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港内湾潮汐应变对横向流及其余环流垂向空间结构的调控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0298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我国高度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水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海湾的海陆相互作用常伴随着水沙、污染物、营养盐等物质输运。而海湾的物质输运过程主要受到动力场的影响,所以了解水动力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动力场受潮流、盐淡水和径流等因素影响,不同区域的水动力过程存在显著的差异。以往的动力学研究主要关注主槽方向的水动力过程,对于横向过程的研究较少。随着研究发展,学者们发现横向流(垂直于主槽方向的流动)对于近海横向动量和物质输运扮演重要作用。由于潮汐是近海动力场的最重要驱动力之一,周期性的潮流运动与横向流通常相伴发生,所以横向流的物质输运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垂向空间结构。横向流的垂向空间结构主要受到其驱动机制的影响,而层化也能够影响横向流的垂向空间结构。近年来,针对近海水域不同层化条件下横向流结构的研究取得诸多进展,发现潮汐应变能够影响水体的混合-层化状态,并得出了强层化条件下潮汐应变对横向流垂向空间结构具有调控作用。但是,对于层化强度较弱的海湾潮汐应变如何调控横向流的垂向空间结构仍然缺乏认识。象山港是层化强度较弱的海区,湾内潮汐应变现象显著。象山港是我国重要的养殖区,湾内水动力过程与污染物、营养盐等物质输运相关,因此养殖区的水环境以及动力场是海湾研究的重要内容。以象山港为例,探讨象山港的横向过程,能够丰富近海动力学的研究内容。本研究基于现场观测资料,分析象山港内湾潮汐现象及其层化强度,研究横向流的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探讨横向余环流的变化特征,讨论潮汐应变对横向流及其余环流垂向空间结构的调控机理,得出以下结论:(1)象山港内湾具有明显的潮汐现象。大潮期间的最大潮差可达5.0 m。其中,大潮(4M2)期间,潮汐呈现出日不均等现象,最大潮差约为4.6 m;大潮(2M2)期间,潮汐没有呈现出日不均等现象,最大潮差约为3.8 m;大小潮过渡期间,潮汐呈现出日不均等现象,最大潮差约为3.7 m。(2)象山港为层化强度较弱的海区。大潮(2M2)期间,盐度的变化范围在25.30~26.20之间,表底层最大盐度差约为0.24;大小潮过渡期间,盐度的变化范围在23.50~24.20之间,表底层最大盐度差约为0.33。(3)象山港内湾横向流的垂向空间结构明显受到潮汐应变的调控。由于潮汐应变现象主要受到潮流的影响,当潮流在最大涨潮时约为0.80 m/s,潮汐应变现象显著;当潮流在最大涨潮时约为0.60 m/s时,潮汐应变受到抑制。结果显示,大潮(4M2)期间,当潮流在最大涨潮时约为0.80 m/s时,涨潮时较强的垂向混合使得横向流在高高潮时表现为一层结构;当潮流在最大涨潮时约为0.60 m/s时,涨潮时较弱的垂向混合使得横向流在低高潮时表现为两层结构;落潮时垂向混合较弱,横向流在低潮时表现为两层结构。大潮(2M2)期间,潮流在最大涨潮时约为0.80 m/s,涨潮时较强的垂向混合使得横向流在高潮时表现为一层结构;落潮时垂向混合较弱,横向流在低潮时表现为两层结构。大小潮过渡期间,潮流在最大涨潮时约为0.60 m/s,垂向混合在涨落潮时都较弱,所以横向流在高低潮时都呈现出两层结构。此外,大潮(4M2和2M2)期间,横向流强度和历时呈现出明显的高低潮不对称性。大小潮过渡期间,横向流历时的高低潮不对称性被打破,但是其强度的高低潮不对称性依然存在。(4)受横向流历时和强度的高低潮不对称性影响,象山港内湾横向余环流呈现出上层向南、下层向北的两层结构。由于潮汐应变在不同潮周期内存在差异,横向余环流的反转深度自大潮(4M2和2M2)到大小潮过渡期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其中,大潮(4M2和2M2)期间横向余环流的反转深度在水体中部附近,大小潮过渡期间其反转深度在水体偏上的1/3处。
其他文献
中国经济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仍面临农信机构改制不到位、基础设施落后、风险分担机制滞后等问题,成为制约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金融科技行业迅速发展,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数字乡村战略稳步推进,为金融科技赋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此,本
期刊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量的污染物被排放进入水体,导致水污染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在水环境污染问题当中,水体的富营养化是现阶段世界上最为严重的水环境问题之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实质是氮和磷等营养物质过量导致的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进而导致单一物种的疯狂生长,最终使得水体的整个生态系统走向衰亡。P(磷)被普遍视为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限制因子。
