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不扩散机制面临的挑战及我国的对策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o2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了消除核武战争与核武器对人类的威胁,国际社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核不扩散机制的确立就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成果。核不扩散机制对防止核扩散、推动核军控与核裁军、避免核战争的爆发、维持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制度自身的一些缺陷及其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该机制也出现一系列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核不扩散机制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法律规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制度的缺陷两个方面,法律规定方面的缺陷主要是指构成该机制的各种国际条约和规定由于时代的局限和参与制定者自身私利的考虑,具有的先天的缺陷与漏洞。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提供的核安全保障适用的范围有很大局限性;核安全保障的技术层面问题以及工作成效比较严重地受制于成员国的意志等。核不扩散机制面临的挑战来自科学技术的发展、非主流观点的影响、核大国政策、一些无核国多种考虑和监督检查机制面临的新情况等方面。中国政府认为一个强有力的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任何国家如果为了谋取政治经济或战略上的短期利益而无视核武器扩散的严重后果,甚至做出损害别国和国际团结的事情,最终本本国的利益也必将受到损害。
其他文献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随后便扶植了以“末代皇帝”溥仪为元首的傀儡政权“满洲国”。1934年“满洲国”更名为“满洲帝国”,并在其内部进行了关
在以礼乐文化为主体文化的先秦时期,青铜器是体现其特征的重要物质形式。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就是礼器和乐器,有祭祖、宴享宾朋、赏赐功臣、记颂功德、死后随葬等功能,有着神圣
本文通过对2014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间10位名记者微博的研究发现,转发类微博与公共信息类微博占名记者微博发布总量的一大半;名记者粉丝数的多少与微博发布数量没有明显关系;
伊朗核危机是当前国际政治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该危机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伊朗的核开发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启动,其间经历了核计划--核问题--核危机这样一个依次演进的历史
东汉末期汉献帝建安年代(公元196-219年),共计有25年的历史,这是一段王朝转型的历史,历史信息丰富,引起很多史学家的关注。有很多史学大家和史学名著记载了这一段建安史。其
“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先后出现并仍存在争议的两大范式。  “革命史范式”是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并随着中国革命的
美国和加拿大作为当今世界的两个重要发达国家,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它们有着相似的地理环境,绝大物博,位于同一块大陆之上,面朝太平洋、背靠大西洋,成为名副其实的“两洋国家
认识师观波先生是在朋友的—次聚会上,推杯换盏问,唯有这位被众人称为青年画家的人士,言谈举止尽显儒雅之风,他每每言辞恳切真诚,谦逊含蓄。谈及绘画,不经意间却显露出真知灼
最近几十年来皖南地区出土了较多的青铜器,引起了学术界对皖南青铜文化研究的热潮。皖南地区是安徽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青铜文化也是史前时期安徽地域文化的一个特征较为鲜明
清末至北洋民国时期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左右这段历史政局(1912—1949年)的诚然是当时的各派军阀们。只不过前期(1912—1928年)是北洋军阀主宰着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