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以地方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保障制度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1137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最基础、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财政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乃至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我国在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随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义务教育提供财政保障。然而,尽管我国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发展,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但从总体水平上看,我国义务教育仍存在投入不充足的问题。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对义务教育也产生了更高层次的需求,不单单要“有学上”,而且还要“上好学”,这就对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不足这一问题,就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探讨,建立一个各级政府间义务教育事权与支出责任界定明确、财权与事权支出责任匹配的义务教育财政保障制度,而并非简单地增加财政投入。现有文献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片面,大多处于就问题论问题的状态,本文将从制度层面对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保障进行系统研究,旨在为完善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保障制度、提高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水平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建议。本文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规范的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概念界定,包括义务教育、财政分权、地方为主和义务教育财政保障制度,在此基础上,以福利经济学为基础建立理论研究框架,讨论提供义务教育的最为合理的责任主体。本文将从传统财政分权理论出发,厘清地方财政有效保障义务教育的条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讨论以上有效条件在我国的适用程度,从制度层面上探讨我国地方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的根源;最后结合以上分析结果,讨论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保障的责任主体,给出在我国由地方政府为义务教育提供财政保障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对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保障制度的运行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义务教育财政保障制度的变迁进行梳理,厘清制度变迁的逻辑与特点;接着运用2008-2018年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相关数据,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对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保障制度的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并参考我国相关政策要求和国际水平,对我国目前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水平进行评价,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成因。第三部分本文将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检验影响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因素,运用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地方财力水平、财政分权度、政府支出行为偏向和义务教育的空间外部性会影响我国地方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水平。第四部分则基于上文的研究结论,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完善我国“以地方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保障制度的思路和措施,主要把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合理划分财权和建立以财产税为主体的地方税体系;二是适当上移义务教育支出责任主体,完善教师工资分担机制;三是规范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四是改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其他文献
2011年我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决定批准湖北省、广东省、上海市、天津市、深圳市、北京市、重庆市7个省市作为碳排放交易政策的试点区域,并且决定于2013年正式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运作和实施,让市场在环境资源的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促进环境市场中的价格信号传递机制更加明确,使得资本向绿色环保的行业或企业流动,在一定的程度上调动了试点区企业生产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为我们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
学位
健康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和维持生活的基础。公共卫生事业与亿万人民的健康和幸福息息相关,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财政支持公共卫生事业,有利于弥补公共卫生产品本身的外部性导致的无效率,也有利于涵养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公共卫生支出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政府对其规模和结构进行调整提供了参考;选择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各省份2011-2017年间公共卫生支出的效率,并分析了其效率主要受哪些
学位
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加快建立现代化财政体制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对实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资金再分配有着重要影响。该制度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关系,进而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然而各个地区基于自身自然条件的不同及其长久以来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所带来的财力“堆积效应”和地方政府之间日趋热化的“横向竞争”所带来的生产要素流通受阻使得地区之间财力差异呈现出逐步扩大化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此过程中以地引资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以地引资不仅带动了当地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了就业和消费,还引入了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也转变了观念,由行政主导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给予经济主体充分的自主权,激发了企业等发展的内生动力,造就了我国经济数十年飞速发展的经济奇迹。然而近年来,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日益严峻,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务机关走过了“统一—分设—合作—合并”的发展历程。1994年我国在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同时,将原有的税收征管系统划分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国税、地税的分设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汲取能力,对中央政府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调节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税制改革的全面深入,国地税分设的弊端日益凸显。现有的研究表明,获得足够的信息流是有效税收的核心
学位
近些年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待疾病逐渐从“治已病”到“防未病”转变,关注药物的副作用,更加偏向于效果好且副作用小的生物药,并且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疾病谱也发生变化,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日益高发,这些疾病的治疗大多离不开生物医药技术的帮助,所以人们对生物医药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让我们认识到了生物医药技术的重要性,从核酸检测试剂到
学位
2014年全国人大修订的《预算法》将举债权下放到省级政府,此后,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不断规范,并划定各省的债务限额,避免债务规模过大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专项债资金立足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具有示范作用,从而能够带动社会投资,实现稳投资、促增长。当前,对于新增专项债限额的确定主要基于防控风险的思路,使得有限的债务资源容易向经济发达地区倾斜。债务限额决定着地方政府的最大举债空间,由于新增专项债限额分
学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长治久安的支柱产业。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问题”,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如期完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必须补齐“三农问题”的突出短板,加大中央和地方对“三农”投入的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同时,要培育现代化龙头企业,以带动乡村发展、农民增收。在此政策背景下,各级政府通过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农业上市公司发展,
学位
收入差距问题是国内外学者讨论研究、人民关注的重点话题,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导致我国较大的国民收入差距。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越来越多学者对城乡收入差距展开研究,包括城乡收入差距现状、测度、影响因素等。本文将财政分权和城市化引入同一体系,研究财政分权、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我国体制特殊,政治集权和经济分权同时存在。在“自上而下”的官僚管理模式下,地方官员主要由上级政府任命,主要考核
学位
“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科技创新产业得到飞速发展。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提升社会整体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是鼓励企业创新,高新技术企业是企业创新的领头羊。国家通过政府补助等调控手段来引导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科技研发,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这也是世界各国采取的普遍举措。近年来,我国政府补贴的强度在稳步提高,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政府向企业发放的补贴金额排在很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