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d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通过使用第四代计算机化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axiograph, Cadiax)记录个别正常(牙合)志愿者及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下颌边缘运动,测量各项运动中髁突在各个方向上的最大位移量及前伸髁道斜度和侧方髁道斜度。通过与不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的个别正常(牙合)对照组进行对比,总结伴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特征,并探讨TMD与错(牙合)畸形对髁突运动的影响。
  方法:
  收集个别正常(牙合)样本:在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及天津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在校学生中采用志愿者招募的方式,筛选出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学生共19例。根据主诉及临床检查,将其分为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13例,平均23.50±2.14岁)和双侧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6例,平均24.50±3.45岁)。收集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样本:筛选2017年9月-2019年9月就诊于天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成人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共26例(平均25.30±2.70岁)。根据前牙唇倾度、覆(牙合)覆盖和患者的主诉及临床检查,筛选出不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5例(平均23.40±3.10岁)、双侧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9例(平均26.40±2.40岁)、不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6例(平均24.80±1.55岁)、双侧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6例(平均26.70±2.33岁)。使用CadiaxⅣ分别记录所有受试者的边缘运动轨迹。统计项目包括矢状向位移量(X)、水平向位移量(Y)、垂直向位移量(Z)、空间位移量(S)、矢状面髁道倾斜度(sagittal condylar inclination, SCI)及水平面髁道倾斜度(transversal condylar inclination, TCI)。将所有统计数据录入软件SPSS17.0,分别对个别正常(牙合)组及伴和不伴TMD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组的髁突运动幅度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1.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在正中运动中,左右侧髁突运动轨迹测量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轨迹平滑、无明显抖动及铰锁,且曲线分离较少。
  2.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与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相比,在正中运动中Z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余测量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前伸-后退运动中,与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相比,不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的TCI增大(P<0.05),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的Y值增大(P<0.05),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的Z值、S值增大(P<0.05);与不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相比,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的TCI增大(P<0.05);与不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相比,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的Z值增大(P<0.05)。
  4.开闭口运动中,与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相比,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的X值和S值减小、Z值增大(P<0.05)。安氏Ⅱ类2分类组在各个方向上运动幅度无变化(P>0.05)。
  5.侧方运动中,与不伴TMD的个别正常(牙合)组相比,伴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组的非工作侧SCI增大(P<0.05),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的非工作侧Z值和非工作侧SCI均增大(P<0.05);与不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相比,伴TMD的安氏Ⅱ类2分类组的非工作侧Z值增大(P<0.05)。
  结论:
  1.TMD因素对个别正常(牙合)者边缘运动时髁突的垂直向运动幅度有影响。
  2.安氏Ⅱ类错(牙合)因素对下颌边缘运动幅度无影响。
  3.TMD因素对安氏Ⅱ类错(牙合)者边缘运动时的髁突曲线特征有影响。
其他文献
苹果病毒病是一类影响范围极广的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各苹果产区普遍发生。目前,国内外尚无高效的防治药剂,严重制约了我国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繁育无病毒苗木、实施果园无毒化栽培可以大大降低苹果病毒病的发生几率,是防治苹果病毒病最为有效的措施。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无毒化栽培,但在我国无毒栽培体系还不完善。病毒检测是繁育无病毒苗木的重要环节,决定着苗木无毒化的效率,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RT-PCR检测技术
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Scab)是由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引起的世界范围内的土传病害,发病后会导致马铃薯薯块品质及商品价值严重下降,一般可减产10%~30%,严重时地块减产高达40%以上,对马铃薯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本研究通过田间防控试验,对寡雄腐霉、噻霉酮、辛菌胺等五种药剂进行筛选,旨在得到对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为实际生产防治该病提供保障。通过对生防芽胞
我国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尚处在起步阶段,绿色防控技术在苹果园中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集成度不高。本研究组在多年苹果病虫害防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生态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该方案以生产绿色生态果品为目标,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和低毒的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用量减少了40%以上。本研究通过在不同地区开展田间试验,对这套绿色防控方案进行了系统评价,并针对苹果园主要病虫害,开展了绿色高效农
马铃薯晚疫病和早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和为害最严重的两种气流传播病害。化学防治是晚疫病和早疫病最主要的防控技术,在病害防控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长期、大量化学药剂的滥用引起的农产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满足我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本研究针对不同抗性主栽品种,研究了以疫情测报为基础,发病前和初期使用生防菌剂预防为主,关键时期使用高效低毒化学药剂的减药增效绿色防控技术。
学位
为明确我国小麦叶锈菌的流行小种和抗叶锈病基因在我国的有效性,2016年4月到6月在我国的西南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黄淮冬麦区、北部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采集和收集了1725份小麦叶锈菌标样,经繁殖获得927株小麦叶锈菌菌株。利用国际上通用的16个小麦叶锈菌鉴别寄主和25个小麦近等(单)基因系及已知Lr基因的小麦品种,对927株小麦叶锈菌菌株进行苗期致病性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利用小麦叶锈菌密码命名系
苹果虫害一直是困扰着果农的问题之一,现今防治果园害虫的方法仍以喷施化学农药为主,长期以往不但会引起害虫的再猖獗,对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也有重要负面影响。随着人们对果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生态防控措施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果园害虫防治中。为了明确苹果园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发生规律,我们分别在保定望都许庄果园和七里铺果园对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对赤眼蜂、诱虫带、糖醋液等防控措施进行了评价。结果如
学位
背景:  疣是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所引起的皮肤良性肿物。疣可发病于人体皮肤的任何位置,但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脸部、手部以及足部。  然而,疣的临床表现非常多变,有时候诊断有一定困难而导致误诊或误治。因此,寻找简便、实用、无创的诊断疣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皮肤镜是一种新的诊断技术。作为一种无创的诊断手段,皮肤镜能够帮助医生诊断很多皮肤病变,比如,皮肤
学位
目的:环状RNA(circRNAs)是一类新型的内源非编码RNA,目前已被公认为在基因表达和某些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论文旨在研究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后circRNAs的变化以及在继发性损伤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首先通过微阵列芯片分析技术筛选SCI3天后小鼠脊髓组织中circRNAs和mRNAs表达谱(每组n=4只)。同时,采用qRT-
学位
背景:  剖宫产瘢痕憩室(cesarean scar defect,CSD)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指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局部愈合不良形成的一个与宫腔相通的憩室,该憩室下段瘢痕组织的活瓣作用阻碍了经血的引流,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相关症状,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痛经、慢性盆腔痛、继发不孕,甚至出现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子宫破裂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影响再次妊娠及
目的:  介绍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FD)矫正术后面部对称性定量评估的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导航辅助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FD后面部对称性恢复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  选择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6例罹患单侧颧上颌骨FD并需要进行FD矫正手术的病人,并按照是否在手术中使用导航将他们分为2组(n=13),利用CT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