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氧化碳休眠技术的鱼类储运系统设计与试验

来源 :江苏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B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资料统计,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自2015年以来不断增长,截止至2020年,水产品总量增长至6549.02万吨,其中海水水产品总量3234.64万吨,淡水水产品总量3314.38万吨,养殖水产品总量占比也持续稳定增长,至2020年达79.8%,水产品总量的不断增加反映了国民对水产品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大众饮食结构也在逐渐发生改变,膳食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于水产品的消费需求结构由四大家鱼等经济型淡水鱼及海洋冰鲜产品为主的传统消费向“高营养、好口感、更鲜美”的丰富多样的特种名优鱼类消费转变,其中通过活体长途运输的鱼类约占总市场鱼类的60%,这就对水产品高效储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长期以来专业水产品储运设备较为匮乏,一直是水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目前国内研究的相关水产品运输装备多适用于大宗淡水鱼等少数水产养殖品种,具有一定局限性,对其它的名特色水产品尚没有比较强的适应性,同时这些储运装置只适用于短途运输,没有水体交换功能,不能达到高密度、长距离、多品种的水产品储运需求。本研究将储运装备与信息及水质控制技术进行融合优化,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水产储运系统,旨在针对鲜活水产品高效运输的特定要求,多用途鲜活水产品储运单元;引进消化现有工厂化水产养殖技术、优化研究水质联合净化,鲜活水产品智能化环境调控技术;集成创新信息处理技术,开发一种具有水质净化及智能管控功能、多品种适应性和高容纳量的储运智能化水产储运装备,并通过与“互联网+”技术的嫁接最大限降低鲜活水产品储运成本、提高成活率,更快捷、更便捷地满足市场对鲜活水产品的需求。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水产储运系统。通过储运试验,不断优化改进装备结构,制定针对不同类型黄颡鱼储运需求的设备运行和技术解决方案。2.研发建立鱼类二氧化碳无害化休眠技术及二氧化碳智能化控制系统。首先建立p H值与二氧化碳浓度算法及数学模型,从而为间接、快速测定水体二氧化碳浓度提供依据。另外,开发的p H值与CO2浓度的关联软件,实现CO2浓度智能精确控制。同时,通过对CO2与O2含量的独立控制,实现水体中CO2与O2含量实时精准监测及调控,维持鱼类的持续休眠。主要分为可拆卸鲜活水产品储运箱、车载式水循环系统、车载式鲜活水产品供氧系统、控制系统四大功能区域。3.实验结果显示,在4组梯度温度范围内,各组别下,平均耗氧速率依温度由小到大顺序分别为0.12、0.12、0.15和0.21mg/min·g,随着温度升高,黄颡鱼耗氧量逐渐增大,尤其30℃下,增幅明显,达40%。在同一温度下,黄颡鱼的耗氧均随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30℃温度下,耗氧量最大,耗氧水平远高于其他温度组,其他温度组耗氧变化曲线较为相似,其中25℃组总体耗氧水平略高于15℃组和20℃组;黄颡鱼呼吸频率的变化曲线水平类似于耗氧曲线,15℃、20℃、25℃和30℃下,黄颡鱼平均呼吸频率分别为95、97、112和147次/min,随着温度升高呼吸频率也随着升高。在二氧化碳休眠条件下,15℃、20℃、25℃和30℃温度组平均耗氧速率分别为0.07、0.03、0.03、0.08mg/min·g,均小于0.10mg/min·g,相比同一温度下正常状态黄颡鱼的耗氧速率明显降低,平均水平在0.05mg/min·g左右,相比较下降幅分别为45%、78.97%、77.46%和59.60%,除去15℃组其他组别降幅均超过50%;整体上二氧化碳休眠后黄颡鱼耗氧速率随时间变化呈增加趋势,与温度影响变化趋势有所相似,30℃耗氧速率仍处于最高值,其次为15℃,20℃下耗氧速率最低,存在一定差异性。在不同温度下,黄颡鱼耗氧速率随温度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以20℃、25℃两组耗氧速率最低点。呼吸频率方面,各温度组别下平均呼吸频率依次为36、27、37、38次/分钟,整体水平相比正常状态下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62.33%、72.59%、66.91%和73.86%,均超过50%;整体上黄颡鱼呼吸频率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趋势较正常状态下明显,以20℃条件下的频率最低。综上所述,在水产品运输过程中,水体温度对于黄颡鱼在运输过程的耗氧量和呼吸频率存在较大影响,在一定温度梯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黄颡鱼在水体中的耗氧量和呼吸频率明显增大;二氧化碳麻醉休眠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黄颡鱼在运输途中的耗氧量和呼吸频率,使鱼体处于活力较低一个麻醉状态,在经过智能化水产储运车系统储运后,黄颡鱼能够在正常养殖条件下复苏,从而有效提高运输过程的成活率。该论文共有图20幅,表3个,参考文献122篇。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沿海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海上养殖、捕捞及海洋运输等人类活动持续加剧,对近岸海域的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很大压力。目前,海洋环境,尤其是沿海生态系统正以惊人的速度受到污染,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海产品作为人类重要的营养和能量来源,其质量安全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环境中的污染物可以在生物体内富集,并沿食物链传递,有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伤害。基于此,本文以江
