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经济分权: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的联动机制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分权作为中国式分权的核心内容,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作为其主要内容的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在这一过程中,基于以增长为取向的战略要求、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受限等因素,金融功能财政化,金融成为“第二财政”,金融分权与财政分权之间形成显著的互补、替代的关系(本文将其称为“联动”),共同维护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与转型的深化及全球经济渐趋收缩,中国式经济分权的弊端也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之间联动的强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负外部性,如经济发展的高杠杆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业结构失衡、经济增速放缓等。加之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金融环境相互渗透、国内体制转轨和制度转型不断深化,上述风险逐渐累积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引致国家面临严峻的金融安全问题。
  与许多学者从财政分权或金融分权的单一维度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不同的是,本文认为当前多数文献忽视了中国式经济分权中金融分权的重要内容,而中国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财政-金融分权的联动正是研究上述问题的核心。金融分权与财政分权的联动影响了地方政府行为,促使地方债务膨胀以及银行业不良资产增加等风险的发生。因此,深刻剖析财政分权、金融分权联动体制的演变及其机制机理,对正确认识金融风险滋生的主导因素并及时进行风险治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与制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地方政府的视角入手,研究我国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两者间事实存在的联动机制,并进一步探究该联动机制对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经济增长与财政、金融风险的影响。
  本文内容一共分为六个章节,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概要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也包括了研究内容及方法,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分别梳理国内外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以及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关联性的相关研究文献,在述评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第三章:厘清财政-金融分权联动的演变,明确各阶段的演变特征。
  第四章:从财政-金融分权联动对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影响的视角出发,探讨我国财政-金融分权联动的作用机制,明确该联动作用的发挥对国家系统性金融风险形成的加速作用,提出本文的财政-金融分权联动的增长与风险(包括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三大假设命题。
  第五章:基于本文第四章提出的三大命题,运用我国1991-2015年、1999-2015、2006-2015年的相关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金融分权联动机制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
  第六章: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高度上提出改革“财政分权-金融分权”联动体制机制、治理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认为,虽然我国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分权程度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是在财政分权(1994年后实际财权在收、事权在放,目前,央、地两税合并)、尤其是金融分权领域整体上保持财政金融资源配置权利市场化的分权方向。中国特色实践中形成的以增长为取向的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互补、替代的联动机制,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行为选择,为地方政府发展偏好行业以及实现对国有企业的救助提供支持,也在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的影响下形成一种不断循环、自我强化的机制。日益强化的联动机制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负外部性逐渐增强,重点体现为地方政府对以大规模债务膨胀为基础的发展路径的依赖。地方政府以金融领域为融资池的干预行为增强了潜在系统性风险的积累,突出表现为地方债务的扩张以及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大规模累积。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验证了第五章提出的三个命题,研究得出财政-金融分权的联动机制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导致金融风险的快速积累,揭示了该联动机制的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本文最后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背景下提出以审慎放权、同步监管为主的风险治理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贡献:
  (1)理论层面,作为经济分权重要内容的金融分权由于缺乏正式的概念界定和制度分析被大多数学者忽视,本文在理论层面上研究我国财政-金融分权的联动及其影响是对当前研究内容的补充,也是对财政分权制度设计以及中央与政府关系的重新审视。
  (2)研究方法层面,现有文献对财政-金融分权联动机制的分析多采用定性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不仅研究了我国财政-金融分权联动的机制机理,更进一步用计量模型分析该联动机制的负外部性。
  (3)实践层面,在财政-金融分权联动机制的作用下,地方政府硬财政预算并未完全实现,本文的分析为加强对地方政府预算硬约束的管理提供了依据。同时,本文在政策建议部分跳出以往以监管为核心的金融风险治理政策局限,在制度层面上提出了对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联动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制度建设不仅要同步,更要在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始终坚持分权与制衡的思想,做到审慎放权与监管的同步,在推进市场化的同时也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其他文献
普惠金融旨在以合理的价格和条件向主流金融机构所服务不到的边缘化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以增加其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普惠金融的最终目的在于对抗金融排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长久以来,由于信息不对称,缺乏健全的信用机制和法律系统,以及居民金融意识落后等等因素,世界范围内始终存在着严重的金融排斥。而金融排斥的存在将削弱金融发展在提升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市场活力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
学位
本文使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合并数据,使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探究了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对其融资约束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企业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对其融资约束具有缓解效应。不同类型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与融资约束间的关系不同:从所有制来看,民营企业嵌入价值链获得的融资约束缓解效应最突出,国有企业次之,外资企业不十分显著;对于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度不同的企业来说
学位
本文运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从债务期限与信息不对称角度研究我国跨国经营企业的融资结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跨国经营企业资产负债率总体低于本土企业,更准确地说,跨国经营企业长期负债率显著低于本土企业,但是跨国经营企业的短期负债率却显著高于本土企业,从而呈现出显著的“短期债务依赖现象”。我们进一步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由于跨国经营企业相比本土企业
学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行“出口导向性”贸易发展战略,这也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强大动力,我国经济经历了长达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长期依赖出口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经济逐渐放缓进入“新常态”,十八大也提出我国的贸易发展出口和进口并重,进口在我国以后也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面对出口环境恶化,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如何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学位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走势下降明显,对外贸易出现疲软态势,一直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中间产品贸易下降明显。近年来,美国制造业回流趋势愈加明显,许多美国企业纷纷从海外撤资,全球价值链不断重构,同时中间产品贸易萎缩。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我国中间产品贸易低迷这一现象的出现,中间产品贸易低迷与美国制造业回流是否存在关联,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问题。  本文通过近年来我国中间
学位
随着我国劳动力流动现象的出现,尤其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规模之大,以及人们工作生活成本增加,生活压力加大,隔代照看家庭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尤其是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已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群体,本文通过将抚养方式划分为隔代照看和亲代照看,隔代照看指孩子主要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亲代照看指孩子主要由父母照看,通过对CFPS数据进行统计发现,2010年隔代照看和由父母抚养的样本数分别为2692、5852,比例
学位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在金融市场,特别是风险金融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消费地位,以家庭为单位发出的金融行为影响着金融发展的规模和金融资产组合的形式,进一步影响社会财富分布状况及社会贫富差距。因此,研究家庭金融问题对于理解宏、微观经济现象都有重要意义。中国改革开放来,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家庭收入水平及金融资产存量都有大幅増长。随着利率市场化、各种理财产品种类的丰富及居民理财意识的上升,财富分配、家
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我国资本和劳动禀赋的丰裕度发生了改变,要素禀赋结构随之动态变化,导致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也随之改变。作为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资本和劳动相对价格的变动会激发更多使用相对价格低的要素的技术发明和创新,从而产生有偏性的技术进步,这种创新会改变要素相对生产效率,从而影响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素的投入结构。由于有偏技术进步会影响企业生产中的资本劳动比,因此,它会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企业对劳
学位
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我国的住房商品交易市场有了良好的发展。房地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人民的居住需求并没有在这个日渐扩大的市场中得到很好的满足。因此政府需要经常出台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我国从2005年开始,各种房价调控措施相继出台,先是“国八条”政策开始施行;2006年的“国六条”也出于抑制房价的目的被推出;2010年政府又推出“新国十条”等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逐步确立,快速的经济增长极大地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为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过度的能源消耗使得环境问题逐步显现出来。近年来每到秋冬季节,我国就会出现大范围持续的雾霾。京津冀、长三角、华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是中国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形成了四大“污染带”。对国家而言,雾霾问题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无法持续、健康发展;对企业而言,长期使用不
学位