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断陷湖盆构造-岩性油气储层预测研究——以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为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y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蔽油气藏勘探已成为含油气盆地勘探的主要领域,岩性油气藏作为隐蔽油气藏的主要类型,经过这些年的勘探实践,其理论和方法日趋成熟。围绕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在勘探理论指导下,不同盆地有着其独特的方法。二连盆地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勘探成效,在勘探实践中也在探索逐步形成一套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思路和方法。二连盆地是典型的陆相断陷湖盆,由53个中小规模的断陷型凹陷组成,各凹陷独立分割,具有相似的构造发育史,却有着独立的沉积体系和沉积中心,是相对独立的烃类生成、运移、聚集单元,而且二连盆地的众多断陷为多期次的走滑拉分活动的结果,这必然导致不同层系具有不同的断陷结构形态,必然引起断陷湖盆沉积的不断扩大、湖盆沉积中心的迁移,这为复杂岩性地层性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走滑活动必然导致现今的结构形态与古地质时期的断陷结构之间的差异,不同区块受地质背景、应力机制的不同影响,发育各种类型的构造样式。赛汉塔拉凹陷是在左旋张扭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具有剪切性质的裂陷型凹陷,湖盆狭长具多物源、物源近、构造复杂、构造样式多样等特点,发育多成因的储集砂体,近源扇体横向镶嵌纵向叠置;早期—中晚时期,受张扭应力作用,表现为洼槽沉积特征,晚期受压扭应力作用,凹陷中部后期沉积层发生构造反转变形现象。纵因素叠加影响构造岩性油气藏的预测。其主要表现在:构造精细研究程度低;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的研究有待深入;隐蔽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认识不够清晰;主要目标层的储层展布特征认识不足;潜在隐蔽性目标勘探方向不明确。
  针对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条件的复杂性和构造岩性油气储层的研究难度,论文以地质和地球物理相结合,构造和岩性储层研究相结合,以层序地层学研究为重点,建立赛汉塔拉凹陷的层序地层格架,开展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的沉积体系和沉积微相的精细研究。首先在层序地层划分对比,等时格架标定基础上,对研究区重点目的层下白垩系展开了精细构造解释和变速构造成图,对构造演化、断裂特征有了进一步认识。在四级层序(砂组)框架内,研究地层沉积模式,建立腾格尔组、阿尔善组内部主要目的层段的典型沉积相模式,进一步对主要储集单元进行了沉积体系和沉积亚相、微相划分,指出有利目的层段的有利相带及其在平面上展布特征。认为低位体系域的湖底扇是形成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场所,水进体系域的扇三角洲沉积与构造因素结合,是构造、构造—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场所。在储层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的层段砂泥岩波阻抗值范围重叠较多,利用传统的波阻抗反演已不能较好的区分岩性,并且不同层段难以采用统一标准区分岩性,采取以综合重构伽马曲线为模型,以精细的地震层位为约束,分区块、分层系开展三维的岩性反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腾二段、腾一段、阿尔善组构造、层序和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落实了不同层段油气聚集的主控因素和富集规律,在综合考虑断层、构造、沉积坡折以及沉积砂体对油气的控制作用,找出了油气富集区带。
其他文献
地震诱发滑坡不仅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导致交通生命线中断,给抗震救灾工作带来极大不便.锚拉式桩板挡墙结构通过对边坡坡体施加主动约束,有效改善岩土体的应力状态,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边坡支护工程中.但其在地震过程中是否发生破坏,以及发生各级破坏的风险有多大,成为锚拉式桩板挡墙抗震设计中需要面临的新问题.本文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引入到锚拉式桩板挡墙支护边坡的抗震研究中,采用理
化学反应是化工过程的核心过程。在工业反应器中化学反应发生的同时,还伴随着流体流动、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过程。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反应过程的转化率、收率以及能耗等技术经济指标。旨在提高反应过程技术经济指标的过程强化需要对所有上述过程进行调控,因此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有很大的挑战性。  本文基于非平衡热力学熵产分析,提出了一种反应过程强化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它不同于传统的过程优化设计中采用的“设计-实
学位
油砂、油页岩和致密油等非常规石油,作为常规能源的补充,已经成为能源供应的重要一环。碳酸盐重质油矿是非常规石油重要组成之一,具有油品黏度高、密度大、重组分沥青质含量多、油固分离困难等诸多问题。为此,本文提出设计、筛选并合成氨基酸离子液体及其衍生物,并采用离子液体强化有机溶剂萃取方法,对印尼布敦岛的碳酸盐重质油矿进行分离过程强化,并研究氨基酸离子液体在强化油固分离机理。  本文采用“一锅”合成法,使用
环境刺激响应材料因其在化学传感、生物传感、压力传感、信息存储、光电器件以及药物传递等领域的广阔应用而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自聚集诱导发光现象(AIE)发现以来,设计合成新型的AIE分子,探究其聚集态的堆积模式与刺激响应的关系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其分子中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的结构修饰,设计合成了一系列2,6-二甲基-4-吡喃酮类衍生物。通过系统的表征分别研究其聚集诱导发光、溶剂致变
卤化铅钙钛矿由于具有高吸收系数、长载流子扩散长度、宽的可调谐发射、高荧光量子产率和低缺陷密度等独特的性能,在光伏和光发射材料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钙钛矿具有光学增益高和双极性电荷传输距离长等优势,具有在未来几年内实现电驱动激光的巨大潜力。因此,钙钛矿微纳米激光有望为纳米光子学、化学生物传感和光学计算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发展了卤化铅钙钛矿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主要研究内
本文设计合成了5个基于螺芴氮杂蒽、菲并咪唑或咔唑的蓝光材料,2个以芘并咪唑为发光基团的蓝绿光材料,2个发光可调的β-二酮衍生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或元素分析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材料的热性能、电化学性能、光物理性质、前线轨道分布和载流子传输性质,探讨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开发高效蓝光材料做了必要准备。并研究了它们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
组织工程化人工血管支架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工血管尤其是小口径人工血管在临床使用中经常面临血栓形成、内膜增生、再狭窄乃至堵塞等难题,这与人工血管的血液相容性和缺乏活性内皮细胞层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提高人工血管支架材料表面的血液相容性和快速内皮化能力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关键。本论文针对小口径人工血管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基于亲水性聚合物、内皮细胞靶向性功能多肽和基因复
期刊
碳酸岩作为一种油气储层主要贡献者之一,复杂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系统造就了本身复杂的岩石结构。由于其复杂的孔隙结构系统,岩石本身的孔隙度、孔隙的几何形状对碳酸岩的弹性性质影响很大。因此对孔隙系统的深入研究势必会促进对碳酸岩地震属性的理解,为碳酸岩储层孔隙类型判别提供重要依据。  在假设碳酸岩中孔隙的特征尺度远远小于地震波长的前提下,通过微分等效介质理论,建立起岩石孔隙度、孔隙几何形状和岩石弹性性质三者之
仁怀市高大坪乡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游,大娄山脉西段北侧,是该市重要的农业基地。认识当地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岩溶水循环方式,对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为提前做好工农业生产合理的布局规划,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现场踏勘及地下水取样分析对研究区现状地下水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本论文得到以下结论:  (1)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较为复杂。地下水主体以HCO3-Ca+Mg型水为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