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变压差控制的水泵变频调控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M123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城市建筑的密集化,建筑空调系统的控制与能耗问题逐渐显现,其中设计预期的水泵输送能耗约占空调总能耗的20%,而实际运行数据显示,水泵输送能耗却占空调总能耗的25~30%,是目前节能的重点之一。对既有建筑的空调水系统而言,水泵变频运行是目前主要的节能运行方式,但是在节能显著的末端压差控制过程中,随着不同末端对流量需求的变化,系统中的最不利用户可能发生“漂移”现象,此时若仍采用该种控制方式可能会导致最不利末端用户之前的环路出现“欠流”现象,很难满足房间温度的需求,并导致房间舒适性下降。本文以天津市某小学建筑作为案例,使用TRNSYS软件建立空调仿真系统,联合在MATLAB中建立的水力管网模型,分析了近端定压差控制、基于保证各工况下最不利末端流量需求的变压差控制及两种分阶段变压差控制下机组、水泵及末端设备等的能耗。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定压差运行,变压差运行控制的水泵节能率可达13.62%~16.17%,机组与末端设备的能耗变化很小;变压差控制所需的控制压差值受负荷率和负荷分布的综合影响,压差控制点压差值随着负荷率的上升呈现上升趋势,相同负荷率下压差控制点压差随负荷分布的变化存在2~4.2m H2O的波动区间。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分阶段变压差控制策略,分别基于日平均负荷率的变化以及小时平均负荷率的变化提出了按日期的阶段划分方式和按日分时的阶段划分方式,能耗由大到小依次为:近端定压差控制>按日期的分阶段变压差控制>按日分时的分阶段变压差控制>基于保证各工况下最不利末端流量需求的近端变压差控制。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饱受雨洪内涝问题困扰,许多老旧校区尤其严重。老校区雨洪管理与景观更新改造设计强调将雨洪管理策略与场地景观规划设计相结合,以达到解决内涝积水问题、营造校园景观、塑造场地精神等多重目标。本研究基于低影响开发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以天津大学老校区为研究场地,将海绵城市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校园中,结合雨洪管理措施对卫津路校区进行景观提升设计研究。本文共有六章,绪论是对研究背景和相关情况的总
家和万事兴,良好的家庭关系对社会和谐意义重大,而亲子关系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公共空间中高质量的亲子互动空间并不多见,家长们经常带孩子去的城市绿地中的儿童活动区也存在各种问题,极少能实现真正的亲子互动。因此,研究户外亲子互动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研究主体确定为天津市综合性公园的亲子互动空间,在研究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评论网站中的数据资料、实地的观察记录与问卷调查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身心都受到了空前的压力,人们的健康状况逐渐转变为亚健康状态。其中亚健康的分支——心理亚健康状态更应该得到大家的重视,据多个相关实验证明,人处于低程度感觉刺激时反应及情绪会变得迟钝和不安,进而影响大脑认知造成一个不好的循环,反作用于人体的情绪反应,最后导致心绪上的紊乱继而影响人体生理健康,在这部分人群中,心理亚健康青年对以上描述表现得尤其明显,极具代表性。基于此,找出治疗心
开展制冷站系统、子系统和设备的分级能效评价,可以发现系统能效薄弱环节,提高制冷站能效。然而,细致评价需要每台设备能耗数据。在实践中,多数制冷站能耗监测平台仅能提供部分点位运行数据,如制冷站总能耗,部分点位的温度,流量和压力,无法支撑系统分级能效评价。本文提出了一种制冷站能耗模型校准及能效评价方法,其实现过程分为四步。首先,需要收集制冷站的运行数据并进行预处理。然后,以制冷站逐时仿真总能耗与实测总能
城市综合公园路径空间作为市民日常通行、休闲锻炼、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是公园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划分功能、组织流线,引导交通,丰富景观序列等方面承担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多聚焦于功能布局、形态特征、导向标识等方面,较少考虑使用者行为规律,路网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人群拥挤、尽端路增多,影响使用者游憩体验,降低路网使用率。且近年来,基于使用者行为角度的空间环境特征因子的定量化研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对以公园
当前以无障碍环境建设为主要目标的人居环境与公共服务发展等方面尚不完备,政府及各省市残联机关大力发展无障碍建设,2018年1072个地市开展无障碍建设共2929次。我国残疾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39%,肢障人群达到2472万人,占残疾人总数29%,其主要活动范围为各省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及特殊教育学校等残疾人服务机构。肢障人群行为及需求的基础研究不足,导致建筑外部空间无障碍化设计环节薄弱,无障碍设施变为
公共性是中国传统乡村外部空间的核心属性,它是由被血缘和地缘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村民的公共性质所决定的,村落外部空间公共性的水平关乎民众团结和未来乡村空间发展。在大多数的研究者眼中,村落空间始终是中国特色物质空间营造的一块瑰宝。村落丰富的空间肌理以及村民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村落空间特色。在对村落外部空间更新改造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维护原有乡村肌理及社会结构的同时,也需要用公共性的视角对村
快速城市化进程下的城市环境正在面临严重的“雨洪”危机,既有校园作为城市建成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密度高、容积率低、绿化率低、可置换面积有限、地下管网复杂的特点,更使其成为雨洪问题的“重灾区”。暴雨条件下,雨水无法正常下渗、也无法通过管网及时排走,硬质地面形成大量地表径流造成积水与内涝,给师生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本研究旨在将海绵城市理念引入校园,针对既有校园搭建雨洪管理体系构建理论研
人类活动排放大量CO2,城市快速发展使得建筑垃圾剧增,如何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充分利用资源,缓解气候变化,引发着人们的广泛讨论。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功能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建筑垃圾条件下,利用植物营造景观,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建筑垃圾所产生的污染,还为植物固碳提供了更多的场所。本文以天津市南翠屏公园为研究区域,其为建筑垃圾覆土建成的公园。首先,通过对公园现状的全面调查确定调研样地
随着国家社会对于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的不断重视,我国各省市均已全面开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目前全国已有超过一万个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但是获得运行标识的项目却不足百分之十。绿色建筑技术的使用情况常常影响着绿色建筑整体性能表现,而目前的问题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技术的要求不太可能做到非常细致和全面,对于技术是否真正的适宜于特定的项目还缺乏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色建筑向着高性能发展。尤其是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