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功能转换与乡村产业转型耦合协调研究——基于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区德清县典型村的实证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g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宅基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生产和生活均发生深刻变化。宅基地作为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其功能的转换是标示区域发展状态的重要“指示器”。与此同时,乡村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也踏上了转型之道。事实上,宅基地功能转换与乡村产业转型的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然而,当前两者不同步、不协调发展已成为部分地区乡村衰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定性分析宅基地功能转换与乡村产业转型的耦合机理,定量识别其耦合状态与障碍因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浙江省德清县在2015年和2020年均被确定为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区,伴随着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推进,德清县乡村产业也发生显著变化。因此,本文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选取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类典型村开展理论与实证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剖析宅基地功能转换与乡村产业转型耦合机理。在此基础上,借助村干部及农户调研数据,测度不同典型村2015、2017、2020年宅基地功能与乡村产业分值,并借此分析宅基地功能转换与乡村产业转型结果。其次,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一方面利用不同年份宅基地功能与乡村产业分值分析案例区宅基地功能转换与乡村产业转型过程耦合结果,另一方面利用不同年份宅基地功能综合分值与乡村产业综合分值测算宅基地功能转换子系统与乡村产业转型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分异程度。最后,引入障碍度模型,识别阻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以期为新形势下促进村庄宅基地功能转换与乡村产业转型良性互动,并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总目标助力。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本文对宅基地功能与乡村产业类型及表现形式进行识别与定义。将宅基地功能识别为四类共八种表现形式。其中,社会功能表现形式包括社会保障、生活居住与政治稳定;经济功能表现形式包括生产经营与资产增值;生态功能表现形式即为景观美化;文化功能表现形式包括文化承载和情感传承。将乡村产业识别为三种类型,即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与新产业新业态。其中,第一产业表现形式为现代农业和庭院农业;第二、三产业表现形式包括第二、三产业结构和规模;新产业新业态表现形式包括典型新业态与其他新产业新业态。(2)本文尝试从系统论角度深入剖析宅基地功能转换与乡村产业转型耦合机理。宅基地功能转换子系统即以农户为行为主体,以主导功能待转换的宅基地为行为客体,村集体、政府、市场主体、乡贤等多主体共同参与,最终实现宅基地功能由传统单一社会功能向社会、经济、生态及文化等多元复合功能转换。乡村产业转型子系统即以乡村振兴“五大人才”为行为主体,以乡村产业为行为客体,农户、返乡农民工、市场主体等农村与城镇主体共同参与,最终实现乡村产业由单一传统种植业向庭院农业、现代农业、非农产业、新产业新业态等多元化产业转型。宅基地功能转换,可以加快乡村产业转型进程,而转型后的乡村产业,又反过来推动宅基地功能转换,由此形成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3)通过选取测度指标测算宅基地功能与乡村产业分值,在此基础上分析宅基地功能转换与乡村产业转型结果。本文发现:第一,德清县宅基地功能正在经历从传统单一的社会功能向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多元复合功能转换的过程,其中生态功能的变化最为明显;第二,第一产业依然是德清县多数乡村的主导产业,第二、三产业紧随其后,而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较为缓慢;第三,不同类型样本村宅基地功能与乡村产业分值及变化程度虽有共通之处,但仍存在一定差异。(4)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宅基地功能转换与乡村产业转型的过程耦合关系,测算宅基地功能转换子系统与乡村产业转型子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本文发现:第一,过程耦合结果表明,不同宅基地功能的转换与不同产业类型的转型耦合关系存在明显分异,体现了二者互动过程的多元性与复杂性。第二,时空格局耦合结果表明,时间尺度上样本村整体宅基地功能转换子系统分值增长幅度低于乡村产业转型子系统,二者耦合协调程度大致都经历了“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的优化过程,而空间尺度上不具备明显的地理分异规律。第三,集聚提升、城郊融合与特色保护类乡村均呈现宅基地功能转换子系统分值大于乡村产业转型子系统分值的特征,而搬迁撤并类乡村则相反;四类乡村耦合协调度水平和演变特征与整体样本村基本一致。(5)引入障碍度模型,测算宅基地功能转换子系统与乡村产业转型子系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及障碍度。本文发现:障碍度最高的两个指标层因子分别为农户自住率和其他新产业新业态产值,两个准则层因子分别为社会功能和新产业新业态。并且不同类型乡村障碍因子及障碍度表现出一定差异。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几点建议:第一,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着力解决重点难题;第二,重视乡村产业发展薄弱环节,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第三,分类推进宅基地功能转换与乡村产业转型协调发展。
其他文献
“三生空间”视角下的乡村综合承载力是指乡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个子系统共同决定的乡村供容及其弹性能力,反映乡村整体的发展潜力和能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河南省乡村耕地减少、土地污染、生态破坏等现象愈加突出。因此,科学评估乡村综合承载力,针对性规划乡村发展顶层设计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依据促进乡村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目标,从生产空间承载力、生
