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研究及其建设规律初探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xw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组织和组织演化的视角,在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是追求人的不断自由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其建设规律进行基础性研究。目的在于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辨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揭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实质和“新”的机理,初步探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遵循的规律性的东西,并希望据此,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本文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是以组织理论、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主要运用逻辑实证法,并一定程度上借助于制度变迁理论以及现代生物进化论的成果,对农村的本质及其演化、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其建设规律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在论证和分析的过程中,本文形成了以下有一定创新性的成果:在辨析了农村的组织本质的基础上,证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在于它是一个不断演化的社会组织;进而论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实质为已有乡村社会组织内外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和体制等等的创新,其“新”的机理在于,以农民合作为突出特征的组织模式的创新,必须得到制度层面的肯定和体制调整的回应,其“新”实现的充分条件在于全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最后,本文发现了一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遵循的规律。
其他文献
本文批判了发展经济学理论中的“唯资本论”,指出发展中国家要跨越贫困陷阱 ,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摆脱对低效制度的路径依赖 ,而具有利他主义行为特征的政治企业家是推动制
市场,直观地说,它是商品交易的场所,从实质上来说,它是商品交换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土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为人类提供劳动条件、活动空间及场所,人们利用土地,是为了获取土地的
干旱灾害是内蒙古地区最频繁的自然灾害。本文选取内蒙古东部的农牧交错带作为研究区域,利用该区域的降水数据、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基础地理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等,基
<正>通过五年的拼搏,"十二五"规划"打造千亿产业,培育千亿强市"一定能够完成;通过十年的努力,把仁怀市建设成"中国国酒文化之都"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回首刚刚过去的2011年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农业保险的发展。发达国家以此来保障农民收入稳定,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而发展中国家则将
网络的发展带来了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繁荣,规模不断扩展的游戏产业带来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与立法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也越发明显,由于对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法律界定模糊,导致当前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将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指出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吉林省立足现实、
架子牛育肥是指对年龄在1.5岁左右未经育肥的架子牛进行短期的育肥,使其快速增重的育肥方法,一般经过100~120天的育肥体重可达500kg左右。这种育肥方法具有饲养周期短、增重
现实社会中农民土地使用权利、处分权利、收益权利不断遭到来自国家政府、农村集体和各类经济组织的“合法”剥夺和非法侵犯。种种社会不公的情况在农民身上毫无保留的表现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阶段对“三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农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