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哈尔滨市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为明确筛查的适宜人群提供依据;探索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为进一步前瞻性临床研究,实行个体化治疗,制定基本治疗原则,拟定基本方剂提供参考。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12月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妇科收治的经手术治疗、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组织学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178例作为病例组进行统计。取居住同一地区、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排除子宫肌瘤及其他恶性肿瘤的健康女性共174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完善其随访资料,建立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数据库,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因素。结果:1.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分布于30-70岁,平均年龄52.64士4.72岁。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占全部病例的56.7%。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占9.5%,未绝经和已绝经患者构成比为31%和69%,病例有年轻化趋势。居住地中城镇及农村患者分别占51.4%和28.4%,城镇患者构成比高于农村。文化程度中初高中、小学、大专及以上学历分别占55%、29%和16%;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主要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分别占52.7%和23.0%;职业状况中职员、农民及个体分别占69.1%、17.3%和11.2%;婚姻状况中己婚、未婚或离异/丧偶分别占78.4%和21.6%。2.本研究中临床症状以阴道不规则出血就诊者138例、下腹痛或包块者26例、阴道排液者6例、下腹坠胀者4例、月经不规律、白带异常者4例。(分别占77.5%、14.6%、3.3%、2.2%、2.2%)。3.本研究中有内科合并症者122人,占全部病例的68.5%,其中合并肥胖者42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共50例。4.本研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147例,混合型癌14例,其它类型癌共17例(包括透明细胞癌5例、乳头状腺癌3例、未分化癌1例,鳞癌8例),分别占调查人数的82%、7.8%和9.5%。子宫内膜癌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分别为96例,51例,23例,8例(占调查人数的54%、29%、13%、4%)。5.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较多因素有关,其中BMI≥25kg/m2、月经初潮早、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激素替代治疗使用他莫西芬及一级亲属恶性肿瘤家族史,这些因素为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6.在中医证型的研究中发病较高的是湿热下注型,发病人数为81人、其次为湿毒瘀结型48人、肝郁血热型24人、肾阴虚型17人、脾虚型8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45.5%、26.9%、13.4%、9.6%和4.5%,与子宫内膜癌基本的病因病机相符。湿热下注型和湿毒瘀结型为主要证型,考虑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与湿热之邪密切相关,治疗可在免疫扶正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解毒药。结论:1.哈尔滨市周边地区子宫内膜癌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城区患者.构成比高于郊县。2.BMI≥25kg/m2、月经初潮早、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单纯雌激素替代治疗、使用他莫西芬及一级恶性肿瘤家族史,这些因素为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建议高危人群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原发病,采取相应措施,树立疾病危机意识。3.围绝经期患者尤其是绝经年龄晚的患者,如果出现月经周期紊乱、阴道不规则出血、经量增多等临床表现,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较高,应提高警惕。4.子宫内膜癌中医证型以为湿热下注型和湿毒瘀结型为主,治疗应在免疫扶正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