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到持续、高速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显著突出,尤其是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关系还没有彻底理顺,政府对于微观市场活动干预过多,抑制了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为了进一步激发市场潜力,刺激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部署,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从2014年开始,我国全面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改革实施五年来取得的效果全面呈现,市场活力被释放,社会创业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但同时在改革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和困扰。2016年,太仓市根据持续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要求,在乡镇地区实施审批权力下放的改革,乡镇地区的营商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经济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但近几年持续推进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与改革相悖的,不利于推进改革的问题,如何完善乡镇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发展,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由于经济、地域、文化差异,国内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无论从立法、审查还是监管方面,都存在差异,国外主要以法国、德国、美国和日本为代表,都是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商事登记制度研究开展较早,发展较成熟,我国改革立足点在“宽进严管”,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同时通过对国内文献研究发现,大多数学者研究的都是改革在全国以及省市级层面实施的情况,研究范围较广,研究内容较宽泛,较少学者立足于乡镇地区,研究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对于基层的影响,而改革推行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反而是基层较突出并且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从基层入手,研究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乡镇的实施现状,通过数据分析改革的成效,通过问卷调查挖掘改革过程产生的问题,借鉴其他地区提出完善改革的措施。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开展实际研究。通过改革中暴露的问题,以预估性的方式设计问卷,从办事申请人角度,归纳、分析实际存在问题;通过对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的访谈,更深入了解放管服背景下乡镇推行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需要采取的有效手段。调查内容主要为国务院统一部署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五大部分,包括:注册资本;证照改革;经营场所登记要求;年报制度;全程电子化。研究途径包括改革内容、改革成效、改革过程出现的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借鉴其他地区经验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交易成本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以及放管服理论。本文共分为六大部分,首先是绪论,梳理国外关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中立法、审查、监管、信用层面有效的经验,再比对国内现行的方式,提取可借鉴、指导的部分;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基础,对文章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是研究太仓市沙溪镇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前期成效,主要从统一部署的改革的五部分内容进行研究,通过数据分析改革成效;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通过问卷的方式,归纳总结改革推行过程中凸显的问题,找出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申请材料复杂、经营范围核定困难、申请名称重复率高、各部门信息共享不完善、年报率和真实性不高等问题,并分析原因;第五部分参考其他地区推行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为提出合理性建议提供启示;第六部分结合乡镇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强注册资本监管、进一步改革“证照分离”、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部门数据实现进一步共享、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进一步放宽、年报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等有效的改革建议,希望对于乡镇进一步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