学位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洋环境发生广泛变化,直接影响着海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和分布。野生海藻资源因其经济价值遭到人类无节制的开采,再加上海藻栽培规模的逐年扩大,这些自然和人为因素可能会在种群和物种水平上对大型海藻的生物多样性产生重大的影响,导致其遗传资源退化、环境适应能力降低。紫菜和羊栖菜是我国自然分布区域较广的两种代表性大型海藻,且是我国栽培历史较长、栽培面积较大、产量较高的重要经济海藻。本研究广泛地采
学位
牡蛎幼体的附着、补充、成活及生长的垂直格局对于牡蛎礁修复工作的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近江牡蛎和熊本牡蛎能在潮间带共存,两种牡蛎幼体附着与补充有很大的差异。本文探讨了两种牡蛎幼体附着的垂直分布格局以及存活生长情况,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研究近江牡蛎和熊本牡蛎幼体的附着偏好,分析牡蛎幼体附着后稚贝的存活和生长情况,检验了不同附着基投放时间对牡蛎附着补充及存活的影响,为日后牡蛎礁修复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主要
学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电力设备作为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满足能源需求的重要责任。电力设备领域涉及到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包括设备的分类、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维护保养等。通过建立知识图谱,可以将这些分散的知识进行组织和管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方便用户获取和利用相关知识。本课题对构建电力设备知识图谱以及基于电力设备知识图谱的智能检索应用方法这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
学位
为提高智能电网的安全性,结合传感器量测数据和攻击向量服从正态分布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虚假数据注入攻击(False Data Injection Attacks,FDIA)检测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EM算法求解出高斯混合模型参数,然后根据判断准则,利用测试数据对高斯混合模型的分类效果进行验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IEEE-18和IEEE-30系统节点网络攻击检测中,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
期刊
性别决定和调节机制是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中最常见的科学问题之一。在脊椎动物的中,性别发生机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遗传信息和环境因素占主导地位,通常分为两类:遗传性别决定(Genetic sex determination,GSD)和环境性别决定(Environmental sex determination,ESD)。ESD动物的性别不存在遗传上的差异,其性别取决于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环境条
学位
鱼类是优质的蛋白源,营养价值高,是人类膳食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食用安全性备受关注。近年来,近海海洋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是海洋环境污染之一,对鱼类具有致畸、致死的危害,而且重金属难降解,会在鱼类体内富集,并沿着食物链(网)传递放大,人类食用这些鱼类后甚至会危害人类健康安全。因此,为保障人类的食用鱼类安全性以及大陈岛海域渔业的健康发展,对鱼类重金属的累积水平、污染程度和人类食用鱼
学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海洋事业的重视,海洋牧场的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人工鱼礁作为海洋牧场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发挥直接关系到海洋牧场建设的效果。流场效应和稳定性是人工鱼礁作用发挥的主要评价标准。从现有研究来看,影响人工鱼礁流场效应因素众多,主要包括礁体自身形状结构以及所处的水流环境、泥沙冲淤等。以往对于人工鱼礁流场效应评价中,多采用体积、通量等参数衡量上升流与背涡流强度,但对于不同结构以及不同迎流角度
学位
鱿鱼广泛分布在全球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属于1年生物种,生命周期短,迁移能力弱。鱿鱼处于海洋食物网营养级的中上层,在污染物富集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鱿鱼可以作为指示海洋污染的较好指示生物。同时鱿鱼体内富含高蛋白质、高脂肪酸以及丰富的微量元素,已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商业海产品。评估鱿鱼食用对消费者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全球海域(东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阿根廷海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