学位
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与之而来的还有环境问题,水环境便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天目湖流域各种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同样的带来了乡村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同时,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水文模型发展迅速且已经相当成熟,被国内外的众多研究者用于污染负荷等方面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以天目湖流域为研究区将乡村产业、水环境和SWAT模型三者结合起来,提出了
学位
青蛤(Cyclina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性贝类之一,隶属于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异齿亚纲(Heterodonta)、帘蛤目(Venerida)、帘蛤科(Veneridae),青蛤亚科(Cyclininae),青蛤属(Cyclina),伴随近年来过度捕捞、养殖效果欠佳、近亲繁殖等问题,青蛤种质资源退化日益严重。本文尝试对国内青蛤野生群体在多方面的差异性进行探索,聚
学位
由于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养殖规模业逐渐增大。水产病害也接踵而至,导致世界各地养殖户严重的经济损失,限制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细菌是海水养殖产业中最严重的病原之一。据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美
学位
为建立一套系统的斑点叉尾鮰伪雌鱼培育技术,本实验首先为建立一种准确和快速的斑点叉尾鮰遗传性别鉴定方法,其次研究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17β-E2)和温度处理下对斑点叉尾鮰开口仔鱼连续饲喂27 d进行雌性性别诱导,探究斑点叉尾鮰XY雄鱼雌性化的合适17β-E2剂量和养殖温度。最后,为进一步探究温度诱导斑点叉尾鮰雌性化的性别控制机制,根据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和转录组测序的方
学位
由于紫菜的加工一直处于干货和烘焙阶段,缺乏深加工的品种,使得高产量的紫菜无法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且国内对紫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酶解法、氨基酸水解和功能成分等方面。若将其发酵加工成酱汁,不仅能提高其营养价值,还能提高其口味、香味、丰富其产品形态,使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此外,紫菜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经过切片工序,会产生大量的下脚料,会造成大面积的浪费。食品在加工时仍以传统的热杀菌方式为主也会导致
学位
水产养殖的发展导致高密度、集约化和系统的循环利用,出现了疾病频繁爆发、有机污染、抗生素过度使用等问题。提高海洋生物的自身免疫力、维持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是一项重要任务。乳酸菌是一种重要的益生菌,可以平衡肠道菌群、维护肠道健康,促进动物生长。动物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因此,利用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可以增加海洋动物的抗病能力,促进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本研究通过MRS培养基,从大菱鲆(Scophtha
学位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一年多次抱卵,但存在个体发育成熟度参差不齐、性腺发育不同步的问题,因此尚未建立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基于此,本研究试图通过人为促熟性腺的方式使得脊尾白虾的性腺同步发育,以减少人力与财力的消耗,在结合了大量同类型的研究后,本研究选择了天然藻粉裂壶藻(Schizochytrium)、紫球藻(Porphyridium cruentum)以及神经递质
学位
氟苯尼考(Florfenicol,FLR)是水产养殖中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是氯霉素的含氟抗菌类似物。据监测,FLR在中国沿海水域中的含量可达42 ng·L-1。在水产养殖过程中,FLR因其抗菌谱广、价格低廉等优势,在我国水产动物疾病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随着FLR在水产养殖的不合理使用及滥用,以及对FLR安全剂量范围和休药期缺乏了解,使FLR残留在水产动物体内或养殖水环境中,对人类健康和水中
学位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广泛分布于韩国、日本、中国和东南亚沿海,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蟹类。micro RNA(mi RNA)是一类具有重要功能的非编码RNA,能够与靶基因m RNA的3’非翻译区(UTR)互补结合,降解其m RNA或抑制其翻译。已有研究表明,mi RNA在甲壳动物卵巢发育和成熟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mi RNA对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调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