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古籍医案及现代临床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用药规律,挖掘潜在新方,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数据来源:通过检索《中华医典》古籍数据库获取古代医家治疗脑卒中认知障碍的相关医案。通过检索中文医学数据库(CNKI、VIP、WanFang Data、CBM)获取现代文献资料,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1月。数据提取及分析: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提取方剂数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进行关联规则及熵聚类分析。
结果:
1.古籍医案中共收集处方47首,涉及药物137味,药物总频次518次。现代文献中收集方剂136首,共计180味中药,药物总频次1559次。
2.性味及归经:古籍医案中药物四气五味前三位分别是温(204,42%)、寒(161,33%)、平(83,17%),甘味(280)、辛味(220)、苦味(217),归经为肺经(224)、心经(221)、脾经(203)。现代文献药物的四气五味前三位分别是温(744)、寒(364)、平(345);甘(758)、苦(679)、辛(614)。归经、肝经(898)、心经(642)、肾经(544)。
3.高频药物:古籍医案中使用频次≥10的中药有12种,分别为半夏(20)、茯苓(20)、石菖蒲(16)、甘草(15)、远志(14)、当归(13)、竹沥(13)、人参(13)、麦冬(12)、橘红(10)、生地黄(10)、附子(10)。现代文献数据中频次大于40次的分别是石菖蒲(88)、川芎(69)、当归(55)、远志(54)、丹参(54)、黄芪(48)、熟地黄(44)、茯苓(42)、山茱萸(41)。
4.药物关联分析:古籍文献:设置支持度为20%,置信度为0.9,得出常用药物组合4对(半夏-茯苓、茯苓-石菖蒲、远志-石菖蒲、茯苓-远志),涉及核心药物4昧(半夏、茯苓、石菖蒲、远志)。现代文献:设置支持度20%,置信度为0.6,得出常用药物组合为18条,其中包含两味药组合17对,三味药组合1项,涉及核心药物13味:石菖蒲、川芎、远志、丹参、当归、黄芪、熟地黄、郁金、山茱萸、茯苓、何首乌、赤芍、红花。设置支持度为25%,置信度为0.7,得到药对组合5对,分别是川芎-石菖蒲(49)、远志-石菖蒲(46)、丹参-石菖蒲(41)、当归-石菖蒲(36)、黄芪-石菖蒲(34),涉及药物为石菖蒲、川芎、远志、丹参当归、黄芪。
5.新方分析:古籍医案:相关度设为8,惩罚度设为4,Result为3,得出核心组合6条,基于核心组合演变新方3首。处方1:西洋参-半夏-钩藤-橘红;处方2:石菖蒲-远志-当归-川芎;处方3:竹沥-川贝母-黄芩-甘草。现代文献:设定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Result2得到核心组合22条,挖掘新方11首,处方1:枳实-黄芩-柴胡-赤芍-桔梗;处方2:麦冬-五味子-肉桂-石斛-薄荷;处方3:熟地黄-山药-紫河车-肉苁蓉-巴戟天;处方4:钩藤-石决明-珍珠母-菊花-桑椹;处方5:黄芩-柴胡-丹参-桂枝;处方6:何首乌-石菖蒲-郁金-大黄-牡丹皮;处方7:生地黄-赤芍-红花-枸杞子;处方8:人参-天麻-陈皮-炙甘草;处方9:鸡血藤-葛根-墨旱莲-孺莶草-漏芦;处方10:石决明-珍珠母-首乌藤-仙鹤草;处方11:泽泻-牡丹皮-黑芝麻-通天草。
结论:
1.补虚药为古今医家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主要药类。
2.石菖蒲在卒中后认知障碍治疗中应用广泛,是配伍组合中的核心药物。
3.黄芪在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方剂配伍中,常大剂量使用。
4.古代医家治疗本病时,除补虚药外,常配伍化痰药,体现“益精填髓,化痰开窍”的治疗理念。