学位
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传统的要素驱动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换,创新已成为驱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进行了大量投入,科技创新水平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20年顺利进入了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但是中国整体创新能力不足问题依然突出,与美国等创新强国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正如
学位
当前正处于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以往依赖资源过度消耗提高农业产出的生产方式,使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面源污染加重和土壤肥力衰退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破解这一现实难题,缓解资源约束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国家连续多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集约化。而农户的农地经营生态效率综合测度了农地生产活动中各项要素投入、经济产出及生态环境影响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作为衡量农地可
学位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福祉的重要来源,换言之,人类福祉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会对人类福祉产生显著影响,所以处理好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土地综合整治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农户的福祉。因此,本文通过量化农户福祉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程度,研究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以此回答土地综合
学位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也逐渐进入形象驱动阶段,旅游目的地形象不仅在吸引游客方面上发挥着较强的推动作用,而且也为旅游发展和旅游市场开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媒介的快速迭代,利用互联网相关技术塑造并投射旅游目的地形象已经成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的营销手段,同样也是旅游消费者获取旅游目的地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老君山景区富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是国内外都远近
学位
后疫情时代,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成为新的热点话题。一个景区的形象是怎样的,给人什么样的印象,要充分利用好哪些渠道来打造出一个独属于该景区的品牌IP,且能够对游客产生持续的吸引力,需要每一个旅游人思考。特别是在信息时代,游客需要在各种旅游信息中找到符合自己旅游偏好的景区推荐。建造特色旅游目的地,打造景区特色品牌是研究游客感知形象的现实意义。通过了解游客的所思所想和游客对于景区的不断更新的顾客反馈,才能
学位
随着慢理念深入人心,深度体验为特征的慢旅游消费正在被大众所青睐;文旅小镇也正因满足了大众对悠闲恬静、淳朴安适的慢节奏和本真生命状态体验的诉求而悄然兴起,“慢”是文旅小镇味道的灵魂与要义,慢旅游产品的品质成为文旅小镇气质内蕴的要求。论文即基于文旅小镇与慢旅游的契合性分析,构建文旅小镇慢旅游气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文旅小镇慢旅游产品PCA框架设计问卷,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同盟古镇袁家村文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面临着如何因地制宜的落地实施以及如何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当地现有资源改善乡村环境,而且带动了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全面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本文将陕州地坑院景区置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行研究,揭示了乡村旅游开发对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促进作用,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三产融合”,
学位
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人均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需求也大幅提升,乡村通过整合本地旅游资源,成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能够激发农村产业活力,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其参与意愿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经营管理、发展决策、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及社区管理者
学位
土地的合理利用能优化农村资源配置,不仅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稳定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推进农地流转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农户生计资本是农户家庭物质禀赋、经济禀赋等的主要表现形式,农户在农地流转决策中会根据家庭生计资本状况对农地流转参与行为和农地流转参与程度进行选择。基于此,研究农户生计资本对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对促进农地流转、优化农地流转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题来源于教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