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密集无线网络中的负载均衡技术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d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计算设备的流行增长,对于移动数据流量的需求每年成倍增长。超密集无线网络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核心技术。在超密集无线网络中,如何利用各个接入点的特点,合理分配网络资源,实现无线资源的最优化已经成为热门研究话题。负载均衡技术是异构无线网络资源管理的关键技术,可以提高系统无线资源利用率,有效避免系统性能恶化,扩大网络系统容量,避免网络拥塞,提高用户服务质量。本文针对超密集异构网络中同频场景下的负载均衡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简要总结了国内外针对超密集网络场景的负载均衡技术研究现状,然后对主流的负载均衡方案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两种针对不同目标需求的用户连接方式以达到网络负载均衡。针对离散的局部最优的用户连接: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决定的用户连接方式,用户对于其候选基站拥有一个连接概率向量,根据当前的网络环境,根据连接概率向量随机地选择服务基站,从选中的基站中获得自己的连接反馈,更新自己的连接概率向量,直至连接概率向量中某一个成员接近1,最终确定要连接的服务基站。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根据现有网络的负载状况,让新到达的用户选择连接最优的基站。根据局部信息确定连接,减少了整个网络的信令开销和计算复杂度。针对全局最优化的用户连接: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连接和干扰管理联合优化的负载均衡方法,以最大化超密集异构网络中所有用户对数速率总和为目标,建立用户连接和ABS比率联合优化的负载均衡模型。由于该联合问题的耦合性,这是一个非凸和NP难题,应用BCD方法求解,将问题分解成用户连接和ABS分配两个子问题,在固定ABS比率下,用一个离散的对偶分解方法求解最优的用户连接,在固定用户连接情况下,求解最优ABS比率的计算表达式,然后迭代求解用户连接和ABS比率直至收敛获得全局的次优解。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提高超密集异构网络中负载的均衡性和用户速率的公平性,同时提升超密集异构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其他文献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我们党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保证。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重要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一系列的著作中对人的全面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他们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共产
亲密关系中的亲近度是衡量关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且与个体的心理健康也紧密相关。然而,亲近度容易受到关系内部威胁的不良影响。本研究重点关注一种常见的关系内部威胁——伤心事件。在伤心事件发生后,个体倾向于抑制趋近关系目标,即抑制关注追求关系中的积极体验的目标,更难回忆起关系中的积极事件,因而使得亲近度降低。亲密关系中的伤心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人们如何以更适应性的方式去应对。基于自我悲悯能在消极事件
本论文主要研究以蓖麻油基单体通过原位开环-缩合级联聚合方法(PROP)合成生物基聚酯和生物基多嵌段共聚物,以及上述生物基聚酯的性能。具体包括:1)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共聚-癸二醇酯)(PBDT)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2)基于聚氧乙烯(PEO)和聚十三烷二酸乙二醇酯(PEB)的多嵌段共聚酯(PEB4-b-PEO45-b-PEB4)m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环状寡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在我国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从20世纪80年代环境政策开始起步,形成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等三项政策。在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物质
淡水苏眉鱼中文学名淡水波纹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一般情况下性成熟期为2~3年,是很好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2012年5月底我们引进经淡化的苏眉鱼苗2.25万尾试养,大棚池塘总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建筑方式逐渐不能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房屋质量提升需求、绿色环保节能、行业转型升级等发展要求。装配式建筑是建设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顺应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发展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广东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各地提高建筑质量安全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方法研究尚不成熟,标准化体系尚不完备,装配式对构件精度的高要求以及现阶段较高的建设成本制约
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及英语学习的特点入手,探讨了课堂教学与语言学习的关系。课堂教学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能决定英语学习的观点,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课堂教学目
近年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率可达40%~60%,但最终出院率仅10%,复苏后综合征( post-resuscitation synd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