5.现代医家治疗本病时,除补虚药外,常用活血化瘀药,体现“益精填髓,活血化瘀”的治疗理念。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古籍医案及现代临床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用药规律,挖掘潜在新方,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数据来源:通过检索《中华医典》古籍数据库获取古代医家治疗脑卒中认知障碍的相关医案。通过检索中文医学数据库(CNKI、VIP、WanFang Data、CBM)获取现代文献资料,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1月。数据提取及分析: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提取方剂数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进行关联规则及熵聚类分析。
结果:
1.古籍医案中共收集处方47首,涉及药物137味,药物总频次518次。现代文献中收集方剂136首,共计180味中药,药物总频次1559次。
2.性味及归经:古籍医案中药物四气五味前三位分别是温(204,42%)、寒(161,33%)、平(83,17%),甘味(280)、辛味(220)、苦味(217),归经为肺经(224)、心经(221)、脾经(203)。现代文献药物的四气五味前三位分别是温(744)、寒(364)、平(345);甘(758)、苦(679)、辛(614)。归经、肝经(898)、心经(642)、肾经(544)。
3.高频药物:古籍医案中使用频次≥10的中药有12种,分别为半夏(20)、茯苓(20)、石菖蒲(16)、甘草(15)、远志(14)、当归(13)、竹沥(13)、人参(13)、麦冬(12)、橘红(10)、生地黄(10)、附子(10)。现代文献数据中频次大于40次的分别是石菖蒲(88)、川芎(69)、当归(55)、远志(54)、丹参(54)、黄芪(48)、熟地黄(44)、茯苓(42)、山茱萸(41)。
4.药物关联分析:古籍文献:设置支持度为20%,置信度为0.9,得出常用药物组合4对(半夏-茯苓、茯苓-石菖蒲、远志-石菖蒲、茯苓-远志),涉及核心药物4昧(半夏、茯苓、石菖蒲、远志)。现代文献:设置支持度20%,置信度为0.6,得出常用药物组合为18条,其中包含两味药组合17对,三味药组合1项,涉及核心药物13味:石菖蒲、川芎、远志、丹参、当归、黄芪、熟地黄、郁金、山茱萸、茯苓、何首乌、赤芍、红花。设置支持度为25%,置信度为0.7,得到药对组合5对,分别是川芎-石菖蒲(49)、远志-石菖蒲(46)、丹参-石菖蒲(41)、当归-石菖蒲(36)、黄芪-石菖蒲(34),涉及药物为石菖蒲、川芎、远志、丹参当归、黄芪。
5.新方分析:古籍医案:相关度设为8,惩罚度设为4,Result为3,得出核心组合6条,基于核心组合演变新方3首。处方1:西洋参-半夏-钩藤-橘红;处方2:石菖蒲-远志-当归-川芎;处方3:竹沥-川贝母-黄芩-甘草。现代文献:设定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Result2得到核心组合22条,挖掘新方11首,处方1:枳实-黄芩-柴胡-赤芍-桔梗;处方2:麦冬-五味子-肉桂-石斛-薄荷;处方3:熟地黄-山药-紫河车-肉苁蓉-巴戟天;处方4:钩藤-石决明-珍珠母-菊花-桑椹;处方5:黄芩-柴胡-丹参-桂枝;处方6:何首乌-石菖蒲-郁金-大黄-牡丹皮;处方7:生地黄-赤芍-红花-枸杞子;处方8:人参-天麻-陈皮-炙甘草;处方9:鸡血藤-葛根-墨旱莲-孺莶草-漏芦;处方10:石决明-珍珠母-首乌藤-仙鹤草;处方11:泽泻-牡丹皮-黑芝麻-通天草。
结论:
1.补虚药为古今医家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主要药类。
2.石菖蒲在卒中后认知障碍治疗中应用广泛,是配伍组合中的核心药物。
3.黄芪在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方剂配伍中,常大剂量使用。
4.古代医家治疗本病时,除补虚药外,常配伍化痰药,体现“益精填髓,化痰开窍”的治疗理念。
5.现代医家治疗本病时,除补虚药外,常用活血化瘀药,体现“益精填髓,活血化瘀”的治疗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