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皮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改性及降血脂的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nsd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绿豆皮的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为原料,通过羧甲基化改性、酶法改性和羧甲基化结合酶法改性三种改性方法,研究改性IDF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了三种改性方法的最佳制备工艺。通过多种手段对改性后绿豆皮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分析比较,以探究不同改性方法对其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小鼠试验进一步对改性后膳食纤维降血脂功能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1.绿豆皮不溶性膳食纤维改性的工艺条件筛选及优化羧甲基化改性:根据羧甲基化的反应原理,选取取代度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考察氯乙酸添加量、醚化温度和醚化时间三因素对改性后膳食纤维取代度的影响,最佳工艺参数为:氯乙酸添加量17%,醚化温度51℃,醚化时间3 h。此条件下,制备的膳食纤维取代度为64.41%,经验证试验得到的取代度为63.65±0.18%,与最佳条件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此时SDF含量为13.67±0.17%。酶法改性:以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Soluble Dietary Fiber,SDF)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酶添加量三因素对改性后膳食纤维SDF含量的影响,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51℃,反应时间2.5 h,酶添加量204 U/g。此条件下所得的SDF含量为8.86%。经验证试验得到的SDF含量为8.49±0.12%,与最佳条件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羧甲基化结合酶法改性(复合改性):通过预实验确定改性顺序为先羧甲基化后酶法,以SDF含量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酶添加量三因素对改性后膳食纤维SDF含量的影响,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52℃,反应时间2.5 h,酶添加量187 U/g。此条件下,所得SDF含量为6.17%。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反应温度52℃,反应时间2.5 h,酶添加量187 U/g。在此条件下,经过三次平行实验,制备的酶法改性后绿豆皮膳食纤维SDF含量为5.98±0.31%,与最佳条件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三种改性方法比较,最佳工艺参数下羧甲基化改性SDF含量最高。将羧甲基化改性后膳食纤维、酶法改性后膳食纤维、复合法改性膳食纤维分别命名为C-IDF、E-IDF和R-IDF。2.改性前后膳食纤维的理化和结构特性对比研究比较改性前后四种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改性后单糖组成发生变化,粒径变小,SEM结果表明羧甲基化改性后的膳食纤维表面产生大量不规则裂纹,而酶法处理条件温和,表面形成网状结构,复合改性则表面较为平整。傅里叶结果表明通过改性羧甲基化法和复合法引入了COO-官能团。分子量测定结果表明通过改性可以降低分子量的大小,尤其是羧甲基化法改性得到的膳食纤维分子量最小。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TGA热稳定性结果可以得出,改性处会对结晶区域有一定程度的破坏,热稳定性发生改变。改性处理后的膳食纤维水合性质与持油力提高。因此,通过羧甲基化改性、酶法改性和复合改性这三种改性方法可以改变膳食纤维的各结构特性和理化性质,且总体来说C-IDF表现出较好的结构特性和理化性质。3.改性前后膳食纤维功能特性对比研究比较改性前后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在p H为7的条件下,C-IDF、EIDF和R-IDF的胆固醇结合能力分别是IDF的1.8倍、1.6倍和1.7倍。在胆酸钠浓度为3 mg/m L条件下,C-IDF、E-IDF和R-IDF的胆酸钠结合能力分别是IDF的4.6倍、3.8倍和3.0倍。改性后葡萄糖吸附能力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也相应增大,葡萄糖浓度为200mmol/L时,C-IDF、E-IDF和R-IDF的葡萄糖吸附能力分别从12.29 mmol/g提升至32.89、25.26和22.74 mmol/g。改性后膳食纤维的α-淀粉酶抑制能力和胰脂肪酶抑制能力均有所提高。在抗氧化活性测定中,C-IDF的总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表现最好,四种膳食纤维的-OH自由基清除能力无显著性差异。总体来说,C-IDF表现出更好的胆固醇结合能力、胆酸钠结合能力、葡萄糖吸附能力、α-淀粉酶抑制能力、胰脂肪酶抑制能力和抗氧化活性,这可能是由于羧甲基化改性提高了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4.改性后膳食纤维对高脂血症小鼠降血脂的影响研究绿豆皮不溶性膳食纤维改性后降血脂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膳食纤维对高脂血症小鼠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C-IDF在血清脂质水平中表现出了更低的TG、TC、LDL-C水平和更高的HDL-C水平以及更低的AST和ALT活性。在肝脏脂质水平中CIDF表现出更低的TG、TC、LDL-C水平,更高的LPL和HL活性。通过肝脏病理学观察可以进一步得出,C-IDF对高脂血症小鼠能够减少高脂血症小鼠肝组织细胞中脂质的积累。
其他文献
