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至民国时期贺州碑刻文化蕴涵的乡村治理理念及其当代启示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yh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治理。走乡村善治之路,既要厚植德治基础,加强村民自治,增强法治,也要注重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环境,同时,创新乡村治理方式还要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借力。碑刻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集艺术、文学、历史于一体,汇适用性与观赏性于一身,是最常见的文化载体和文化形式,凝聚着先辈智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社会信息和乡村治理思想。位于潇贺古道上的贺州,保留了大量的碑刻历史文化遗存,为传承当地多民族民俗文化、记载历史变迁以及社会发展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地方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本文以清至民国时期贺州市碑刻为研究样本,基于乡村治理理论和善治理论,运用文献法、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对碑刻类型、特点、基本内容展开研究,继而探究碑刻文化资源中蕴涵的乡村治理理念,分析碑刻文化与乡村治理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探讨碑刻文化中蕴涵的乡村治理理念的当代价值和实践启迪,为解决当前贺州市乡村治理中面临的困境提供思路启发,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智慧借鉴。
  首先,对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对碑刻文化的价值与功能、传统文化与乡村治理关系、碑刻文化与乡村治理,贺州市碑刻文化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文献回顾,并介绍了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核心概念与基础理论。
  其次,对贺州市清至民国时期的碑刻概况与特点、内容与类型样本分析。基于材料分析发现,这一时期,贺州市现存的碑刻有人物碑、记事碑、禁约碑、纪德碑、水利碑和山林碑等不同类型,具有宗祠文化特色突出,内容广泛,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强,地域性与民族特色鲜明等特点;从内容上来看,又可将其划分为乡规民约类、文化教育类、道德教化类、经济发展类;反映了当时贺州市在乡村治理中注重维系社会公德、增强民族认同,注重依法依规治村,注重善风良俗与文化的传承,注重民族教育,强调维系生态环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再次,分析了清至民国时期贺州碑刻文化中蕴涵的乡村治理理念及碑刻文化与乡村治理之间的内在关联,认为一方面清至民国时期贺州碑刻文化中的乡村治理理念是新时期弥补乡村治理困境的需要,另一方面,乡村有效治理反过来促进碑刻文化创新性传承,助力碑刻文化中的乡村治理思想赓续;碑刻文化乡村治理理念发挥的可行性与积极作用主要体现为推动民俗文化传播和乡土文化传承,维护政治统治、提升政策落实成效,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最后,探讨了乡村治理中碑刻文化功能发挥的当代价值及实践启迪。清至民国时期贺州市碑刻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具有促进乡村文化传播和乡村文化教育发展,夯实德治基础;培育乡村治理主体,加强基层民主自治;提高村民生态意识,赋能乡村生态振兴;节约乡村治理成本,提高乡村治理成效等当代价值。为有效发挥清至民国时期贺州市碑刻文化在当代乡村治理中的功能与价值,同时,为避免碑刻文化中存在的落后思想产生消极影响,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健全碑刻文化活态传承机制;二是引进社会力量,加强多元主体协同;三是培育文明乡风,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四是健全碑刻文化普及机制,经常开展群众性普及教育活动,构建碑刻文化宣传阵地,拓宽宣传渠道,讲好碑刻文化故事,以实现碑刻文化创新性传承和活化使用,赋能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发展,我国养老服务模式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老人追求高质量、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供给,如何建设与老人需求、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机构、养护机构等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成为城市老人的养老新选择,这是在传统养老服务模式基础上,构建的养老新模式。嵌入式养老机构避免了家庭及社区养老服务的非专业性,机构养老环境的陌生性,结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使公益事业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个体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在线捐赠或是点击转发等行为参与互联网公益项目,互联网公益已然成为当今人们参与公益的主流途径。然而,互联网公益事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互联网技术的更新迭代,互联网公益事业的发展也伴随着很多问题的出现,亟需引导人们积极参与互联网公益项目、探索出互联网公益事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
学位
慈善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振民心、维护社会公正良知、引领社会公秩良俗、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国慈善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慈善历史、慈善思想、慈善文化等方面,近年来则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慈善活动的近代转型问题。但关注点主要放在江浙一带慈善家身上,而对十大商帮之首的晋商的慈善活动的近代转型,仅在一些著作的某些章节中稍有提及,专门性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学位
经过8年的持续奋斗,2020年12月中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成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已经彻底摆脱贫困问题,在防止返贫现象、巩固脱贫成果和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城市人口的贫困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当中,并不是所有社会参与者都是可以享受到社会发展的红利,有一部分群
学位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研究对农村教师的福利展开探讨,本研究中的教师福利是职业福利和社会福利的集合,在福利社会学的概念中,社会福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再分配的重要手段,福利供给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这一概念也适用于农村教师福利的研究,通过为他们提供福利,有效满足其福利需求,可以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助力农村的义务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在于教师,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过渡和衔接。本文基于资产建设研究的视角,以T镇为研究对象,以“后脱贫”时代为背景,以资产建设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实证研究法,依据村级资产匮乏程度和脱贫户家庭资产贫困状况两个层面,从自然资产、物质资产、人力资产、社会资产、金融资产5个方面着手研究T镇脱贫户资产建设状况,探讨“后
学位
本文以《广州市推进老年教育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穗教发〔2018〕25号文件为研究起点,主要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深度访谈、田野调查、志愿服务等方式获得论文材料。通过介绍广州市老年教育从1984年起步至今的发展,描述了广州市老年教育规划开展的情况,着重分析广州市老年教育政策执行时各政府部门不同执行位置和执行角色所形成的组织架构以及该架构的运行特点,以及执行人员对政策执行的影响是如何
学位
2020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的重心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实行乡村建设方案,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畜禽养殖业发展飞速,现阶段已经成为了中国农业经济中重要的组
学位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环。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出台,对乡村振兴战略又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工作。其中,农村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是推动地方产业兴旺、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在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大背景下,研究地方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既有利于推动乡村全方位振兴,又顺应了中国特色社
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作为基础教育服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业已成为国内学界乃至全球范围内热议的话题之一。政府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是提高学前教育供给效率和质量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应然之举。从时间线索来看,我国“政府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溯源于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中,近十年来,国家和政府相继出台大量的政策文件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由此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