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病名概念研究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killever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同疾病斗争的历史过程中,中医温病理论在防治外感热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概念是理论创新的基础,温病概念作为温病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温病理论实践与研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和疾病谱不断变化,新发流行性传染病不断出现。但古代医籍中温病病名纷繁复杂、概念模糊,使人们难以掌握其内涵,制约了中医药防治温病优势的发挥,因此全面整理和研究温病主要病名的源流及概念,有利于温病理论的丰富完善,特别是对发挥中医药防治新发流行性和传染性疾病的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温病病名概念为研究对象,对温病常见病名的概念进行梳理,整理温病病名294个,并对其进行分类和研究。选取现在仍有流行且名称繁多、内涵不清的温病病名为研究对象,主要有温病、瘟疫、温疫、新感温病、伏气温病、痧病类、疫喉类、温毒类、风温、春温、暑温、湿温、冬温、秋燥、伏暑等疾病概念,对其病名的源流和内涵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在中医理论形成之初,温病主要病名就已出现,随着温病种类不断出现,对温病认识逐渐深化,病名日益增多,至明清时期温病理论体系形成,其内涵进一步丰富。2.温病是由于感受温热或湿热病邪而致的以发热为主症的一类外感疾病的总称。按发病学分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按感邪性质可分为温热类和湿热类,按传播性可分为不具有传染性的四时温病和有传染性的温疫类疾病。3.“寒疫”概念由感受非时之寒而致的地域性伤寒疾病,发展为感受疠气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疠气致病理论的提出是对瘟疫非时之气致病理论的补充,丰富了瘟疫病因学说。4.温病病名的认识是由从属到独立、由狭义到广义、由混乱到清晰的演变过程。这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既反映了医家对温病病名认识的不断深入,同时也是温病理论不断完善的过程。
其他文献
赫尔穆特·拉亨曼(1935-)是当今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继承了德奥音乐的传统,一直保持着创新的活力,推动着新音乐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拉亨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器乐具体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的收入经历了持续的增长。作为中国经济、文化最为落后的西部农村,虽然从时序上看,农民收入起步低、增长缓慢,但是同样经历着持续增长的趋势。随着农民
城乡交错带是城乡发展与建设的集中地带。该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活跃,人地关系严峻,矛盾比较尖锐,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被喻为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天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9-2009.2我院收住入院的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合并有2型糖尿病患者116人,均进行
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贫困大学生,在文化适应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冲突和调适问题,这将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批判性思维有助于他们提高自我反思能力,提升思
<正>中国银监会正式颁布的《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监管资本计量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在充分吸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关于资产证券化监管资本计量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国
基于有序膜分子模型分析薄膜润滑中的速度场分布.薄膜润滑中有序膜分子的取向与向列相液晶分子有类似性,可用"向矢"表示.利用液晶理论可以分析薄膜润滑的速度场和润滑剂分子
本研究以胸肉和腿肉中肌苷酸(IMP)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反差关系为切入点,研究寻找与IMP和IMF沉积量及相关的化学成分和代谢调控酶以及相关候选基因在胸肉和腿肉中的表达差
本论文试图突破英国茶文化从历史、文化、经济等单一领域入手的研究模式,而将多学科、多视角、多方位地探讨英国茶文化的独特风采,同时展示茶的多维魅力。所谓“茶的多维魅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一系列因素的刺激与推动下,作为传统移民大国的中国,其对外移民也表现出新的特征,并且与加拿大政府的移民政策一道影响着加拿大国内华人移民的结构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