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翻译中的衔接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113106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衔接是一种谋篇意义,是一种语义上的联系.如果篇章中的某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理解起关键作用,那么这两种部分之间就存在衔接关系.韩礼德和哈桑认为:衔接体现了语篇的连贯性,是产生语篇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它以语法和词汇手段获得,前者包括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后者包括词汇复现和搭配.衔接是语篇研究的核心,也是翻译关注的重点.不同学科对衔接问题的共同关注,使其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可能、可行且具有重大意义.语篇语言学研究应用当中的语言,它关注句子如何组成语篇,尤其是一串串语言如何在一定上下文、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下对语言使用者产生意义和变得连贯.它不再仅限于研究语言本身,而是把视野扩大到语境和语言的交际功能.英汉语篇翻译中的衔接可由两种方式获得:显性衔接和隐性衔接.显性衔接体现于词汇、语法、结构等语言表层形式,表现为语篇伴有可辨认的语言形式标记(类似韩礼德和哈桑说的"衔接结"(cohesive tie)和希弗林说的"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s)).隐性衔接主要表现为语篇内部逻辑语义关系的连贯性、整体性.英汉两种语言逻辑思维不同,语言成篇方式相应不同.形合与意合作为两种不同的衔接方式,英语侧重前者,汉语侧重后者.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充分认识到英汉语篇在语法、词汇层面上衔接手段的不同,从而进行合理转换;还要认识到这两种语篇在逻辑语义关系上表现出的不同的成篇特点和组篇方式,尽量选择合适的衔接手段,适当调整源语语篇的逻辑语义关系,力求达到译语语篇的行文规范.
其他文献
《翻译名义集》(1143),南宋法云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梵汉对译佛教辞书。其广征博引,保存大量汉字古音古形古义,对古书辑佚、文字考证、辞书编撰均有重要作用。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或是内容收录重编,或是书本简介,还有很大研究空间。  以宋刊本《翻译名义集》为底本,借助语言学与文献学相结合的方法,加以计算机技术辅助,对文本数字化,建立数据库,对《翻译名义集》引内典问题进行梳理及研究。  《翻译名义集
在这个以科学、理论为信仰的时代,含有非理性成分的神话却成为当下的一大热门话题。自本事的概念为人们所重视以及本事迁移理论提出之后,神话本事作为本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纳入研究的重点,而当下人们对含有神话色彩的艺术的追捧更加激发学者们对神话的本源故事进行探索。神话本事的迁移机制与向度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有关本事及神话本事的概念尚没有明确的界定,神话本事的迁移过程会因各种因素而充满“不确定性”,因此神
学位
[db:内容简介]
学位
批判性思维作为人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是21世纪的大学生亟待激发和培养的一种思维模式,其源头可追溯至苏格拉底的问答教学法,这说明教师提问与批判性思维培养紧密相关,而后来的实证研究也印证了此观点。教师提问是激励学生思考和学习的主要手段之一,其问题的认知难度直接影响学生思考的深度。高认知难度的问题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此外,有效的课堂互动促成教师或学生一方和另一方对话,并创造有效学习空间的
学位
小组活动作为交际教学法的一种课堂活动形式,在世界各地语言教学中被广泛运用。英语课堂小组活动虽然广受中国大学英语课堂欢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堂沉默、组员练习时间分配不均等。  本研究旨在探究英语课小组活动中学生小组成员角色以及其影响英语学习的途径,最终提出教学建议,以鼓励学生承担积极的小组成员角色。本研究采取群体动力学视角,借助交际教学法、功能角色理论和互动角色理论以及四个有关语言学习小组活动
学位
英语语言习得往往受到学习者自身的地区语音系统的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负迁移。本文以淄博方言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淄博方言对英语语言习得的负迁移。山东省可以划分为鲁东区、东潍区、鲁西区和西齐区,淄博作为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归属于西齐区。了解淄博方言对英语辅音和元音习得的影响有利于帮助淄博方言区学习者克服方言对英语语言习得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笔者对淄博方言和标准英语的语音系统进行研究,希望纠正淄博方言
学位
安森的环球航行(1740-1744)是英国海军航海史上著名的事迹。无数新闻报道、私人信件和航行结束后出版的日志将这次伟大的探索记录下来。安森一行在中国广州短暂停留,这段历史对于研究十八世纪中英关系具有独特的意义,因为安森领导下的“百夫长”号是第一艘出现在中国海域的英国战舰,且如果不是广州向安森提供补给和其他帮助,安森也不会成功截获西班牙的马尼拉大船,船上的宝藏挽回了安森在航行早期的败绩。本研究将基
本研究主要关注来华留学生难以结交中国朋友这一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有:(1)检验一种自我表露构建方法是否对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的跨文化友谊形成有促进效果;(2)在中外学生关系这一新的研究情景中,探究自我表露、人际亲密、文化共情的理论关系。本研究采用了组间对比的实验设计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实验中,每位留学生与一名中国学生组成搭档。实验组的受试者之间开展了改编版的“快速友谊”活动,相互地、逐步地进行个性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随着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委婉语的互译势必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当前在理论研究上,委婉语翻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翻译实践上,现有材料中对委婉语的翻译也是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的。有鉴于此,本文以汉英委婉语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委婉语的定义,历史,形式以及功能等方面对委婉语的语言文化特色进行剖析,同时对严复的“信、达、雅”翻译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