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蛋白富集及糖链结构分析的新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856432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涉及到分析化学、材料化学以及生物化学等二级学科,旨在将现代的分离分析技术应用于糖蛋白的高效富集和糖链结构的鉴定,以及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抑制剂筛选和选择性评价。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糖蛋白的高效富集和亲水性寡糖样品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蛋白的糖基化是一类重要的翻译后修饰过程。糖蛋白中糖链结构不仅影响蛋白质的性质,如折叠、稳定性和溶解性等,而且在细胞识别、信号转导、细胞粘合以及免疫应答等多种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复杂的生物样本中,蛋白种类繁多动态范围极广,要对低丰度的糖蛋白进行研究,需要选择性地富集样本。此外,治疗性糖蛋白的糖链结构直接影响其疗效和安全性。因此,对其糖链结构的深入表征在糖蛋白药物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发展了一种简易的制备核/壳/壳结构(Fe3O4@SiO2@PGMA)磁性纳米粒子的方法,只需要在一般条件下,就可以制备出高性能的磁性纳米粒子用于亲和富集糖蛋白。Fe3O4@SiO2@PGMA具有8nm的Fe3O4磁性粒子作为内核,以硅胶层以及种子聚合的聚缩水甘油醚甲基丙烯酸酯(PGMA)外壳构成。伴刀豆凝集素通过亲水的聚乙二醇连接臂共价交联到粒子表面,用于特异性地富集人血清中的糖蛋白。采用离线的二维色谱和高分辨生物质谱对富集的糖蛋白进行分析,一共鉴定出72种糖蛋白。鉴定丰度最低的蛋白是β-2-glycoprotein1,它在血清中的浓度为1×10-6 mg/mL。我们富集到的蛋白动态变化范围达到了八个数量级,证明我们的粒子特异性非常好,血清样品本身的蛋白浓度对富集过程影响较小。  新型促红细胞生成素(NESP,商品名Aranesp)是高度糖基化的蛋白类激素,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引起的贫血。NESP糖基化翻译后修饰中N-糖链结构与药物的半衰期、活性等密切相关。我们提出一种新的全面分析NESP中N-糖链结构的策略:即用毛细管电泳(CE)结合糖昔外切酶测序技术对糖链的构成模块(building blocks)进行自下而上(bottom-up)的定性定量分析,另一方面即用超高效亲水相互作用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完整糖链结构进行自上而下(top-down)的轮廓分析(profiling)。两种方法提供了糖链完整的结构信息。Bottom-up分析中需要将糖链用多种特异性糖苷外切酶进行单一酶切和混合酶切成building blocks。用建立的毛细管电泳方法进行分离,鉴定出组成单糖的连接方式:核心α1-6岩藻化、末端α2-3唾液酸化以及β1-4半乳糖。通过UPLC/Q-TOF-MS可以鉴定出所有N-糖链末端唾液酸的O-乙酰化异构体。这一研究成果为新型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药物质量控制以及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研究提供了关键技术。此外,本文中利用链蛋白酶有效地酶解糖蛋白新型促红细胞生成素,利用LC-MS/MS鉴定了NESP样品酶解后的多肽片段和糖肽片段,碰撞诱导解离分析,推导出O-糖肽中糖链的结构有三种类型GalNAcGal(NeuAe)2、GalNAcGal(NeuAc)、GalNAcGal。最后,我们用4,5-亚甲二氧基-1,2-苯二胺盐酸盐(DMB)为柱前荧光衍生试剂,建立了应用于新型促红细胞生成素中唾液酸的定性定量分析的高效液相分离-荧光检测的分析方法。  同时将之前发展的结合弱阴离子交换色谱以及毛细管电泳的二维分离平台进一步应用于免疫球蛋白G以及人血清中N-糖链的结构鉴定中。初步建立了人血清中N-糖链的指纹图谱(profilling),将方法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特异性N-糖链差异性分析。实验中对乳腺癌的未见淋巴转移和伴有淋巴转移患者血清的糖链分别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唾液酸化程度增加,岩藻糖化程度和平分型的N-乙酰半乳糖的糖型含量降低。同时伴有淋巴转移的患者血清与未见淋巴转移相比,这种差异性更加明显。  近年来,亲水相互作用色谱(HILIC)在糖链分离分析中得到了快速应用,为了发展用于糖链分析的新的HILIC固定相,本文制备出三种新型亲水整体柱材料。具体实验设计是,以PETA作为交联剂、META为带电单体和极性不同的两性离子功能性单体MPC、SPE、SPP分别制备成poly(MPC-co-PETA-co-MET),poly(SPE-co-PETA-co-META),poly(SPP-co-PETA-co-META)三款亲水性整体柱。制备好的亲水性整体柱需进行聚合条件的优化和色谱性能参数的测定,来选择出渗透性良好、柱效高和分离能力强的最优化整体柱。以毛细管电色谱为平台,应用于酚类、胺类、核苷类等极性化合物的分离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之后,选择合适的亲水整体柱对小分子药物盐酸普拉克索及其杂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5 min内实现化合物的基线分离,快速且高效。