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地区传统戏场形态与人文环境的关联性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湘赣地区,现存大量的传统戏场,受到各地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影响,呈现出形态多样、风格各异风貌。本课题以湘赣地区传统戏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类型学、传播学、行为学、地理学、社会学、戏曲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结合多元文化线路,从空间分布、总体格局、观演空间、表演空间、建筑实体五个方面,系统研究传统戏场形态与相关人文环境的关联性。对区域内传统戏场与相关的人文环境因素进行深入系统地调查、梳理和研究,探索戏场形态形成的内在动因,不仅从内容上丰富和完善湘赣地区地域建筑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的传统戏场研究提供案例与基础,而且有助于理解传统戏场的多维内涵,对与传统戏场相关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通过结合地理图形分析的方法,总结归纳湘赣区域内传统戏场空间的分布特征,并运用比较与逻辑推论等方法,对戏场空间分布及选址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联性进行解读。发现社会组织结构与戏场功能类型的空间分布有着密切关联,种类丰富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民间信仰影响着神庙戏场的分布;经济发展状况及戏曲文化的盛行程度是两个影响戏场空间分布密度的两个重要因素;戏场所依附的建筑功能及风水文化则对戏场的选址起到重要影响的作用。  在大量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湘赣地区传统戏场总体格局的特征及发展衍变规律进行归纳,并从戏剧演出、活动主体、活动内容、社会功能以及不同阶层的态度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对戏场总体格局发展衍变与社会文化变迁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解读。  根据观演空间形态特征,可将戏场中围绕戏台所形成的观演空间分成围合—内聚型与开敞—外扩型两类,并结合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从社会关系、活动内容以及行为模式这三个表现观演文化的方面入手,探讨不同类型观演空间形态与观演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在围合型观演空间中,因构成单元的固定化,不同的空间单元与其中的社会关系、活动内容及行为模式之间呈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开敞型观演空间中,由于打破了实体对空间的限定,空间的模糊性和包容性与社会关系、活动内容及行为模式的随机性和多样性对应。  结合传统戏曲文化特性和地方剧种表演形式两个方面对湘赣地区戏台形态特征进行研究,探讨戏场中戏剧表演的主要展开空间——戏台的形态与戏曲文化之间的关联性。戏台基本形制与上下场门位置的明确,准备区的扩增,减柱和移柱的运用,装饰细部的表现等方面都体现了戏台所具有的戏曲文化的特性,以及在发展历程中其形态和传统戏曲文化互为制约、促进的关联关系。同时,不同地区戏台的形态与地方剧种的表演形式存在着关联,二者始终存在着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关系,这也是戏台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外部造型、梁架结构、构造做法三个方面对戏场实体形态与地域营建技艺的关联性进行研究。作为一种传统建筑类型,戏场建筑实体形态不仅体现与戏曲文化有密切关联的特性,还与地域营建技艺存在着关联性。戏场实体形态不仅受营建技艺的影响而表现出多样性与相似性,而且呈现出区域性分布的规律,反映着营建技艺的特征。  本课题基于文化线路的视野,突破传统研究以行政区划为范围的局限,系统地研究了传统戏场与人文环境关联关系。将行为学的方法引入传统戏场的研究中,讨论空间形态与其中产生的社会关系、活动内容和行为模式的对应关系;研究戏台形态特征与地方剧种表演形式的对应性关系,较之以往在方法与成果上都有一定的创新,甚至为今后传统戏场建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结合戏曲人类学的观点,探讨戏场中“神界”与“人间”这种“看”与“被看”关系,成果突破了既往研究局限,对戏场中的“神-人”关系做了更深层次的探讨。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与社会的交往日益密切,社会机动车辆进入校园迅速增长,教职工开车上下班也呈上升趋势。同时,在我国的高校校园中,学生自行车拥有率也相当高,特别是
社会经济的飞跃式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用地结构、人口规模和空间分布不断变化,学校原有的布局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中小学的空间布局不合理
我国在2003年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年人口的比重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水平。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24%,全世界四个
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我国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国民在温饱需求满足以后,对文化生活品质的需求逐步提高。博物馆事业迅速发展,国内
现代社会,人类与住区的关系紧密相连,住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高度密集的栖居地,构建和谐、美好的家园是人类共同的期望;在21世纪的今天,种种迹象表明,当前中国城市住区户外公共空
我国的高层建筑出现于上世纪初,改革开放初期才得到全面发展,至今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三十年间,我国高层建筑的实践都是以国外作为参照,在学习中求发展,因此,理论研究的成果必然
城市及其住区的日益发展,对住区与城市的融合、住区居民公共生活质量以及住区街道中对于人与车的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这方面的思考和探讨也日益增多,一方面,越来越认识到
本论文研究是山水园林城市创建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笔者在参与四川省古蔺县城景观风貌研究中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总结所整理的关于城市山水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的集成。 本文
分形理论自诞生起,国内外学者运用其在众多科学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地理学领域,基于分形理论研究河流水系、地形地貌、地表等高线等问题已经趋于成熟;在城市规划领域,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迅速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类活动所需的服务范围也不断增大,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也随之增加,盲目的扩张城市建设用地,会造成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