皮克林乳液(Pickering乳液)因其可以阻隔液滴聚集,稳定性高,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营养物质负载及递送体系。然而Pickering乳液容易受到p H值、离子强度和温度等不利条件的影响导致其失去稳定。Pickering乳化剂的选择是保证其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豆渣不溶性膳食纤维(OIDF)作为一种有前景的Pickering乳化剂已引起极大兴趣。但是,天然的OIDF结构致密,乳化特性较差,限制了其在该
学位
豆渣是豆制品生产加工的主要副产物,产量极其丰富,但利用率不容乐观。豆渣中膳食纤维含量超过60%,是纤维的理想来源,并且已发现不溶性膳食纤维内部含有众多的功能性基团以及复杂的网络结构,具有作为固体乳化剂使用的潜力,但目前还未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掌握不溶性膳食纤维对皮克林乳液乳化特性及界面稳定的影响机理,以及对β-胡萝卜素的包埋缓释特性影响,对豆渣纤维产品及皮克林乳液的开发与应用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
学位
玉米是传统的农作物,在我国耕种面积较大,产量相对较高,玉米在生产与加工的过程中,自然也产生了大量的玉米秸秆。而玉米秸秆资源回收和利用率水平一般较低。以玉米秸秆作为食用菌基料的报道虽已屡见不鲜,但多数集中在固体培养食用菌子实体领域,以玉米秸秆作为基料,开展食用菌液体发酵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以玉米秸秆作为食用菌液体发酵基料,培养3种食用菌——广温平菇、黄金菇榆黄-1号和香菇武香-1号。以菌丝体的干鲜重
学位
本文以软枣猕猴桃蜂花粉(Actinidia arguta bee pollen)为原料,对其基本营养成分进行分析;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软枣猕猴桃蜂花粉多糖(AAPP),应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对其抗糖尿病活性进行研究;然后对AAPP进行分离纯化,对纯化后获得的多糖(AAPP-11)进行初级结构表征和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软枣猕猴桃蜂花粉基本营养成分分析。对软枣
学位
工程档案验收经历了保证金管理制度、档案预验收制度、联合验收制度等不同阶段。营商环境改革要求下北京市建设工程验收形成了竣工备案、联合验收及简易低风险工程验收三种精细化管理的模式。本文总结了北京市工程档案验收的改革做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工程档案管理的建议。
期刊
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作为最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之一,被广泛用于食品乳化剂中。但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结构的原因,其不稳定性以及易变质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乳液中的应用。因此本论文以大豆分离蛋白和染料木素(genistein,GE)作为研究主体,利用二者油水界面的竞争吸附行为,构建稳定的复合体系,从而改善乳液的稳定性,并包埋功能性物质植物甾醇,拓宽其在乳制食品
学位
本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SPI)、大豆肽(SP)和人参多糖(GP)为原料,利用湿热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人参多糖(SPI-GP)和大豆肽-人参多糖(SP-GP)两种糖基化产物。利用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得到两种糖基化产物的最佳制备条件。分析比较糖基化产物SPI-GP和SP-GP的结构与功能特性,以探究糖基化反应对大分子蛋白与小分子肽在结构和功能特性上的影响。并对两种产物在稳定大豆皂苷乳液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学位
灵芝孢子粉,作为传统名贵食补保健品,因具有生物活性而被人们广泛关注。但是由于灵芝孢子粉自身结构特点,无法被直接服用,经过一定方法处理后,其营养物质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微生物发酵可以使灵芝孢子粉多糖释放,并通过生物转化提升其生物活性价值,但是目前有关该方面的报道较少。本试验采用植物乳杆菌ATCC-14917发酵灵芝孢子粉,并利用超声辅助浸提法提取灵芝孢子粉多糖,对发酵前后多糖的结构及抗氧化性进行分析
学位
近年来,上海市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推进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高了监督能力和监督效率,现已成效显著。论文结合上海市水务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平台,从水利工程质量核备管理模块出发,通过整理相关文件和规范要求,将上海市水利工程质量核备工作的内容进行一一阐述,并提出质量核备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从而为上海市水利工程建设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期刊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等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等逐步融合,中小学办学和教育教学等发展方式与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通过校本科研的方式解决问题逐步成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共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是,科研有效性低下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严重影响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会做科研,尤其是不会选题的问题已成为有效研究的拦路虎,亟须得到解决。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