同时,也考察了我们制备的亲水整体柱对大脑神经递质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保留时间合理、峰型对称,以及柱效很高理论塔板数可以达到200,000 plates/m。  第二部分:酪氨酸蛋白激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抑制剂筛选和选择性评价研究  蛋白激酶参与调控了几乎所有的细胞生理活动,如细胞的生长、分化、代谢和凋亡。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上皮细胞的跨膜糖蛋白,是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代表性的一类,也是目前抗肿瘤治疗研究的重要靶点。我们发展了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CE-LIF)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抑制剂筛选和选择性评价。选取了EGFR的997位自磷酸化位点荧光标记的肽段作为底物,通过激酶反应,底物肽被蛋白激酶磷酸化,然后利用CE-LIF进行分离和检测。激酶的活性可以通过磷酸化肽的量来确定。实验中,考察了不同的pH、温度、孵育时间以及酶浓度对激酶反应活性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首先通过已知抑制剂ZD1837和OSI-744对激酶筛选体系进行了验证。最终,将其应用于39种中药粗提物组成的化合物库中进行了筛选,对筛选的活性粗提物进行进一步的活性成分追踪。最终,鉴定得到泽兰中槲皮素和芦丁是EGFR的抑制剂,其IC50分别为0.88μM和10.1μM。
其他文献
沙漠化是全球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我国沙漠化危害非常严重,导致了大量可利用土地资源的丧失和风沙灾害的频繁发生,并对城镇构成严重威胁
半个世纪前,Twiss、Gaponov、Schneider等分别独立指出电子回旋脉泽不稳定性可在电子回旋频率及其谐频附近直接放大高频电磁波。上世纪70年代,Melrose等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
学位
浮游植物的粒径在其生长过程中是一个重要参数,影响着浮游植物的生长速率、光合作用过程中细胞对光能的吸收和使用效率、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浮游植物的运动能力以及在生态系中的地位。影响浮游植物粒径的因素主要有其自身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营养盐、石油烃、重金属等化学因素。随着工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活动所产生的营养盐、石油烃、重金属等各种污染物的排海总量也在急剧增加,已经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环境,世界各地均出现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4月24日中午,记者接到了北京智新超越教育机构董事长耿军的电活,由于耿总要参加4月29日中央电视台的《奋斗》栏目的录制,现场耿总要讲述他自己的创业经历,而《现代营销》正是
以轮廓误差为控制量,在不对硬件作任何改动的情况下,通过对插补数据的修改,实现二维激光高速切割的轮廓精度控制,并应用于LOM加工系统.应用表明方法简单,效果良好. Contour error as t
全新世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人类实现了由蒙昧向文明的跃变。而在这一跃变的过程中,环境变化不仅仅是人类发展的背景,同时也是人类新石器文化和青铜文化
碘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并存在明显的分布不均匀性,导致我国部分地区仍存在碘缺乏病(Iodine Difficiency, IDD)问题,利用海藻中的碘进行生物补碘,从而改善缺碘环境,具有十分
能源是现代社会中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国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的基础之一。由于人类能源消费的剧增、化石燃料的匮乏以及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包
次生代谢产物是药用植物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但是药用植物中有效成分含量大多都很低,因此,国内外对于提高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研究日渐增多,而忽视了药用植物采后处理对其活性成分含量影响的研究。本论文以药用祁菊花序为供试材料,系统的研究了:(1)堆放时间对采后药用菊花花序生理特性、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影响;(2)干燥方法对采后药用菊花花序生理特性、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影响,其目的是确定采后药用菊花花序中活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