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空气环境下RFID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g1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越来越广,它可以用于生产销售管理场合以简化供应链并实现对存货成本的有效控制,可以代替传统的二维条形码用于数字图书管理,甚至可用于构建智能自组网络环境,等等。本文设计一款将电子标签应用于路面下的RFID系统,该系统基于非定点数据采集和非完全空中通信,为RFID系统应用在非空气环境下提供了参考。为支持移动的便利性,系统采用手持式读写器,对于读写器硬件,需要精简电路结构,设计适合电池供电的电源电路。将电子标签置于路面下的这种特殊的应用环境,需要设计不同于空气环境下标签天线的结构形式,从而达到性能无差别。传统的微带天线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标签对环境的依赖性,但存在着各种缺点。在本方案中,将传统的单馈点非平衡结构改进成双馈点平衡的天线。并利用金属在与天线一定间隔时能加强天线性能,设计开发出3维结构的RFID标签。RFID技术给人们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安全和隐私问题也相随而生。基于读写器和RFID标签的无线传输方式使得信息与数据暴露于公众,对RFID系统的信息安全构成威胁,如何提高RFID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已成为该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许多研究者提出了基于RFID空中通信接口的认证协议来排除伪造,使用加密技术来解决可追踪性问题。迄今为止,已经有很多RFID安全协议被提出,如Hash链协议、随机化Hash-Lock协议、分布式RFID询问-响应认证协议等等。本文分析RFID ISO18000-6C标准中对于安全特性在软、硬件方面的支持,在文中指出标准中支持的kill命令和PIN码,对RFID应用也有很大的缺陷;该标准还支持循环冗余验证(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和伪随机码产生(PRNG, pseudo random number generation)。在移动无线通信系统安全机制中,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是保证信道安全的两匹金钥匙,借鉴这些成熟、优良的安全技术并运用到RFID技术中为RFID安全提供了一种参考。对已有的一些RFID认证协议存在的安全漏洞给出了分析对比,把常见的安全隐患与攻击模式化,最后提出了一种简单、安全、符合ISO18000-6C标准的认证协议,解决了RFID系统中存在的基于空中通信的安全隐患,并能预防无线通信系统中一些常见的攻击,提高了RFID系统的安全级别。
其他文献
回首2012年,国内外继续医学教育和继续职业发展领域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对继续医学教育和继续职业发展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rn2012年1月21日,国际继续卫生职业教育联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常常导致损伤部位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丧失。存在于成年中枢神经系统特定区域的神经干细胞通常会响应损伤而被迅速激活。然而,成体神经干细胞激活迁移到损伤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蜈蚣是现存最古老的陆生节肢动物之一,在数亿年的进化过程中进化出了毒液系统用来防御和捕食。蜈蚣毒液成分极其复杂,其中一些多肽毒素能够与离子通道互作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由
幽灵蛛属Pholcus隶属于蛛形纲Arachnida,蜘蛛目Araneae,幽灵蛛科Pholcidae,其形态特征复杂多样,全世界已知258种,中国已知73种,主要分布于旧大陆。本文概括了该属的形态特征及分类
自石墨烯(Graphene)问世至今,其物理特性和光电特性备受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石墨烯被认为是现如今世界上最硬的材料,且其理论比表面积可达2630m2/g。作为石墨烯应用最广泛的
Nodal/Smad2信号通过调控其靶基因的时空表达,在脊椎动物原肠期中内胚层的诱导和体轴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这些重要的发育过程中,Nodal/Smad2信号的靶基因还没有
将纳米技术应用在生物学和医学中,是当今科研领域的一个前沿发展方向,这些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要从分子水平上出发,更加深入的了解细胞的生物学机制,通过检测细胞的分子结
本研究从石斑鱼低温应激文库中筛选了补体C3和脂肪酸结合蛋白两个基因片段进行了研究。利用通过分子生物学、蛋白原核表达、免疫学、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和半定量技术等,克隆了这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代谢疾病,而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全球老年人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镁缺乏易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