心理处于平衡状态,这是一种积极的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