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北黑色岩系风化剖面重金属元素富集的地球化学机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c88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其成因,除来自人类活动的输入外,地质成因引起的富集通常认为源于富重金属母岩风化的贡献。黑色岩系是富含有机质的海相细粒沉积岩的总称,在这类岩系中,黑色页岩通常被作为富集重金属的主要岩石类型,在其发育的土壤中容易形成重金属异常或污染。然而,最近我们对湘西北地区的黑色岩系调查发现,在贫重金属的黑色泥灰岩发育的风化剖面中,重金属元素明显比周边黑色页岩发育的土壤更为富集,对于其富集的地球化学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湘西北地区黑色泥灰岩风化剖面中Cr、Ni、Cu、Zn、Cd、Pb、Th、U等8个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并与区域上发育于黑色页岩的2条风化剖面的对比分析,初步揭示了黑色泥灰岩风化剖面中重金属富集的地球化学机制。结果表明:(1)与黑色页岩相比,黑色泥灰岩风化成土过程中重金属元素呈现出低背景、高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2)黑色泥灰岩风化剖面的形成,是在基岩中碳酸盐快速溶蚀的基础上,由酸不溶相进一步演化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对于无明显外源输入的元素Cr、Ni、Cu、Zn、Pb、Th、U,一方面,赋存在酸溶相的部分随碳酸盐的淋失而亏损甚至强烈亏损,上述元素由基岩至上覆半风化层的亏损率分别为46%、74%、51%、59%、52%、14%、85%,其中Th相对惰性;另一方面,残余在酸不溶相的部分因基岩中大量碳酸盐的淋失而显著富集,上述元素由基岩至上覆半风化层的含量变化分别为7.48 mg/kg→69.30 mg/kg、8.65 mg/kg→37.60 mg/kg、5.02mg/kg→41.80 mg/kg、6.46 mg/kg→45.10 mg/kg、3.35 mg/kg→27.30mg/kg、1.22 mg/kg→17.80 mg/kg、1.74 mg/kg→4.51 mg/kg,且随风化剖面的演化未显示出进一步的亏损。(3)黑色泥灰岩风化剖面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是绝对亏损和显著相对富集的综合结果。对于Cd,存在明显的外源输入,可能主要以水溶态形式带入并大量淀积在剖面下部。(4)在黑色泥灰岩风化剖面,有机质不是重金属元素的主要赋存介质,其对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有限。(5)黑色泥灰岩发育的土壤中,Cu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4.58mg/kg和0.58 mg/kg,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特别是Cd,对土壤生态环境可能形成不利影响,应引起关注。
其他文献
双相不锈钢因其具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结构,在材料加工过程中可以兼顾两相的优点,是一种高性能,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金属材料。但却又因为两相性能和结构的差异性,造成两相在
本文针对适用水深为50m-200m的新型全潜式浮式风机,利用SESAM软件的HydroD模块进行水动力分析,并与FAST软件进行耦合建立了风电机组-塔筒-平台-系泊系统的耦合分析模型,研究
高岭石在煤泥水中大量存在,严重影响煤泥水中细粒煤的沉降回收,由于高岭石表面荷负电,且硬度较低只有莫氏硬度2.8左右,极易泥化,导致煤泥水中有用组分难以回收利用;我国在铝
随着核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铀矿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由此而产生的含铀废水也急剧增多,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本研究以改性钢渣作为吸附材料,实现了对含铀废水的深度净化
近几十年来,由于配位聚合物(CP)固有的拓扑结构以及一些潜在的性能,如:荧光检测、催化、分离与吸附、磁性、以及光电、生物等许多方面,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芳香羧酸因
太平洋战争于1942年12月爆发,日本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先后入侵菲律宾、泰国、马来亚、香港、印度尼西亚,目标直指缅甸。一方面企图通过控制中国最后一条对外交通线——滇缅公
会议
蒸汽发生器过渡段锥形筒体锻件是大型核电类锻件中成形难度极大的异型锻件,其产品性能直接影响核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本文采用空心钢锭作为原始坯料,将空心阶梯坯扩孔成形法的锻造原理作为目标锥形筒体锻件中间工序坯料的外形设计计算依据,进而制定出目标锥形筒体的锻造工艺流程,并在DEFROM-3D软件对锥形筒体各锻造工序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研究。本文重点研究目标锥形筒体的各锻造工序中工艺参数变化对坯料外形尺寸变化以
卫星研制过程十分复杂,设备精密,质量要求高,卫星设计中,信息流仿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当前卫星信息流仿真大多基于数学模型简单建模,不能有效描述层次化的结构,而且对于
含吡啶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有毒工业废水,催化臭氧化工艺可以对其有效处理,但还存在着催化剂不易分离回收的问题,磁性催化剂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共沉淀法和水热法
目的:1.构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小组讨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指标的筛选和体系的修订。2.开展山东地区“医养结合”工作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